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90后”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

2011-08-15王玉霞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11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意识政治

王玉霞 李 沙

(龙岩学院,福建 龙岩 36400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现今,“90后”陆续进入大学校园,成为高等教育的主体,也必将逐渐成长并融入社会,成为这个时代的弄潮儿。他们如何选择未来以及选择怎样的未来,对于个人和国家而言,都至关重要。因此根据时代和环境的变化,针对“90后”大学生新的特征,做好“90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影响到“90后”的健康成才,影响到校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

一、“90后”大学生思想特征

1.思想主流积极健康

大部分“90后”大学生以自己对社会的贡献来衡量自身价值,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关心国家大事,以社会主义道德作为自己的是非标准,注重精神需求,追求理想。

2.个性独立,思维活跃

教育公平性的提高、素质教育的推行,使“90后”在进入大学前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全面发展,表现出独立思考、个性自信等方面的优势,富有较强的创新理念。随着网络普及,“90后”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更加快捷,知识结构上更加复杂和多样。“90后”大学生思维独立、自信,喜欢自主展示思想,乐于接受新事物。

3.依赖性强,知行脱节

独生子女家庭是“90后”所在家庭结构的主要形式。这类家庭往往趋向于对孩子的过分关爱,导致他们生活自理能力不强、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淡薄等不足。知行脱节是最突出的表现,良好的认知往往不能落实到行动上,对自己要求少,对他人、集体、社会要求多。虽然他们对社会有所了解,但对于未来就业和创业的艰辛并不是他们能想象到的,对于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还没有明确的认识,遇到问题往往摆脱不了对父母与他人的依赖。

4.思想多元化,心理承受能力差

社会变革的复杂性,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网络的普及,使正处于思想成长期的“90后”形成多元化的思想,就业观念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对于职业的认识和选择更加多元、理性和宽容。但同时,困惑和矛盾明显增多。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的他们面对就业存在诸多无奈和焦虑,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遇到挫折往往不能客观评价自己,容易走向极端,产生自暴自弃、愤世嫉俗等心理问题。网络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例如使人的虚拟沟通能力远远超过实际沟通能力,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与他人的交往。

二、加强“90后”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

大力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提高“90后”大学生的素质、构建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具有高度的前瞻性,是构建就业指导体系的核心要素。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引导“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社会需求作为自己选择职业的依据,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培养“90后”大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忧患意识、高尚的精神追求和文明的行为举止,勇于承担社会、家庭的责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培养“90后”大学生形成积极自信、乐观进取、自立自强、善于调节和控制情绪等良好心理特质,提高耐挫性,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培养“90后”大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和精神,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欲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良好的就业竞争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高“90后”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适合市场体制、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为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立业提供精神支持。

三、加强“90后”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加强“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就是理想信念教育,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意识淡泊,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如“富二代”、“贫二代”、贪污腐败、社会公共安全等问题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直接影响到在职业选择中无法明确择业目的,无法承担起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他们往往更多地考虑“我想做什么”,而未了解社会需求。在就业指导中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旋律,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理念和价值导向,理解并认同国家现行就业政策,勇于承担起社会和家庭的重任,到西部、到基层、到农村、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如果大批“90后”高校毕业生志愿到西部、农村、基层工作,更好地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则既为西部输送了急需的人才,也缓解了东部严峻的就业压力,更有助于“90后”大学生在为祖国、为人民、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实现自己的理想、价值。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尽管“90后”大学生已经认识到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就业市场,但父母过高的期望,不成熟的心理使大学生面对各种压力,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如焦虑、急躁、自负、自卑、攀比、从众、依靠等待等心理。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就业实际,分析产生这些心理的主客观原因,疏通思想障碍,帮助大学生形成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就业心理素质,使他们学会如何正确对待压力与挫折。

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讲诚信、讲大局观念,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90后”的生活深受传媒暴力、权势、欺骗的影响,出现不愿意受各种规章制度约束、诚信意识缺乏、好高骛远、团结意识薄弱等问题,无法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了解自己,了解社会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职业世界,完成学生角色到职业角色的转变。把引导学生如何做人摆在第一位,加强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学会正确处理生活中、学习中遇到的矛盾和冲突,真诚对人、认真做事。加强对大学生团队意识、团队精神的培养,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

4.加强创新精神教育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强调创新精神教育。“90后”在不久的将来面对的是知识经济全面来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社会,要求劳动者必须具备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即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加强创新精神教育,使创新意识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形成创新思维,掌握创新技能,使大学生具备强烈的事业心、进取心、探索精神,具备独立工作的能力。

四、加强“90后”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

1.尊重“90后”大学生个性特征,激发主体意识

所谓“动人心者,莫先乎情。”传统的简单灌输、说教方法,是生硬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没有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教育效果往往适得其反。“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命线和法宝,只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才能切实把爱奉献给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真切的回应。在就业指导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研究“90后”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90后”大学生有较强的平等意识、法律意识,思想独立、自信,要求自己的人格能够得到尊重,价值取向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平等的心态,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改变传统的简单灌输教育方式,采取引导、疏通方式。比如针对“90后”大学生多元价值观问题,要引导学生在多种价值观中整理出核心价值观,剔除不良成分,而不是硬性把一种价值观强加给学生。尊重学生思想中的合理成分,善于从良性暗示入手给予学生以表扬、鼓励、帮助,尽量避免埋怨、指责。只有建立在尊重、亲切关怀基础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避免叛逆和对立行为,做到事半功倍。

2.贴近“90后”大学生生活、学习实际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必须从学生所处的生活或学习的整体环境出发,寻找适于“90后”大学生易于接受的内容和方式,比如挖掘生动感人的典型事例,把理论活化起来。从学生成长发展的时间序列出发,分阶段分重点进行教育。学生的思想困惑、心理危机等,很多由学生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引发,因此,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分析心理问题背后的实际原因,而不是单纯从思想觉悟方面进行教育,才能更有效地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

3.积极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自我教育渠道

“90后”大学生通过网络、传媒等方式获取的信息量非常大,而处于思想形成期的他们,很难在纷繁的信息中剥离有害成分。同时网络也成为“90后”大学生表达思想、发表言论的主要途径。加强“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要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以科学的理论为导向引导他们敢于正视现实社会存在的诸多矛盾,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自我教育的方法,拓展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渠道,学会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提高就业能力。

4.积极开发职业教育条件

“90后”大学生的生活独立性差和群体意识薄弱、人际交往能力较差等方面的不足比较突出,并将成为他们就业的障碍。虽然学生往往没有职业,但学校蕴涵着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教育的条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积极开发职业教育条件,发挥学校的优势,加强班级、学生组织、学生社团的建设,引导学生科学规范地参与学生事务的管理、决策、执行和监督,积极利用群体心理,培养学生独立性、树立集体意识、大局意识,锻炼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1]王宗强,周杰.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黑河学刊,2011,(7).

[2]周长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3]王文杰,董静,李振兴.浅谈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作用[J].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2010,(12).

[4]周惠琴.“90后”大学生就业心理及其思想政治教育[J].宜春学院学报,2011,(1).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意识政治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