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方法

2011-08-15池喜生蔡冬青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11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师生有效性

池喜生 蔡冬青

(广州松田职业学院,广东 增城 511370)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体现出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教学要讲求效率,教学方法要讲求效果。面对新课改,教师要尽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价值。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文章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总结归纳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紧扣新课程标准

研读课程标准,了解设置课程的理念,把握多维目标,了解新教材的编撰遵循的规律。新课程标准强化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设置,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特点,旨在使学生自主发展成为新型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只有认清当前的时代特点,认清时代对人的发展的要求,认清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我们才能正确地发挥自己的职能。例如,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数学课程的特点是: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有了标准,我们的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因地制宜地提高课堂有效性。

二、多用“问题式”教学法

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和活动,适时设置问题,激起学生参与欲望,提高参与程度。学生的参与程度直接决定着多维目标的实现情况。

首先,问题应该有悬念性,以悬念的形式向学生呈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其次,要将这一个大的、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几个小的子问题,使难度降低,以利学生将问题和现有知识进行联系。

再次,所设置的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梯度,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沿着逐个问题层层深入,最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问题式”教学法,关键是问题的设计,教学设计应以问题为中心,突出重点,层层展开难点,层层深入。教学问题的设计,既体现人的共性发展需求,又要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知识是科学,科学的本质在于其规律,只有我们把教材研究透彻,善于挖掘教材,将隐含的可以作为情感教育的点显性化,适时教育学生,才能在日常教学中践行这些要求,落实教学的有效性。

设计好了教学“问题”,才能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发挥教师才智所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其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记忆深刻,真正使课堂的能与量得以充分体现,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强化师生互动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愉快的情感体验会使人精神焕发、思维活跃。课堂上,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话,都可能在师生间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可以使课堂的氛围既轻松又和谐。教师的语言要亲切,运用商量的口吻,充分体现师生间民主平等的关系,不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教学方法,关键在于创设积极有效的课堂学习氛围。例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积极的相互支持和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是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之一。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师生间良好的交往。交往与沟通,是教学的核心。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的过程,就是师生双方思想交互、碰撞的历程。在课堂上,他们彼此不断捕捉对方的想法,从而产生交流、渗透,使学生通过动手、思考、表达,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增强探究能力、攻关能力;提倡相互合作,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在自主学习和合作研究中探究问题,得出结论,从而提升学习能力,得到相关知识。

重视过程评价,及时信息反馈。重视过程评价即指学生作出相应的反应后,教师要及时评价,重视师生情感交流,逐步建立师生情感纽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的评价对于学生是一种正强化,以后他们将会出现更多的我们所期望的行为。重视过程评价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产生兴趣,使学生乐其学,钻其学,精其学。

教育者的使命在于用人格孵化人格,用智慧点燃智慧,用生命影响生命。师生互动中,可以因地制宜,实施分层教学。我们应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每个学生总有一些特长,总会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为人类的发展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所以我们要重视每一个学生,让我们的教育面向每一个学生,不遗弃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提高他们,挖掘他们的潜能。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索;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有效教学,重要标准之一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获得了多少知识,提高了多少能力,在情感方面有了什么样的改变。围绕着现代教学的“五性”:学生的主体性、教学的生成性、资源的拓展性、手段的先进性、师生的创造性,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学。应突出一个“精”字,要求教学内容的把握要精准,学习过程的组织要精当,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应用要精巧,师生之间的互动要精诚,教学目标的达成要精确。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把握教学大纲的契合度和严密性;融合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目标性和多维性;透析重点难点问题的精辟性;讲授问题深度和广度的延展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生动性;思维逻辑条理的层次性和清晰性;知识运用的自如性和丰富性;多媒体课件的丰富性和逻辑性;板书的整洁性和条理性。“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时间、精力、努力),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唯一尺度。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师生有效性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