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促进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几点思考

2011-08-15尹作发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11期
关键词:毕业生大学农村

尹作发

(重庆交通大学,重庆 400074)

大学生就业难如今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在这个越来越庞大的高校就业群体中,农村籍大学生由于受体制、社会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等因素制约,他们在就业中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因此,如果说大学生就业难,那么农村籍大学生就业就更难,由此也导致农村社会问题的凸显[1]。为此,促进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是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促进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意义

1.是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现实需要

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会直接导致农民家庭贫困,生活水平下降。按照目前的教育成本核算,一个家庭供养一个大学生每年至少需要1万元,几乎每个农村籍大学生家庭都有沉重的贷款和债务负担,上大学被称为“倾家荡产”式教育,而就不了业则将导致家庭长期贫困。同时,部分不能就业的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已被社会边缘化,沦为新的贫困群体,也大大增加了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难度。

2.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胡锦涛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2]这就是说,人们应该合理的享受社会资源和社会权利,但是在就业机会的选择上,农村籍大学生从小学直到大学毕业参加就业竞争,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和教育资源分布严重失衡,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求职时有的屡次不中,花了不少冤枉钱;有的受了虚假招工的欺骗,长期在外地过着不得温饱、居无定所的艰难生活;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道路……,这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3.是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推手

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使农民家庭和学生看不到希望。由于接受高等教育未必能在短期内改变农村籍学生的命运,相反可能加剧了他们的困境,家长的积极性严重受挫,学生的厌学情绪日增,从而造成生源不稳定,初中生流失多,有些乡镇的高中生出现了大面积辍学,高中教育萎缩。个别地方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致使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难度加大。

二、造成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1.毕业人数庞大,就业岗位缺少

我国高校自1999年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2000年到2011年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为107万、115万、145万、212万、280万、338万、410万、495万、559万、6l1万,630万,660万[3]。近十年时间毕业生人数增加了5倍之多,而在这期间,我国的GDP一直稳定在8%的增长速度,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在800—1000万之间,可提供的就业岗位量与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呈不对称的态势,出现严重的供需不平衡,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就业尤为艰难,更不用说农村籍大学生了。

2.专业设置脱节,就业指导工作不够深入

随着高校的一直扩招,高校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励,许多高校在课程的设置上,盲目追求流行,缺少科学合理的市场调研,忽视了社会本身的需要,导致了某些专业人才的严重过剩。同时,由于某些专业的课程设置不科学,多数学生表现出所学知识难以与市场要求的实际能力相结合。2010年,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目前高校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和培养模式等方面与社会需求仍存在脱节现象,部分供给量大的专业需求量却不大。报告认为,导致空岗率高、签约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专业设置不合理。[4]

另外,目前普遍高校就业指导只针对毕业阶段,为毕业生提供分析就业形势,讲解就业政策、搜集就业信息、传播择业技巧、调整择业心理、做好就业准备。也可以说是信息指导、技巧指导、政策指导、形势指导、心理指导、观念指导。这与完整意义上的就业指导还有相当大的一段距离,并且是粗线条或粗放型的,大学期间由于缺乏必要的科学系统的就业指导,升学与求职相对分离,学生没有清晰的就业目标,毕业时仍然不知道自己愿意干什么和能够干什么。

3.就业观念守旧,综合能力不高

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往往过高,向往大城市和高薪水,好高骛远。一些学生存在跳出“农门”改变身份的想法,毕业后宁愿漂泊于城市也不愿意回到农村,向往进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工作。

此外,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是综合能力不足。据山东高校毕业生信息网2010年一季度求职简历信息,有实践经历的毕业生占到应届毕业生69.28%,但多以假期打工、产品推销、家教等体验生活的形式为主,与社会实际需求仍有较大差距[5]。农村籍和城镇籍大学毕业生相比,大部分农村籍大学生除了在学习上能够勤奋刻苦外,沟通、协调、实际动手等其它综合能力的培养大都被忽视了。尽管在大学四年中这些能力有所弥补,但是由于现实生活水平和思维方式的差异,相对于城镇籍大学生来说,这方面尚有一定差距的,特别在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所以,综合能力不高使得广大农村籍高校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三、促进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有效途径

1.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

要大力推动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开发更多适合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调查显示,欧美国家的大学生就业比例比中国大学生高得多,原因在于欧美国家的经济已发展到以高端经济、知识密集型产业结构为主的高级阶段,金融行业、软件行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需要高素质人才的产业比较发达,而传统的制造行业等低端产业结构大批向亚洲等地区转移。所以欧美国家对高端岗位的需求会比较多,在就业市场所占比重较大,因而能吸纳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6]

2.科学调整专业,加强就业指导

(1)高校要结合市场需求,合理、科学、及时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高校应调整专业结构,灵活设置专业方向,适度增加选修课程的比重,使之与招生、就业趋向相结合。

(2)高校要构建全程化就业体系。从大学一年级开始,根据“双向选择、人职匹配”职业指导理论和大学生的成长阶段,按照高校教学计划对大学生分年级、分阶段,以心理测试指导、就业生涯设计指导、学业指导和升学指导为主线结合学生共性和个性贯穿大学生活的全过程。一年级侧重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初步设计职业发展方向,进行职业生涯设计,进而明确大学四年的学习任务,不断积累知识,丰富和完善自己。二年级侧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开展职业测评,从而进行自我完善和塑造,进一步明确职业目标。三年级侧重提供尽可能多的锻炼机会,帮助他们认清所适应的职业领域,与自身的特长和能力相对照,培养和发展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优势,并对其原定的职业目标作出调适。四年级侧重就业形势、就业政策、信息服务、面试技巧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增强实战能力,引导学生主动走向社会寻找机会,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企业、了解工作常识,在思想上、能力上为毕业生走上职业岗位做充分准备。

3.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1)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农村籍大学毕业生要正确认识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摒弃功利化的择业价值取向,到基层就业和创业。投身新农村建设是大学生就业的明智选择。“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毛泽东同志1955年说的这句哲理名言仍然是现阶段大学毕业生就业去向的有效路径与有益法宝。新农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经济转型的广阔天地里蕴含着就业的巨大潜力。目前,国家大力倡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对农村籍大学生也不例外。2010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莫荣说:“在就业市场上,96.8%的用人需求集中在企业,而在企业用人需求中,内资企业占75.6%,其中私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所占比重分别为25%、26.6%和9.8%。”[7]因此,在农村创办各类“种养加、产供销”和公共服务的民营企业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对于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岗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应积极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国家和地方项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相对于城镇籍大学生来说,多数农村籍大学生没有优越的经济条件,没有较大的社会关系网,所以只有注重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赢得用人单位的肯定。一是要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基本知识是知识结构的根基,基本技能是对基本知识的实际应用,基本素质是知识的内化[8]。农村籍大学生要主动地掌握各种专业知识,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二是要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做到“博学多识”,使自己有足够的全面知识充盈自己的大脑,并使科学的理论知识有效地指导实践技术的运用;三是要注重自身修养,在求学的同时要学会做人,提高道德素质,使自己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1]徐海燕.农村大学生就业的困惑与出路[J].青年探索,2007,(1):23-25.

[2]新华网.胡锦涛强调扎实做好工作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团结.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5-02/19/content_2595497.htm,2005-02-19.

[3]赵银河.关于农村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0,(11中旬刊):200-201.

[4]晨鸿信息网.专业设置不合理仍是大学生就业“拦路虎”.http://www.wfchxx.cn/news/JY/2010-05-08/1111.html,2010年5月8日.

[5]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2010年一季度求职简历信息,http://www.sdbys.cn/index.html,2010.

[6]邓果.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2010,(4):150-151.

[7]法律快车.对话:经济转型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新机遇,http://www.lawtime.cn/info/laodong/ldxw/2010082746434.html,2010.

[8]李春兰.农村大学生就业的困惑与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5):32-33.

猜你喜欢

毕业生大学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留白”是个大学问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