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当前生命教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011-08-15张全雷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11期
关键词:生命课程研究

张全雷

(廊坊师范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自杀、杀人、虐杀动物等残害生命现象的频现,各界对生命的关注日益加强。在教育界,生命教育已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重点。近些年来,生命教育的研究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对照港台以及西方,当前我国的生命教育研究仍有许多问题与不足。

一、生命教育的诸多理论问题尚待达成共识

回顾以往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在国内,生命教育的诸多理论问题尚处于争议阶段,甚至在一些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

(一)对生命教育中“生命”的界定不统一

我国理论界在“生命”基本概念的界定上存在分歧。在进行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时,大部分研究者都是从“人之生命”的视角出发,对生命教育进行了系统的概述和研究。如:张美云在其博士论文《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中讲到“在对生命作界定时,应该将其限定在‘人的生命’这一范畴之内”。冯建军博士在《论教育学的生命立场》一文中也说:“生命是什么?对教育来说,就是人,是具体的、现实的、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个体,是以人的方式展现的‘人’,而非是展现‘物性’或‘工具’的‘人’”。郑晓江教授则认为:“生命教育是关于人的生活、生命与人生问题的教育”。但也有不少研究者表达了不同观点。如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刘文霞等则认为:“仅从‘人之生命’的角度去定位生命教育,那么试图解决教育异化生命的现象就是不全面的、有失偏颇的。……应该将‘大生命观’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生命’包括一切生物界的生命,即人之生命与自然环境中一切动物、植物都有其存在价值”。而复旦大学卞卓雯在其硕士论文《生命教育:困境与重建》中也指出生命教育中“生命”的内涵,不应仅仅指人的狭义生命,而应是广义上的包括动植物在内的所有生命,甚至包括所有生命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即生命的内涵应该是大生命的概念。

“生命”是生命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最基本概念,决定了开展生命教育的出发点和实施生命教育的目的。因此,对基本概念的科学界定是当前生命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

(二)在生命教育的课程设置上,尚没有理顺渗透式生命教育课程和单一生命教育课程的关系

张美云在《生命教育课程设计之思考》一文中指出:“尽管渗透式生命教育课程有自己的长处,是比较理想的课程形式,但由于课程改革的基本框架已经定型和的课程周期性及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要求,我国目前尚不具备实施渗透式生命教育课程的条件,所以单一生命教育课程的设置就非常必要”。而冯建军在其《生命教育实践的困境与选择》一文中也指出“生命教育不应该只是学科渗透式的,而应该独立设置课程;生命教育课程不应该以知识逻辑组织,而应该以活动来组织,成为综合活动课程”。他指出了生命教育课程独立设置的必要性,但是同时又指出生命教育课程应该成为综合活动课程。既然是综合活动课程,肯定会涉及到多学科的知识,生命教育课程又如何区分于渗透式课程,二者孰轻孰重我们不得而知。而王文伦在《生命教育的功能定位与实施形态》一文中则指出:“因为学生课时有限,以学科教学为载体的渗透式实施是生命教育的主要阵地,承担着生命教育的主要任务”。诸多专家学者观点各异,我们不知渗透性生命教育课程与单一生命教育课程究竟是何种关系,生命教育课程设置应该依据哪一个理论?

理论界对渗透性课程和单一课程关系的模糊,对生命教育课程设置的争议,致使教育界的课程实践者往往模棱两可,摇摆不定。生命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改革难以找到坚实的理论支撑。因此,理顺二者间的关系也是今后生命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死亡教育研究的不足

未知死,焉知生。在美国和我国港台地区,死亡教育已经成为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死亡教育的开展和研究丰富而具体。而在我国大陆,由于对死亡的回避和禁忌等文化的影响,甚至学术研究也比较回避死亡教育这个主题。笔者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篇名”“死亡教育”为搜索条件,共搜索到死亡教育论文123篇(2003至2011年10月),其中2011年论文11篇,篇名中包含“死亡教育”的文章4篇,2010年论文25篇,篇名中包含“死亡教育”的论文21篇,2009年论文中篇名中包含“死亡教育”的论文15篇……。已有的死亡教育论文绝大部分都发表在核心期刊以外的普通期刊,核心期刊刊发的数量极少(2003年以来,篇名中含“死亡教育”的核心期刊论文共12篇,篇名中包含“生死教育”的核心期刊论文共8篇)。同期,笔者以“篇名”“生命教育”为搜索条件,共搜索到论文3766篇(2003至2011年10月10日)。其中核心期刊论文514篇。可见,相对于生命教育的研究,我国学术界对死亡教育的研究严重不足。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无法回避的自然规律。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实施途径。所谓“向死而生”,只有直面死亡,才能更深刻地思考生命。回避和禁忌死亡与死亡教育的做法都是不科学、不明智的,是对生命规律的无视,无助于人类对生命的深层次认识和省思。死亡教育在美国早已经普遍进入大、中小学课堂,在我国港台地区也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因此,为尽快解决当前社会上越来越多的自杀、杀人、伤害生命等问题,在我国大陆大力开展死亡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已是当务之急。

二、生命教育实践研究的不足

(一)生命教育实践研究初获成果,但仍需深入拓展

和生命教育理论研究热热闹闹的“繁荣”景象相比,近几年来,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刚刚起步,虽初获成果,但深层次的生命教育实践研究和推进步履维艰。相对来说,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生命教育实践研究开展较早,如福建的张文质以及河南的刘济良等生命教育专家已经开展了生命教育与中小学课堂教学关系方面的实践研究与探索,并已经逐步影响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全国范围来看,已有少数省和地区将生命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也有少数学校举行了一些具体的生命教育实践活动,但总体上来看,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地方往往难以真正落到实处。而高等教育阶段的实践研究才刚刚开始,这方面的理论思辨仅有少量,如冯建军教授发表于2010年的《生命教育实践的困境与选择》,路晓军发表于2010年的《生命教育在大学新生教育中的实践探索》。很明显,关于生命教育实践的思索仍然不足。生命教育课程也在部分高校以通识教育课的形式得以开展,但不难看出,生命教育课程在当前的高校教育教学中没有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依然处于边缘地位,生命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实践都有待大力推进和拓展。

(二)生命教育实践研究在内容和形式上还很单薄,不够深入,也不够丰富和具体

关于生命教育实践开展的具体载体来说,现有的研究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生命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探索生命教育实践的具体途径和形式;学生的生命情感、生命价值教育方法等。但这几方面的研究目前还是相对笼统的,没有深入到每一个层面的丰富、具体的研究,对生命教育实践途径和形式的研究也是理论上提出了一些建议,但实际实践中并没有真正得以推行。仅有冯建军教授、郑晓江教授等少数人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大部分还都是集中在生命教育实践问题的理性思辨上,缺乏进一步的行动研究。而生命教育实践的实施更是刚刚开始,仍面临着传统观念的阻力,推进艰难。生命教育实践研究的不足在于生命教育实践推进的步履维艰。要开展好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我们就必须大力推进和深入拓展生命教育的实践。开展生命教育的行动研究,通过生命教育的实践解决青少年的实际问题,在行动中反思经验教训,进而用总结来的经验进一步指导生命教育的实践。

(三)生命教育研究视角与方法需要进一步拓展

从研究的方法来看,根据笔者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查阅到的资料来看,在生命教育的研究上,大陆已有的研究主要采取的是文献法,大都以理性思辨的形式进行综述性的论述,质的研究方法使用不足,叙事研究和个案研究较少,更缺乏行动研究。也有一些实证的研究,但大多都是调查研究,使用方法较单一,缺乏多方法并用的研究。

从研究的视角来看,现有的大部分生命教育研究都是从教育学、哲学的视角展开,或者和思想政治、德育、体育等学科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新视角的研究较少。虽然也有少数学者采取多学科的视角来进行生命教育研究,如临沂大学的刘恩允以生态学的视角研究大学生的生命教育问题,华中师范大学的唐彰新等从新生物学的视角研究生命教育的问题,长春医专的张丽颖、赵丹妮将叙事心理治疗的方法与生命教育的教学相结合开展教学研究。但以新视角进行生命教育研究的文章仍然较少,需要更多的研究者从多学科角度进行生命教育研究,才能有创新、有突破。

[1] 张美云.生命教育课程设计之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06,(3).

[2] 冯建军.生命教育实践的困境与选择[J].中国教育学刊,2010,(1).

[3] 王文伦.生命教育的功能定位与实施形态[J].当代教育科学,2010,(6).

[4] 刘文霞.对生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反思[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

[5] 冯建军.论教育学的生命立场[J].教育研究,2006,(3).

[6] 路晓军.生命教育在大学新生教育中的实践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4).

[7] 张美云.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究[Z].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8] 卞卓雯.生命教育:困境与重建[Z].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9] 刘恩允.生态学视野下的大学生生命观调查研究——以山东省为例[C].首届大学生生命教育高峰论坛会议论文集.

[10] 张丽颖,赵丹妮.用生命化的方法进行生命教育—叙事治疗在大学生生命教育中的应用[C].首届大学生生命教育高峰论坛会议论文集.

[11] 唐彰新,崔鸿,等.新生物学视野下的大学生生命道德教育[C].首届大学生生命教育高峰论坛会议论文集.

猜你喜欢

生命课程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