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红色文化教育铸就当代大学生精神回归的家园

2011-08-15冯丽娟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11期
关键词:内涵红色育人

冯丽娟

(临沂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山东 费县 273400)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管理者,肩负着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的重要历史使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培养新一代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工程,也是高校德育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现状分析

当代大学生作为90后青年,成长在一个物质生活相对富足,社会结构日趋多元,各种思想文化交集的时代。一方面,他们受学校教育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呈现出自我完善、努力创业的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又无可避免地受到各种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呈现出对物质利益、个人利益的过分关注,在理想和精神上缺乏相应的追求,成为物质生活充裕而精神理想相对缺失的一代。大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生目标的缺失。人生目标是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和动力所在。明确的人生目标能够使人认识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前进的方向,获得自我发展过程中战胜困难的内在驱动力。据有关调查,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只关注物质利益和短期目标的实现,而缺乏人生、事业的长期规划,缺乏更高层次的精神与理想追求的现象。许多大学生在进入高校后产生了失去奋斗方向的茫然感、不安全感,而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强大的就业压力,未来职业生涯的不确定性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心理困惑和精神的迷失,追求短期内学业过关、考研或者找个理想工作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目标。而精神层面上的追求、人生事业的规划在很多大学生看来却是模糊不清的问题。

2.自我认知的误区。自我认知是自我意识的具体体现,是个人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前提。正确的自我认知是大学生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建立自信、适应社会、营造良好社会关系的基础。当代大学生在自我认知方面存在的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我认知的不确定性。对自我缺乏客观的认知和评价,成功时表现得过于自信,一旦遭遇挫折则转向另一个极端,形成自卑心理。二是对自己社会角色的错误认知,部分大学生习惯了以索取和自我为中心,缺乏奉献与合作意识,如过分依赖家庭,缺乏合作意识,在生活中我行我素,无视他人的存在等。三是心理自我认知的误区。大学生处于自我成熟和完善的重要时期,对自我能力、意志和情感的认知常处于一种矛盾和纠结状态,摇摆不定,形成了自我认知的不确定性。

3.价值取向的偏离。面对纷繁的物欲与现代社会残酷的竞争压力,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物质与精神的抉择,社会和自我的矛盾,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虚无主义等各种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使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与社会主流价值取向出现了一定偏离,呈现出功利化、自私化的倾向。大学生在个人追求中重物质轻精神理想,重自我轻社会与他人,重能力轻道德品质,重享乐轻奉献付出的现象正日益突出。

4.道德底线的下滑。道德底线是一个人所恪守的道德行为原则的最低临界点。目前,影响大学生道德行为底线的消极因素呈上升趋势。大学生道德准则从上世纪80-90年代的“报效国家、服务社会、乐于奉献”转向自我发展和个人利益的关注。不少大学生认可的道德底线为遵守基本社会公德,不危害他人利益,呈现出善恶标准模糊,规则意识淡薄的特征。部分大学生在面对国家和集体利益的问题上表现淡漠,面对不良行为三缄其口,对社会弱势群体缺乏应有的同情心与援助意识。甚至有个别大学生为获取经济利益和个人成功失去了基本的道德底线,不惜出卖肉体和尊严,乃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在其成长的特殊社会背景和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思想上面临着诸多的困惑和挣扎。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和正确价值观,提高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和道德品质,寻找大学生精神信仰的有力支撑,重建大学生精神家园,是高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红色文化的内涵与时代意义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它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有机统一体,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与思想内涵。红色文化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精神内涵。红色文化是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在战争年代用鲜血和生命凝结成的壮丽篇章,它蕴涵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的政治理想、爱国情怀、思想观念和道德追求,诠释着共产党人和人民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忠诚,以及在艰难的革命斗争环境下坚定的信仰和不屈的英雄气节,代表着党和人民为了革命事业无私奉献和勇于牺牲的精神,铸就了国家和民族的大义与灵魂。

2.文化内涵。红色在中国文化中是吉祥、热情、希望和忠诚的象征,它同时还具有驱邪避灾的含义,代表着光明、希望和胜利。红色是中华民族的代表颜色,也是中国近代无产阶级革命的代名词(国旗、国徽、党旗等都运用了红色的象征意义,“红军”、“红嫂”、“红色政权”都具有明确指代和褒扬的含义)。红色文化代表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文化。它既包含着革命旧址、烈士遗物等物质文化,又包含着红色思想、红色精神、红色文艺作品等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

3.价值内涵。印证历史:红色文化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发展到最终实现国家统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进程,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为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历史研究资料与精神财富。传承文化:红色文化是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历史前提和基础,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教育后人:红色文化是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宝贵财富,对后人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开发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人生与价值观教育,不仅是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

4.时代意义。在物质生活日益提高的今天,对物质的追求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带给人生活满足的同时,也催生了精神世界的荒芜。目标缺失、信仰危机成为困扰当代青年的普遍问题。人们渴望从那些物质贫乏但精神富足的革命者身上发现和找回生命的意义和快乐的真谛。精神和信仰回归,成了当代人发自内心的渴望和心灵的呼唤。而“红色文化”体现出的坚定的人生信仰,崇高的爱国精神,社会责任意识和无私奉献精神,在今天被赋予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服务社会、报效国家新的时代意义,它契合了时代的精神,填补了当代青年的精神需求,代表了社会前进主流价值的取向。

三、红色文化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国家和社会需要政治坚定,品德高尚,充满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的新一代知识型人才。红色文化以其厚重的文化与精神内涵,震撼人心的力量,洗涤着当代大学生的灵魂,对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集体意识、创业精神,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1.坚定社会主义道路,引导社会主流价值观。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生素质代表着国家的兴盛和民族的未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和民族复兴的战略工程,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大学生和谐发展的希望工程。红色文化,见证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印证和实践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性,是对大学生思想和价值观教育的最为生动的教材。挖掘红色文化的精神与时代内涵,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自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与奉献意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是大学生完善自我、回报社会,肩负起重要历史使命的动力和源泉。当代大学生只有树立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自强不息的远大理想,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完善自己,成为报效国家,服务社会的优秀建设者。红色文化以其厚重的主题,谱写了无数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为国家和民族舍生取义、无私奉献的精神赞歌,它以生动的事例、无声的语言诠释着社会责任和奉献精神的深刻内涵,感动着一代又一代后来人,对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

3.培养大学生不畏艰苦、勇于创业的精神。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我们的党和人民面对着巨大的困难和挫折,谱写了一曲不畏艰险,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历史壮歌。中国革命那一波三折的曲折历程,革命者不畏困难不怕牺牲的勇气,红色文化中那些感天动地的事迹,撼人心魄的场景,永远都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最佳教材,成为激励大学生不畏艰苦,勇于创业的动力与源泉。

四、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施策略与路径分析(以临沂大学为例)

红色文化教育不是僵化的一厢情愿式的教育,要真正使红色文化的内涵和精髓深入人心,得到当代大学生的认同和精神共鸣,进而转化成大学生成长和自我发展过程中的内驱力,还需要高校在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施中付出积极的努力。下面仅以临沂大学的红色教育路径与实施方案为例,探讨红色文化育人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1.开设红色文化课程,推动红色育人工程。课程教育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最主要的教育形式之一,课程教育具有普遍性、系统性和常规性,并与学生的学业评价直接挂钩,因此也成为学校教育中最完善最系统的教育模式。2011年,临沂大学首次将《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作为大一新生的必修课,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使红色文化教育实现了理论与实践、课堂与基地、学习与评价紧密结合。这无疑是对红色文化与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一次巨大推动,它反映了大学红色育人的决心和力度,也使红色文化教育从过去的分散式、随意性较强的教育,转化为普遍性、系统性和常规性教育,对于大学生更好地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传承沂蒙老区红色文化,树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大学生精神家园具有重要的意义。

2.建设红色文化基地,创设育人环境。利用红色文化场馆与红色基地,再现革命历史与红色精神,对大学生开展现场教育,是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2011年,临沂大学强力推进红色育人工程,充分利用沂蒙老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红色文化基地开展育人教育。除组织学生到临沂著名的红色文化纪念地参观学习外,学校还建起了红色文化馆、图书馆红色文化资料中心、红色非自然遗产博物馆,以及“沂蒙精神育人馆”、“红嫂纪念馆”、“沂蒙园”、抗战支前雕塑群等校园红色文化景观,充分利用红色文化展馆和红色基地对大学生展开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教育,使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氛围和环境下感受红色文化的深沉内涵,激发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意识。在临沂大学红色馆的展台前,在八路军115师司令部(山东省政府旧址)、在沂蒙母亲和红嫂纪念馆,一段段详实的文字,一张张震撼人心的图片,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处处见证战火硝烟的文化旧址……红色文化以其鲜明的文化主题,崇高的思想与精神内涵,真实地再现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岁月,带给大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思想的洗礼,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思想印记。

3.依托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红色校园氛围。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依托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利用优秀的红色影视、歌曲等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红色电影放映周,大型红色歌舞汇演,红色音乐演奏会,红色征文比赛和书画展等活动,使大学生在活动参与的过程中,耳熏目染的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和思想教育,主动地、多方面、多角度地了解红色文化,传承红色文化精神。使红色文化真正进入大学生思想深处,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4.凝练红色育人特色,培育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学生思想价值观与未来的发展方向。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文化,凝练具有红色育人特色的大学精神,是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深化和全面提升,也是提升大学内涵和品质,培育新一代社会合格人才的需要。

临沂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大学,它诞生于抗日的烽火硝烟之中,与沂蒙人民共同走过了革命战争的历史岁月,与老区人民血肉相连,与红色文化一脉相承。建校70年来,学校一直把“红色育人,德育为先”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一方面秉承红色大学的基因,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文化体系中去,不断提升学校的红色内涵和育人品质。另一方面从地方红色文化中吸取营养,积极挖掘沂蒙精神的时代内涵,对大学生进行人生理想信念教育和创业教育,为红色育人注入新的时代元素。目前,红色教育已成为临沂大学的特色教育之一,“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红色沂蒙精神已经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与教育意义,并成为临沂大学校园文化和育人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年学子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与价值观交集的现代社会,人们呼唤人生理想与信念的回归,呼唤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回归。大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更需要从红色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来充实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获得理想与信念的支持。红色文化教育,必将以其深刻的精神文化内涵,撼动人心的力量、永久的生命力,铸就大学生理想与精神回归的家园,成为大学生成长路上的指路明灯和力量源泉。

[1]陈志平.中国革命史[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

[2]王德峰.山东近代革命史[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1994.

[3]张爱芹,王以第.红色文化与道德建设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

[4]王以第.红色文化的价值内涵[J].理论界,2007,(8).

[5]谢爱林.论苏区红色文化教育的现代意义[J].教育学术月刊,2007,(9).

[6]周立.加强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路径研究[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8).

[7]姚志军.汲取“红色文化”营养提升大学内涵品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2).

猜你喜欢

内涵红色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红色是什么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红色在哪里?
挖掘习题的内涵
追忆红色浪漫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