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卫生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2011-08-15刘素芹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11期
关键词:双师型双师教师队伍

刘素芹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0)

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是职业教育质量提高的保证。卫生类高职院校更是如此,教育部早在2004年的《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医学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就已经指出,卫生类高职高专院校担负着为我国各级医疗卫生保健单位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的重任,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的全局,卫生类高职院校要得到健康快速地发展,除了必须具备相应的教学基础设施及实践教学等硬件条件外,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是决定高职院校发展潜力的关键所在,其中,“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卫生类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所谓“双师型”教师,指既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专业实践的教师。一般是指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

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其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的考评员资格者);

近5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

近5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

近5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二、卫生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

我国卫生类高等职业教育起步晚,大多数卫生类高职院是由中专校升格而来,教师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上缺乏足够的认识,思想水平跟不上学校的升格和转型,对职业教育的理解深度往往不够,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较为突出。

(二)教师来源单一

据统计,一般卫生类高职院60%的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上讲台,大多数教师的临床实践工作年限偏低,尤其是青年教师大多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须的专业技能;有实际工作经验和技能的骨干教师和专业教学带头人匮乏。

(三)教师实践机会较少

多数院校教师普遍授课任务较重,学校难于安排教师参加相应的实践培训或增加临床实践时间。专业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较弱,特别表现在临床见习、实习等实践教学方面。

(四)行业收入差异带来“双师型”人员流失的风险

教师收入与临床医生收入相差很大,卫生类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部分都是医学院校毕业的,到学校工作后,都千方百计地想离开,没有离开的教师思想波动也大,对教学工作不安心,而要想从临床吸引人才来学校工作,则几率很小。

(五)行业相关规定导致“双师型”人员流失

卫生类高职院校一般都会鼓励教师去参加“执业医师”的培训和考试。当青年教师花费了大量精力和财力,完成学业,通过考试,获得了卫生部下发的“执业医师”证书时,他们却被告知持“执业医师”证书而不在临床相应岗位上工作超过一定时间者,证书将作废。这批青年教师为了不使以前已投入的精力和财力“付诸东流”,便陆续离开了学校。

(六)职称评审的导向误差

现行的高校教师职称评审,高职高专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区别不大,职称评审仍然偏重学术成就,对技能考核则没有具体要求,这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不适应。

三、卫生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

(一)加大从社会引进人才的力度

1.积极面向医院(企业)引进专业人才

在卫生技术人才培养中,大部分的课程应用性很强,需要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多年从事临床工作、科研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任教。我们要积极从医院(企业)等单位引进一些专业基础扎实,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并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实到学校教师队伍中去。他们可以给学生带来临床、科研第一线的新思路、新方法,带来社会、医院和行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具体要求,可以把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操作技能传授给学生,促进教学和实践的结合;也可以对学校原有内部教师的实践能力起到指导作用,促进学校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化。

2.加快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进度

为能够有效培养高技能卫生人才,卫生类高职院校可以积极建立校外兼职教师队伍,通过签约形式,在不变更其人事关系等的前提下,根据专业设置及课程结构的需要吸收知名学者、专家教授等来校工作,让他们讲授本专业前沿技术知识,并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和科研成果给学生上课或指导,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创业教育和技能培养。这样,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仅可以承担相当分量的专业教学任务,也可以缩短教育与社会、学校与医院(企业)、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也是缓解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双师型”教师不足、结构不合理的有效方法。

(二)加强校内教师的培养

1.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

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贯穿学校人事工作的主线,不断更新观念,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增加投入,注重培养,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

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考核。要求专业课教师既要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又要取得相关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在教学岗位上能把课堂教学与职业技能培训进行结合,使专业教师在教学上获得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成为具有双证的“双师型”教师;既能教学,又能在技能操作方面身体力行,胜任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高技能人才。

在职业教育教师的职称评聘方面,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方法,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职称评审的导向作用,对具备“双师型”能力的教师给出相应的倾斜。

在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许可范围内,进一步搞活学校内部分配,制定“双师型”教师的奖励政策,使“双师型”教师在课时津贴等方面享有相对优厚的待遇,并设立一定数量的奖励基金,奖励“双师型”教师达标的人员等。

2.积极拓宽专业课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途径

(1)积极参加国家、省级骨干教师培训

近年来,国家为加强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每年都为职业学校免费培训技术骨干教师,“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建设100个国家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师资培训基地普遍采取“基地培训—企业实践”的模式进行,让教师熟悉相关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选派教师脱产到教育部批准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或高等院校进行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培训。

(2)加大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力度

实习实训基地是教师完成实践教学任务、进行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各卫生类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包括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其中校外实训基地包括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等。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对教学科研水平要求的提高,各院校要加大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力度,不仅要在校内广泛建设实验实训基地,而且要积极地推动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引导教师参与到实训基地的建设上来。特别是对于部分新升格的卫生类院校,其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建设还不到位,更应重视这一问题。

(3)安排专业教师到医院(企业)进行专业实践锻炼,顶岗实习

定期安排教师到医院(企业)进行专业实践锻炼,顶岗实习,提高专业技术素质。学校要严格落实专业教师实践锻炼的规定,制订翔实的专业教师实践锻炼年度计划,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确定实习课题,到医院、企业学习新技术、新方法,了解医院、医药企业管理过程,探讨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完成实践锻炼任务,提高专业技术素质。

(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

专业教师要积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在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实训教学中,尽量结合实际,真题真做,切实提高专业实践的技能。

[1]许震,郑之左.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机制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2]陈军.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2007,(84).

[3]阙勇平.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浅议[J].科教文汇,2006,(8).

[4]陈学洪,刘欣.在我院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设想[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6,(10).

猜你喜欢

双师型双师教师队伍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