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篇分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11-08-15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11期
关键词:语篇英语教学文章

林 强

(南通大学,江苏 南通 226019)

语篇分析发端于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是涉及语言学、修辞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学等诸学科的一门新兴的交叉性研究领域。语篇分析自问世以来,受到了语言学界和应用语言学界的巨大关注。这是因为对语言本质的研究离不开把语篇作为研究对象。人们根据使用语言时所要实现的功能选取相应的语言形式,人们通过语篇来完整而又系统地表述自己在纷繁的社会活动中的各种思想。因此语篇分析不仅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还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也时时刻刻在与语篇打交道,大学英语教学已从传统的字词讲解过渡到对篇章的分析。本文对语篇分析理论在英语听力、写作和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语篇分析对听力培养的作用

听力一直是许多学生通过四六级考试的一大障碍,学生听力差的原因之一在于自身发音不准,导致不能对正确的发音及时作出反应,或不能辨别相近的音。另外,有些学生未能掌握听力技巧,一个音未听准往往会导致错过一整句,甚至影响到对全篇的理解。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运用语境或上下文排除歧义,从而获得对信息的正确理解来得到解决。例如,

(1)Urban violence is getting out of hand. We really need to stop:

a)attacks on city buses. b)at ax on city buses

(2)Maria(praise/appraised)the cup.She said it was beautiful.

在第一题中,尽管a)与b)的发音完全相同,但只要了解前一句的含义,就会预知后面的内容,最终选择a)而不是b)。同样,第二题中后一句的含义为两对不易分辨的非重读音节作出提示,根据邻近句子的含义,显然应选择praised.

另外,篇章衔接的基本手段,包括照应、替代、省略,连接词的运用等,都能起到暗示内容的作用。如,连接词 in addition to,furthermore表示增补进;whereas,as far as 表示比较;however,on the other hand表示转折等。为引导学生在语篇水平上进行听力理解,可以设计一些教学活动。具体做法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只听一个长语篇(如:故事,菜谱,演讲,新闻报道)中的一部分并写下要点。然后,各组之间相互交流听到的信息,最终将这些信息组合成原来的语篇整体。

二、应用语篇分析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语篇分析的方法对写作课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写作的直接产品是语篇,而语篇不是句子的简单堆砌,是通过衔接、连贯等手段将语句排列组合成逻辑严密的语言整体,这种逻辑联系的性质反映了说话人的思维模式,决定了语篇的结构形式,使语篇能处于一个特定的论题范畴或逻辑框架之内,如果不了解语篇的基本知识,不进行相应的训练,自然无法提高写作的总体水平。

语篇教学使学生能了解文章段落内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培养学生把握全篇文章总的逻辑脉络的能力,以语篇为单位组织教学就可以将教学的重点转移到语篇水平或语篇层面上来。文章的讲解中要帮助学生从单独的句子分析中跳出来,掌握更全面的语境知识,分析文章的不同风格、作者的意图、文化背景、修辞运用等等,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文章整体意义的理解,消除语义模糊,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语篇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背景知识并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获得新信息。语篇教学中还应让学生总结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并通过复述、转述、缩写、改写文章情节、内容的形式,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完整的信息表达能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真正的语言交际。在语篇教学中,我们不但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因为交际是在语篇中进行的。

语篇分析理论对英语写作教学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把教学从以句法传授为主提高到语篇水平上,从以语言形式的研究转移到语言功能的研究上,把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改变成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从而改变了以往教学中见树不见林的局面。今后,英语写作教学中的重点应在于通过向学生介绍连接词,照应、替代、重复等语篇衔接和连贯手段,分析语篇的写作特点、文体风格来训练学生恰当的语篇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逐步形成语篇意识,增强写作能力。

三、应用语篇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熟悉文章体裁的多样性。根据语篇的语场、语旨和语式以及思想意识形态的不同,语篇体现为不同体裁或语类。在阅读教学中,要帮助学生了解并熟悉各式文章体裁及其语言结构形式,使学生从整体了解篇章结构,准确把握文章大意和中心思想,理解作者写作意图。通过语篇思维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作者思维脉络,熟悉语篇结构,使学生迅速、准确地掌握语篇的基本内容和中心思想,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结构形式表达思想内容与读者进行语篇交际的。

2.从衔接手段来分析语篇。衔接性(cohesion)和连贯性(coherence)是语篇的两个重要的特征。一个连贯的语篇必须具有语法、词汇等衔接成分,必须符合语义、语用和认知原则,句子与句子之间必须有联系,段落与段落之间必须符合逻辑关系。根据语篇的含义和特征,在教学中可从衔接这一语篇特征的重要内容入手,对语篇表层结构进行分析。信息的传递一般都遵循由已知信息引导出未知信息,表示已知信息的部分即主位(theme),表示未知信息的部分叫述位(rheme),主述位的不断推进遵循一定的规律,如果破坏了这种规律,语言就不那么通顺,也就是破坏了衔接与连贯。

在教学中,训练学生掌握语篇结构中这些衔接手段,识别语篇标记词,注意它们在上下文中所起到的起承转合作用,对篇章布局、结构框架有所了解,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发现作者是如何一步一步阐述观点、展开思路的,从而使学生更快抓住中心思想及文章的隐含意义。

3.了解阅读理解过程的层次。阅读理解是个复杂的思维过程,从逻辑上将阅读理解进行系统分类,可以把这个理解过程分为三个层次:字面理解层、推理性理解层、评价性理解层。字面理解层仅理解文章的字面意义,如辨认词义、句法结构等局限于一个句子的内部,不涉及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字面理解仅仅是表层理解,主要靠语言知识或语言能力完成,传统阅读模式属于这个层次。

阅读是一个心理过程,是一项读者依靠已有知识,有意识的运用阅读策略,有效的预测理解所读语篇的认知过程。传统的阅读教学只能停留在语言的语法功能层面,无法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的应用能力。语篇结构分析能帮助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文章,弥补了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在阅读教学中应用语篇分析的方法,能使学生从孤立地理解词汇、句子中走出来,改变学生不良阅读习惯,同时可以提高学生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提高他们独立的阅读分析能力,最终达到“先见林后见树,既见林又见树”的目的。

四、结 语

语篇分析理论突破传统英语教学的“字词句”教学单位,将英语教学置于语言与语境交互作用的大环境下,着眼于意义的表达,突破了形式的限制。意义的表达单位不仅仅局限于完整的句子,有时一个符号,一个单词都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义,如“V”这个手势表示“胜利”,“:-D”在网络上表示“大笑”,“Fire!”可以表达“失火了!”或“开火”。语篇分析理论的应用前景广阔,特别是在英语教学方面,引导学生不要仅仅注意一词一句的意义,应从语篇上更高的角度来关注语言交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篇分析在拓宽学生视野和看待问题的方法上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只有从通篇、全局着眼,才能对事物能有全面了解,而不至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McCarthy M. Discourse analysis for language teachers[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陈迪宇.英语阅读理解三层次探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1).

[3]黄国文.语篇分析与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4]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5]杨小扬.大学英语教学中语言点教学与语篇教学探讨[J].高等建筑教学,2002,(6).

[6]赵大昌.语篇分析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A].大学英语教学研究[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语篇英语教学文章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