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学结合SMT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2011-08-15吕俊杰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11期
关键词:工学订单我院

吕俊杰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SMT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先进制造技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人才培养方案与模式有其特殊性。由于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将电子组装技术与设备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SMT生产工艺与产品检测岗位人才,并通过校企合作,将理论学习、实践训练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SMT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建立了“工学结合、订单培养”模式。

一、行业调研,确定合作企业、协定相关岗位

通过行业调研,我们感到SMT技术的应用是提高电子制造业产品质量与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我院确定的SMT人才培养方案既符合行业的需求与企业的发展,又与学生的职业成长目标相适应,为“工学结合、订单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了根本保证。合作企业担负着学生技能训练的重要职责,学生在合作单位的训练效果将直接关系到“工学结合、订单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所以,认真审慎地选择合适、对口的合作企业,便成为实施“工学结合、订单培养”模式至关重要的第一步。我院选择合作单位的标准是:(1)拥有较为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能代表行业的发展水平;具有一流的管理水平、成功的企业文化及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和生产管理人员,有利于学生的成长。(2)合作企业要将参与“工学结合、订单培养”模式的实施作为企业人才培养的战略决策,合作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要将参与“工学结合、订单培养”模式的实施作为优化企业员工录用与培养的重要渠道和措施。从学校层面看,这样的合作单位可以胜任“工学结合、订单培养”工作;从学生层面看,在这样的合作单位接受技能训练,能获得较为先进的SMT技术技能,感受较为成功的企业文化;从企业层面看,开展这样的合作有助于解决企业人才流动的问题。因此,建立学校、合作企业与学生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动力机制最为重要。从2007年11月开始,我院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合作实施SMT技术人才“工学结合、订单培养”计划,现已为富士康科技集团输送正式员工672人。

二、签订协议,明确学院、企业、学生三方的任务与职责

实施“工学结合、订单培养”模式,需要学院、企业、学生三方的共同参与。在实施过程中,三方必须签订相应的合同,明确各自的职责,根据职责要求完成有关的教育教学任务。我院与富士康科技集团签订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协议书》,企业与学生签订了《富士康员工聘用合同》。以上协议的签订,一方面有利于维护各方的权利,另一方面有利于督促各方履行义务。

三、研究制定并落实好“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方案

我院通过研究其他企业SMT技术岗位对技能型人才的综合要求,确定了培养SMT技术人才的知识、技能与素质要求,为课程置换与开发提供了依据,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教学计划调整,利用学院与企业双方的资源优势,采用“411”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模式,即4学期完整的课程学习,1学期完整的订单岗位课程学习,1学期企业顶岗实习工作。第一阶段:公共文化课、基础课与专业基本技能学习(第一、第二学年)。此阶段主要根据学历教育的要求,由学院专业课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理论与实践并重,学习以理论为主的专业基础课,完成校内有关实训课程,使学生初步掌握电子产品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第二阶段:专业技能岗位课程学习(第三学年上学期)。此阶段主要根据校企双方的订单要求,由学院专业课教师与来自企业的资深工程师及中高层管理人员共同承担教学任务,理论与实践并重,学习SMT工艺基础、SMT生产技术、SMT设备与维护、SMT质量管理等岗位课程。第三阶段;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与就业(第三学年下学期)。此阶段教学内容按富士康科技集团的要求设置,教学环节根据富士康科技集团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实施,将学生安排到相应的岗位进行顶岗工作,由企业确定指导教师,采用师傅带学徒的方式,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完成教学任务。由公司向学生支付顶岗实习工资。学生考核合格后,由富士康科技集团正式聘用。

四、加强“工学结合、订单培养”过程的管理

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会有较长一段时间脱离学校环境,第一次走向社会,在完全不同于学校的社会环境中,会遇到种种人和事,遇到种种无法事先预测的问题,会产生许许多多的想法。只有有针对性地对实习生加强教育管理,才能保证工学结合教学任务的完成。首先,要抓好入厂前培训。我院对学生实施了一周的基础训练,使学生改变观念,调整心态,积极应对学习和实训,具备职业道德观念,掌握岗位技能训练前的相关知识和一般技能。此举有利于学生在合作单位适应岗位工作要求,提高技能训练的效率。其次,我院与富士康科技集团拟定了《SMT技能训练计划》与《SMT技能训练进度表》,内容涉及技能项目、技能内容、训练地点、训练效果、补救措施等。再次,学生每人要有《SMT技能训练进度表》手册和《训练周记》,作为考核学生的依据。要求学生将每周所从事的工作项目、所学的技能及学习时数记载于周记本上,送公司指导教师审核后交学院联络教师评阅。这些制度与措施的执行,切实保证了训练计划的落实。学院与企业一起按教学与生产双重标准对实习生进行阶段考核与期终考核,作为录用员工的依据。

“工学结合、订单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促进了专业建设,带动了课程改革与师资培养。通过工学结合,学院各部门管理者及教师对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如何培养人才、学生需要接受什么样的专业技术训练等等有了更深的体会与认识,形成了领导重视、教师主动参与的良好氛围,推动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职业能力考核等方面的改革。学院利用合作企业的生产环境,委派教师到合作企业顶岗培训,提高了教师的“双师”素质与业务水平。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增强了职业岗位适应能力,从学生角色转换成员工角色,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重大的变化,毕业生要受到不同程度的心理冲击。培养学生正确面对从学习到工作转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学生化解从校园文化到企业文化转变的心理冲突,已成为学生就业前期最重要的一项工作。通过半年的成功企业文化的熏陶,学生学到了一些在学校不容易学到的东西,包括成本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及团队精神等。合作企业获得了人力资源储备,提高了企业员工录用与培养质量。一方面,许多学生为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而苦恼,另一方面,很多企业为得不到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而头痛。其根本原因是现有的教育体系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企业岗位的需要。“工学结合、订单培养”模式促进了学院与企业的密切合作,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的可靠保证,受到企业的欢迎,是企业、学生和学院“三赢”的好事。工学结合、订单培养”模式经过三年的实践,得到了合作企业及社会的认可,该模式在课程体系设置、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毕业生就业及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创新之路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形成了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机制,突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是结合国情与行业特点,实现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成功尝试。

猜你喜欢

工学订单我院
春节期间“订单蔬菜”走俏
盐工学人
新产品订单纷至沓来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最确切”的幸福观感——我们的致富订单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
工学
怎样做到日订单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