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2011-08-15王小兵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11期
关键词:实验教学环境教学模式

王小兵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扬州 251270)

环境生态学是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产生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它运用生态学基本理论,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1]。环境生态学是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是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一、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效率

环境生态学涉及到物理学、化学、数学、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多门学科,具有较强的广度与深度。由于内容极其抽象,如果只采取单一的传统说教式教学方法,会使学生感到味如嚼蜡,毫无兴趣,从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合理选择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的多媒体信息要素,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情境,把抽象性的、阐述性的教学内容转变为生动形象的感性素材,通过增强和丰富教学过程的外部刺激,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2]。如在讲授群落的演替规律这一章节时,因为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也是不断变化的,利用flash等软件制作多媒体动画演示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时,一些生物就会消失,而另一些生物的种群就会兴起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群落演替的印象。

二、结合科研及工程实例,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是基础,科研是主导,只有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使讲课的内容更加具有前沿性、独创性和启发性[3]。因而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将教学相关内容与教师从事的科研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如在讲解重金属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时,笔者正好从事“重金属Cd结合机制及其生物有效性研究”这一项目的研究工作,故在授课过程中插入该项目的研究思路、实验过程,以及通过实验最终获得的成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贴近实际,通俗易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环境生态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尽量用生动的例子来讲述概念、原理,这样贴近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水体污染及防治章节中,就学生已经实习过的汤汪污水处理厂A2O工艺为例,详细讲解污水生物处理原理、工艺特征、运行过程易出现的问题等,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运用转变角色、讨论等启发式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往往是分离的、零散的,不能融会贯通、综合应用。而采用转变角色、讨论等启发式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促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培养学生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思考、分析等综合能力[4]。在讲授环境生态学课程中生态系统这一章节时,可以让学生自讲,使学生在自讲中学会处理教材,抓住重点,提高学习效率。在学生自讲以后,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教学方法、教材的处理、学习的重点进行评价总结。在讨论课上,教师可适当扮演主持人的角色引导学生陈述意见,畅所欲言,见仁见智。一旦提出问题后,不仅要让学生讨论,老师更要有正确的、独到的见解。这要求教师能高屋建瓴,进行恰当的点拨,积极引导;更要求教师有开阔的视野。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讨论,教师更应该是睿智的,能给学生以启发,能使学生茅塞顿开,让学生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领悟自然的奥妙、人生的真谛。只有这样,课堂的活跃才是真正的活跃,才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学生通过主动地参与教学管理,自主地组织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其综合能力。

四、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是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解决具体问题,是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环节。在实验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设计为重点,可以采用师生讨论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教师有意识地扩展与实验题目相关的知识,介绍本实验技术方法的产生过程、使用范围、意义、价值以及应用前景,使学生对其实验的技术方法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5]。现有的课程实验教学中,为了节省时间,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偏多。因而导致实验内容呆板单调,缺乏新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以往的实验教学中实验的内容、测定方法和步骤及实验准备工作均由教师设计好,学生只是机械地重复和模仿,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用去想,思维处于被动不活跃状态,没有主动地参与到实验中去,结果使学生分析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要把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模式。首先,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自己去查阅文献,写实验方案,自行开展研究、分析、总结;其次,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学生担任“老师”角色,来讲授自设的实验方案,老师以问题的方式参与引导,促使学生自己寻找答案,自己解决问题。如上述的研究性实验,由学生制订方案,开展课堂讨论,论证其方案的可行性;第三,实验环节由学生自己或小组独立完成,从实验方案的制订、实施、总结等方面要求学生主动完成,同时加以合适的评定,这样可提高学生的兴趣。另外,应开设开放性实验如酸雨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重金属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等,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通过开放性实验,学生不仅能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还可以开阔视野,学到不少新知识、新技能,进而培养其独立工作的能力。

五、结 语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课程的教学模式上应该多采用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在理论教学内容上更要适应学科的发展,不断更新,精益求精;实验教学上,重点培养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技能,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1]雷泽湘,谢勇.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科教文汇,2008,(2):44-45.

[2]周兵,闫小红,王新香,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环境生态学教学中应用的几点思考[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0):159-160,172.

[3]马翠欣.基于项目架构的环境生态学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

[4]宋徽.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考试周刊,2011,(31):16.

[5]牛晓音,郑家文,刘家第.环境生态学教学改革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J].科教文汇,2011,(4):44-45.

猜你喜欢

实验教学环境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