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中心、四个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以六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1-08-15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11期
关键词:理论课校园文化政治

袁 溧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六安 237000)

中共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1]胡锦涛总书记在2011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也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2]职业院校要秉承“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宗旨,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心地位,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挖掘和开发独具特色的地方历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笔者以六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在长期的探索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省级示范高等职业院校特色的“一个中心、四个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

一、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心地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培养人这一核心问题,积极构建“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把德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从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经费投入等各方面入手,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心地位。

首先,中央16号文件颁发以来,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文件精神的贯彻和落实,成立了校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副书记和副院长为副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校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分工负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管理模式,扎实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长效机制建设,确保思想教育工作相关重要事项决策的科学性、慎重性和合理性,从机制上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心地位。

其二,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3+3”模块化课程体系中的主体模块(即该课程体系中的前“3”的基础课程),构建了“以校园文化为底色,以‘3+3’课程模块为主体,以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为延伸,培养既有科学人文素养,又有职业岗位技能,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培养模式上保证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心地位。

其三,学校严格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要求,始终坚持“教学为中心”这一核心原则,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体核心地位,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提出了思想政治学科建设“八个一”建设目标(一个切合实际的学科建设目标,一套不断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一个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一支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一个功能完备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一个特色鲜明的课程教学模式,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系统,一批水平较高的教学改革成果)。同时,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使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建设进一步优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作用的有效发挥提供了坚实质量保障。

此外,在办学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学校坚决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按生均每年15元标准的投入,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与研究,在长期的探索中,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三融合、一主导”(即“理论教育与基地教育相融合”、“课堂教学与专业特色相融合”、“教师讲授与自主学习相融合”和“项目主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形成了“一库、四化”(即“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指导教师资源库”和“教学运行规范化”、“实践形式多样化”、“经费投入正常化”、“基地建设品牌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运行模式,“一统、二分”(即成立以院党委书记为责任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纳入教学管理和学生工作管理的双重轨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模式。[3]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的有效发挥为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心地位提供了强有力制度保障。

二、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四个结合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地方文化相结合

六安市被誉为“将军之乡”,有丰富的“皋陶文化”、“楚文化”、“汉文化”、“红色文化”等历史文化。这些独特的文化中蕴藏着丰厚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学校遵循“三贴近”这一宗旨,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地方历史文化相结合,在校外已建的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的基础上,依托“示范性高职建设院校”这一平台,探索建设独具特色的校内以“红色文化”和“军事文化”为主题的“皖西红色文化长廊”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基地;以“皋陶文化”、“楚文化”、“汉文化”、“山水文化”和“山茶文化”为主要单元板块的“皖西风土文化长廊”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基地;以“改革开放”为主题,以“皖西春雷”、“老区新途”、“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巨变”、“大别山憧憬”等为主要单元内容板块的“皖西改革开放文化长廊”等实践教学基地。[3]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地方文化的深度融合,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针对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科学性、主体性、时代感与可操作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六安职业技术学院于2006年全面实施了“校园文化建设工程”,科学编制了《学院校园环境建设总体规划》。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强化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确保校园文化建设沿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经过不懈努力,建成了“柳塘霞起、荷盖凝翠、琼岛待月、劲松傲雪”等四个生态景观和“学海舟、寸阴斋、求真阁、知恩亭”等寓意深刻、内涵突出的人文景观,提高了校园建设档次和品位,形成了生态与人文相互交融的物质文化;打造了“大学生文明修身活动、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三大活动品牌的行为文化;积极探索“党委领导、院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管理制度文化;凝练出以“志勤文化”为核心的校园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共同构成校园文化形象识别系统,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彼此牵引,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良性循环。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素质拓展相结合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团中央等单位提出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通过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创新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活动为媒介,将大学生素质拓展作为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个建设标准,“以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为延伸”作为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出了一条独具高职院校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途径。

(四)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相结合

在学生管理过程中,一是按照“平安校园”的要求,遵循“以人为本、和谐校园”的理念,通过实施“天眼工程”,建立“校园110巡逻制度”,加强校园管理,有力地促进了平安校园的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扎实开展,创造了和谐安定的校园环境;二是建立以院领导为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各系负责人共同参加的值周制度,充分发挥校务例会、辅导员例会、公寓管理员晨会等制度对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的积极作用;三是注重学生成长过程管理。建立辅导员谈心制度,及时了解学生成长情况。实行主题班会常态化,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制度,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心理疏导,让学生以平和的心态学习和生活。学生成长过程的全程管理机制,有助于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同时,教师不断优化自己的情感,以健康的情感去感染、教育、鞭策和激励学生,与学生平等、友好地相处,化解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与摩擦,为学生创建一个安全稳定、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

[2] 胡锦涛.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0-07-15.

[3] 袁溧,葛向东,余应坤.示范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基地模式构建探索——以皖西文化为背景[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猜你喜欢

理论课校园文化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