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教体制下我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改革和创新

2011-08-15樊永生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11期
关键词:学生公寓校园文化院校

樊永生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产物。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轰轰烈烈的展开,高职院校的扩招、后勤社会化改革等都对校园文化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探讨和分析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加大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改革与创新力度,突出校园文化的职业特色,对于推进高职教育改革的发展、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教体制下我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现状

1.校园文化的建设缺乏必要的物质支撑和健全的制度保障。近年来,虽然高职教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发展起步较晚,很多方面仍无法与其他本科院校相比。特别是随着近几年的大量扩招,使得许多高职院校存在着历史沉淀不够,底蕴不深,教学、科研、生活等基础建设薄弱,实训条件、宿舍、教室、教师存在着严重不足等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着“抽象肯定,具体否定,‘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领导精力放在业务工作上,抓业务工作硬,抓文化建设软。经费安排“僧多粥少”,有个口子也是象征性的,有时甚至口子都没有,常闹饥荒,喝西北风。可以说,高职院校扩招后的经费短缺是制约校园文化建设的瓶颈。此外,“以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没有真正建立形成,与之相适应的一些规章制度也未真正建立。

2.企业文化渗透不够,未能凸显“企业”人才培养特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职教育是就业预备教育,其目标定位就是培养服务于生产管理一线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为了搭建高职教育与学生就业之间的平台,必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学生的“高职职业文化”培养。《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中可以看出,高职院校要办出自己的特点,必须突出“企业”人才培养特色,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因此,高职院校应引入企业文化,建立起新型“技能型”、“应用型”的校园文化,完善学生的职业素养,让毕业生能够平稳、快速地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但实际上,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仍习惯于模仿和因袭普通高校的建设模式,而忽视了自身的“职业技术”文化特质。

3.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使得公寓文化建设成为一项新课题。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后勤社会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大学生生活园区的建设也逐步走向社会。许多高职院校大多在城区中心地带,地理空间受到限制,随着年年扩招,学生住宿成了一大难题。因此,许多高职院校突破学校围墙,走社会化道路,引导社会企业投资兴建学生公寓,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拓展高校空间,解决学校发展的难题。但由于学生公寓不在学校围墙内,加上公寓与学校有一定的距离,因此给学校在管理上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学生生活在公寓内,感受不到学校校园文化的氛围,且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相对弱化,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如何进入大学生公寓,是一项新的课题。

二、高教体制下我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改革和创新

1.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与领导。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高职院校要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与领导,把校园文化建设列入学校的议事日程,讨论和制定校园文化建设总体发展规划,并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中,树立全员共建校园文化的意识。与此同时,要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各类文体活动,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党委要统揽全局,正确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政治方向,确保校园文化的先进性,要结合高职院校的工作实际,制定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工作目标和措施,为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向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证。

2.校园文化建设应充分体现高职特色。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不是体现在理论水平上,而是体现在实践水平和动手能力上。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在继承“高”的基础上创新,更要注重在发扬“职”的个性上创新,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特色,因此,实践性教育教学环节的设施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教学环境布置,除有名人画像、格言警句等,还必须有市场人才需求信息、行业与专业的发展趋势、业内成功人士的资料等与职业相关的因素,让学生从行业日新月异变化中体味职业感受和专业思想,提高学习的动力。学校在进行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育人的要求长远规划、整体实施。要有意识地对校园环境进行布置和设计,精雕细刻,让校园充分体现学院的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的浓厚气息,寓情于物、寓情于景、寓教育于景物之中,要让人们在美景交融中体会和感悟一种理念、一种特色、一种人文精神,使人的个性充分得到张扬。

3.引入企业文化,培育具有浓郁企业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实践技能与企业文化的结合,是毕业生“零距离”就业的重要保证。高职院校应坚持“源于企业文化,又高于企业文化”的原则,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中吸取并渗透优秀企业文化的理念。一是要建立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支持教师深入基层、深入企业和用人单位进行岗位实践活动,在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的同时也让教师们切身感受企业文化。此外,还可以面向社会广纳贤才,聘请一批在企业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优秀人员充实教师队伍,造就“双师型”、“能师型”教师团队,引导校园文化活动。二是广泛宣传优秀的企业文化,让企业文化渗透到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和校园文化活动中。如,可以通过邀请企业文化工作者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或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开展优秀企业文化内容的展示等形式,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得以有机融合。三是加强校系两级文化建设,打破传统单一的校园文化模式。高职院校各系应该把相应行业企业的不同素质要求渗透于本系各专业的每个教育教学环节中,建立起自己的“系文化”甚至“专业文化”,以强化专业知识教育与企业文化的联系。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考试考核、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制度以及文化活动等也都要体现出对这些专业素质的养成教育。四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借鉴先进的企业文化建设理论和成功案例,设计学生社团活动,活动要力求规范、过程严谨、培育精品意识。活动要围绕学生诚信教育、纪律养成教育、吃苦耐劳的体验教育展开,通过活动培养团队精神和爱岗敬业精神,充分了解各类企业的企业文化特质,让学生思考“我”怎样成为企业的核心员工,学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4.加强公寓文化建设,提升生活园区文化品位。随着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大学生生活园区的建设也逐步走向社会,学生公寓已跳出了校区范围内,学校管理难度加大。加上完全学分制的推行,行政班级的概念逐渐淡化,学生在公寓中停留的时间增加,学生公寓日趋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学生公寓中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公寓为基地开展“我的寝室情怀”征文比赛、“我爱我家”寝室摄影大赛及“大学生公寓文化节”等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丰富学生公寓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公寓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落实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有关要求,大力推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管理模式,切实选派足够数量的政治素质高,思想作风好,具有较强组织管理能力,善于做学生工作的辅导员进驻学生公寓,做到“同住、知情、关心、引导”,真正做到与学生同住学生公寓,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关心学生思想和生活,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问题,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

总之,在高教新体制下,加大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改革与创新的力度,对于推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校园文化在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中所起的作用,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 谢碧蓉,文锋.浅析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0).

[2] 沈律明,孙萌,潘健.高教体制改革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和机遇[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3).

[3] 朱庆宝.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充分体现高职特色[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4).

猜你喜欢

学生公寓校园文化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模式探析——以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学生公寓为例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学生公寓“五进”工作法治化的路径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