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开拓学生创新空间

2011-08-15曾振新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11期
关键词:环节评价数学

曾振新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景洪 666100)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围绕这个话题,多年来,教育界在开展了素质教育大讨论的同时,各地学校还进行了具体的教学改革实践。然而,由于统一考试尤其是中考高考,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及改革实践过程中的屏障。国家不可能在短期内取消有传统意义的、中国特色的、有广泛群众基础和高度统一的高考制度。在某种程度上,素质教育便成了理论上的摆设。特别在课堂教学方式上,教师经常难以脱离苏联人凯洛夫的那五个教学环节,课堂上总是“以教师为中心”。但是,近几年我国还是有不少的教育实践者在努力探索,并试图建构一个更恰当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对在课堂教学中设立提出问题的环节进行了重点关注和研究。

一、提出问题是创新的源泉

学习作为人的思维活动,首先是从问题开始的。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没有问题的思维是浅肤的思维、被动的思维,是没有创新的思维”。

据调查,在创新能力方面我国的学生整体不如美国,而行为上中国的学生比美利坚的听话、顺从。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国学生的家长们总要求自己的孩子听话,而且认为听话才是好学生,学校教育也同样按照这个标准,即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顺从这一行为轨迹发展和完善学生自我,使得学生们经常处于被动地接受前人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对先人的经验和知识表示怀疑或谋略改变都被认为是不可取的。二是在多数时候,中国学校的教师更愿意教那些顺从的学生。而大胆的、喜欢提出意想不到问题的学生很可能在教师严厉的目光下难以再次开口,更有可能还会把“捣蛋”与“不合作”作为那些具有较强创新思维和创新动机学生的品性评价。李政道教授一语中的:“我们中国的传统是‘做学问’,为什么老是‘做学答’?学习发问、能够质疑才是创新的第一步”。[4]

在美国和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提出问题的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被看成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两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因斯坦甚至还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提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老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努力,而且还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2]”。

二、提出问题是课堂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一直以来是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问题的关键是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或步骤如何安排以及怎样分配时间。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实现各环节的教学目标,也称课程教学目标。但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容易忽视更远的教学目标——国家的教育目的。事实上,教学目标都不应背离“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培养创新型的劳动者”。

纵观上世纪的学校教育,国内各时期的教学目标基本上沿着:“知识——知识、技能——知识、技能、思维——知识、技能、能力——知识、技能、能力、思想——知识、技能、能力、思想、个性品质这样一个轨迹发展的[1]”。与此同时,为实现不同时期的教学目标,一些基础学科(如数学)相应地开展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教学改革,例如:“1960年代的‘新数运动’,1970年代的‘回到基础’,1980年代的‘问题解决’,1990年代的‘建构主义’和2000年代的“合作学习”等[2]”。但令人深思的是,不论教学目标如何变化,从1950年代以来,中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始终受到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教育学》的深刻影响。教学过程中,把凯洛夫的教学五环节:复习——导入——讲授(新课)——巩固——作业,当作教师课堂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的评价标准。即便是在1996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全国小学教材《全日制小学〈数学〉》课本中特意增加了“想一想”内容之后,也没有引起教师们的足够重视。

近年来,张奠宙教授在《建设更好的数学教学模式》一文中提出,在教学环节中增加“质疑和反思”,并把过去的“旧五环节”修改为:复习思考——创设情景——探究新课——巩固反思——小结练习等这样一个新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的扛杆倾斜到巩固反思环节上来。张教授认为:在教学结构中增加“质疑、反思”环节,目的给学生以发现、探究、总结、发展的空间,让学生提问题,谈体会,看发展。经过长期积累,无疑创新能力就会提高。[5]

事实上,不只是数学学科教学,其它教育教学活动也应该增加“质疑和反思”。把课堂中的一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如此教学中充分展示自我,以体现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和创新才能,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另外,为了使“质疑与反思”环节更有目标性,不妨换一种说法,直接用“提出问题”来代替“质疑与反思”,使以上提出的新五环节兑变为:复习思考、创设情景、探究新课、提出问题、小结练习。

三、提出问题是对传统教育的继承和发展

勿庸质疑,中国的传统教育有其成功之处。例如,在知识的基础性、系统性和严谨方面,中国的教学方法已成为世界关注的对象。中国在数理学科教育的成绩让人吃惊有目共睹,学生的数理化成绩在国际测试中,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屡屡夺冠。因此,一些西方学者已在研究“华人学习者”的特征,并探讨中国式操练与理解的关系。在某些方面,世界教育甚至提出向亚洲学习的口号(主要指中国),但也提出中国传统教育存在着个性发展和创新不够的问题。怎样又能继承中国传统教育的优势,又能使学生在个性和创新能力方面得到发展?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增加“提出问题”环节将为我们架起沟通继承与发展的桥梁。

研究表明,在基础知识与能力培养方面存在这样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在学习中如果没有坚实的基础知识,其能力培养就不可能有很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创新也只有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才有利于实现。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提出问题”环节,从条件上解决了继承和发展的问题,同时也为创新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换言之,我们既可保留传统教学法中重基础、抓技能的环节,又可以让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为学生个性发展开辟一块新的园地。对教师来说,按上述的课堂教学结构安排,教师两手都可抓,一手抓基础,一手抓创新。

最近几年,在国内的报刊杂志上,常常能够见到某某中小学生因学业成绩偏低而产生极端行为的报导。这时,社会舆论的矛头常常又指向我们的学校教育。如果说把在校园内出现的任何不良行为都归罪于传统教育或应试教育实际上是很不公平的。在我们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教育教学方式的同时,完全否定我们自己的传统教育这是行不通的。事实上,美国只重个性发展的教育也曾受到公众的激烈批评。前几年,小布什总统在向国会演说时提到:将要对教育增加特别预算,并许诺哪个州搞统一考试,就给予经费支持,目的是促使教育加强基础训练,重视考试成绩。与此同时,美国的家长们也开始行动起来,让他们的孩子接受“启发式回到基础”的教育——学语法、拼写、记忆名言名句、历史事实、背诵数学公式和数学问题。

四、提出问题是交流的需要、社会的需要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交流,许多时候师生的地位是建立在不平等情境中。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具有某些特权,使得他们很容易滑落到权力主义的行为模式中,即对待学生试图去统治、指导和限制。尽管教育不断地倡导师生地位的平等。也有教师在教学中以宽容、赞许及鼓励的方式实施课堂教学,但往往有些有权力倾向的教师在教学上也有显著的成效,而那些比较民主的教师反而成效甚微。研究还表明,严厉的教师虽然在学业上使学生取得高分,但却阻碍和干扰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甚至还严重影响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学生中欺骗的行为也多。而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提出问题环节,让学生有意提出问题显然可以有效控制教师滥用权力。

一般地,传统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倾向于向学生传递信息,学生同教师的交流及学生彼此交流的需要却常常被忽视。实际情况是,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最有效的获得是进行双向或多向传递。“提出问题”为双向或多向信息传递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对课堂教学来说,安排“提出问题”环节,第一,使教师传授知识的效果有了即时反馈的时间,从而还能给教师校正自己错误和学生错误理解的机会。第二,学生之间在这个环节中一方面有了相互学习、了解、取长补短的可能,重要的是可让更多学生会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第三,由于提出了问题,有了一个表达自己意愿的氛围,学生的心理将得到部分满足,学习兴趣必有所提高。

未来的公民需要广泛的交往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是改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阅读是一种交往,处理数字也是一种交往,讨论提问应该说是一种更有效率的交往。在“提问”中,学生不仅关心寻求表达自己问题的恰当方法,而且也愿意并带着高度兴趣和注意去听别人提出的问题及答案,别人的思想和观点等。可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交往的氛围。在教学中留出提出问题的时间,对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是有潜在作用的。

五、建立“提出问题”的评价标准

建立“提出问题”的评价标准,这是对课堂教学环节中增加“提出问题”环节的补充,本质上讲也创设了一种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显然,“提出问题”评价标准的建立相应改善或完善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当然,一个好的评价标准应当满足:一要对学生“双基”教育的评价,二要有学生个性发展、创新能力的评价,学生学业评价应当是这两项指标的综合。而前者在传统教育评价中已经相当成熟,后者却需要适时建立和进一步完善。

“提出问题”的质量评价有哪些项目可以借鉴?郑毓信教授认为,一个好的问题应当符合以下条件:第一,具有较强的探索性;第二,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第三,具有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法,即有较大的开放性;第四,具有一定的发展余地;第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即有一定的使用价值或应用价值;第六,可以促进交流与合作;第七,具有可读性,简单易懂、表达准确和清晰。[3]

当然,并不是说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都要具备上述所有条件,只要能够达到其中的一条或几条都应当看作是有创见性的。

自然,课堂教学的好模式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总结与归纳,单一的教学模式显然不可能适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不过适当的固定或统一不是有必要的,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提出问题”环节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 杨骞.数学教育目的研究进展[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7,(1).

[2] 郑毓信.努力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J].数学教学通迅,2000,(6).

[3] 郑毓信.数学教育的多学科、多方位研究[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9,(1).

[4] 张奠宙.美国数学教学见闻[J].数学教学,2001,(3).

[5] 张奠宙.建设更好的数学教学模式[J].数学教育,2001,(3).

猜你喜欢

环节评价数学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