APP下载

花糯玉米新品种广花糯4号

2011-04-01陈红弟赵守光黄伟如王秋燕

长江蔬菜 2011年1期
关键词:糯玉米中耕籽粒

陈红弟 赵守光 黄伟如 王秋燕

广花糯4号是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自选自交系ZN16-1-1为母本,YZ22-1-8为父本杂交选育的糯玉米新品种,在广东省2007-2008年糯玉米区试与生产试验中,表现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特点,2009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广东地区推广种植。

1 特征特性

1.1 产量表现

在2006年春、秋品比试验中,667 m2产量分别为882.5 kg和910.8 kg,分别比对照香白糯增产14.3%、15.5%。在2007-2008年广东省区试中,平均667 m2产鲜苞833.5 kg,比对照香白糯增产13.5%。在2008年省生产试验中,平均667 m2产鲜苞974.3 kg,比对照种香白糯增产21.02%,最高的罗定点产量高达1 023.0 kg。

1.2 植株特性

幼芽拱土能力强,出苗快,幼苗叶鞘青色,基本无分蘖;抽雄后,穗上部叶片上冲,下部叶片平展,通风透光性好;全株18片叶,整齐度好,生长势强,后期保绿度较好,群体光合效率高;株高穗位高度分别为185 cm、65 cm左右;雄花穗分枝约18个,花粉量大,花丝红色,吐丝整齐、寿命长,植株根系发达,抗倒性强,抗病性好。

1.3 穗粒性状

果穗粗大,穗大粒多,果穗筒形;采收鲜穗偏嫩时粒色红白相间,偏老时粒色紫白相间。穗长18.8 cm,穗粗5.2 cm,秃顶长1.5 cm。单苞鲜质量292 g,单穗净质量227 g,单穗鲜粒质量149 g,千粒质量303 g,出籽率65.74%,一级果穗率81%。2007-2008年广东省区试总评价:籽粒糯性较好,果皮较薄,适口性较好,品质较优。广东省区试中统一分析,直链淀粉含量1.02%,果皮厚度68.36 μm,适口性评分86.6分。

2 标准化栽培要点

2.1 选地整地,施足基肥

选择集中连片、交通方便,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灌条件良好的中高肥力地块。种植田块周围400 m2不能种植与其同期播种的其他类型的玉米品种,最好是有村庄、树林等障碍物,以达到隔离目的。采用时间隔离的,可通过不同的播种期,使与其他玉米品种的开花期错开15天以上。

前茬收获后应及时清理田园,深耕20~25 cm,熟化土壤,进行整地并施足基肥。四周挖好排灌沟,做到旱能灌雨能排。畦宽90 cm、沟宽30 cm、沟深25~30 cm,每畦种2行,行株距均为30~60 cm,667 m2种植3 500~3 800株。在畦中顺畦开播种沟,沟宽60 cm、沟深12 cm,在播种沟中667 m2施农家肥800~1 000 kg、碳酸氢铵 50 kg、过磷酸钙 100 kg、氯化钾30 kg均匀混合沤熟同施,上覆土8 cm后播种。严禁种子与肥料接触,影响出苗。

2.2 分期播种,均衡上市

早春气温稳定通过12℃即可进行播种,广州首播期为2月上中旬。采用地膜覆盖种植或育苗移栽的,首播期可提前10~15天。秋植首播要注意高温为害,淋水、灌溉等降温措施较好的可早播;最迟播要确保玉米抽雄扬花避过秋寒,采收期气温稳定在18℃。首次播种后,按市场需求每隔8~15天再播种一批,具体情况要因当地条件而定。播种前先精选种子,除去病粒、破粒、霉粒、秕粒,不使用超过有效期的种子,确保玉米发芽率达到90%以上。播种时每穴播2~3粒,并覆盖细土2~4 cm厚,播种后及时淋足水或灌跑马水,保持土壤湿润,以确保出齐苗、培育壮苗,为获得高产奠定基础。

2.3 田间管理

播种后及时检查苗情。在3叶期进行间苗、补苗,每穴留2~3株;5~6叶期定苗,每穴留壮苗1株,苗肥667 m2施尿素5 kg,对水浇施,并中耕除草松土。8~9叶拔节期(约出苗后20天),667 m2施尿素10 kg、复合肥5 kg作壮秆肥,穴施于离茎基部约10 cm处,并进行中耕小培土。大喇叭口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最旺时期,施肥量应占总施肥量的50%。667 m2施尿素20 kg、复合肥15 kg攻穗苞。采用穴施,距离植株约10 cm处,并进行中耕大培土,覆土10 cm厚以上,以防止植株倒伏。开花期667 m2施复合肥5 kg作养粒肥。整个生长期注意排灌水,保持土壤湿润。在大喇叭口期、抽穗前10天、开花后20天(即灌浆鼓粒期)三个关键时期,如田间干旱,持水量偏低,就要灌跑马水或人工浇水保墒,使田间土壤持水量达70%以上。防止杂草为害,主要是结合中耕培土、松土进行。

2.4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有纹枯病,大、小斑病和玉米螟、蚜虫、小地老虎。

①农业防治 水旱轮作可大大减轻病虫害发生。增施有机肥可促进玉米均衡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精耕细作,用拖拉机把地打细,可减少地下害虫如小地老虎的蛹与虫体数量。及时摘除茎部病叶、老叶,减轻大、小斑病,茎腐病等病害的发生。

②药剂防治 防治小地老虎,每667 m2用炒麦麸5~10 kg或稻谷糠拌100 g晶体敌百虫撒施于畦上或于傍晚用2.5%敌杀死1 500~2 000倍液喷雾于苗周围的畦面上;防治纹枯病用30%爱苗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5%井岗霉素水溶性粉剂1 500~3 000倍液喷雾;防治大、小斑病用25%叶斑清2 0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用2.5%扑虱蚜1 000倍液喷雾;防治玉米螟用80%敌敌畏800倍液喷雾。为了确保食品食用安全,保证花糯玉米品质,严禁使用剧毒、高毒农药,采收前20天禁止施药。

2.5 适时采收

适时采收是确保花糯玉米品质、良好风味的关键。采收过早,产量偏低,籽粒太嫩;过迟采收,籽粒过硬,品质下降,失去特有风味。从外观看,当花丝顶端转黑褐色变干,外层苞叶即将变黄,穗顶籽粒用手按压而不破即可采收。一般在吐丝授粉后20~23天采收最适宜。大面积种植时,应注意分批播种,分期采收上市,以保持应有的特殊品质。

猜你喜欢

糯玉米中耕籽粒
籽粒苋的饲用价值和高产栽培技术
籽粒苋的特性和种植技术
油菜如何中耕培土防冻
中耕深松蓄水保墒技术
中耕深松蓄水保墒技术
浅论糯玉米苗期田间管理
玉米机械脱粒籽粒含水量与破碎率的相关研究
浅谈如何做好大姚核桃中耕管理工作
黑糯玉米果冻的加工工艺研究
黑糯玉米新品种‘华耘黑糯501’的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