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听神经瘤的临床体会

2011-08-15左延卿

实用临床医学 2011年9期
关键词:乙状听神经脑干

崔 明,左延卿

(铜陵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安徽 铜陵244000)

听神经瘤是桥小脑角最常见的肿瘤,约占该区肿瘤的80%,也是神经外科最复杂的手术之一。近20年来,随着颅底外科的深入开展,显微神经外科器械的改进以及显微手术技术的提高,手术的目的不仅仅是切除肿瘤延长病人生命,而彻底切除肿瘤,完整保留神经功能是手术最理想的结果[1]。铜陵市人民医院自2002年1月至2010年1月共收治听神经瘤16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听神经瘤,男9例,女7例,年龄36~59岁,平均47.6岁。瘤程8个月~10年,平均23个月。症状体征:1)颅神经损害症状:听力下降10例,听力消失7例,耳鸣13例;面神经麻痹5例,三叉神经损害3例,后组颅神经损害3例。2)小脑症状体征:走路不稳或持物不准4例,共济失调7例。3)脑干症状:出现同侧偏瘫3例,锥体束征者9例。4)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疼伴恶心,呕吐者10例,双侧眼底视神经乳头水肿4例,视力下降2例。

1.2 辅助检查

全部病例行MRI检查,肿瘤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明显强化,边界清楚,4例伴不同程度脑积水,10例可见肿瘤囊性变。CT扫描肿瘤呈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楚,增强扫描皆有不同程度强化。行内听道薄层CT扫描,常可见内听道扩大。按肿瘤大小区分:一级(≤1.0cm)3例,二级(1.1~2.0cm)4例,三级(2.1~3.0cm)5例,四级(≥3.1cm)4例。

1.3 手术方法

均采用全身麻醉,病人取侧卧位,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镜下切除肿瘤。耳后弧形切口,切口外缘自上项线上2cm沿乳突后缘止于下颌角水平,内缘止于枕外粗隆下2cm。骨窗直径5.0cm。上缘暴露横窦下缘,外侧缘暴露乙状窦,下方开放枕骨大孔,“Y”形切开硬脑膜,安置手术显微镜,在显微镜下用脑压板轻牵小脑,打开蛛网膜释放枕大池、小脑延髓侧池的脑脊液,使脑压逐步下降。若释放困难,减压效果不明显,可于镜下剪开枕大池,缓慢放出脑脊液,使脑组织充分塌陷,并将其牵向一侧,暴露肿瘤。沿小脑半球外侧达桥小脑角区,沿肿瘤周边分离供瘤血管和引流血管电凝切断,先切开肿瘤后壁,囊内分块切除肿瘤,待瘤内充分减压后瘤壁塌陷,依次分块切除肿瘤内侧、上极、下极瘤壁,磨钻磨开内听道后壁,切除内听道内肿瘤,最后分离与面神经粘连的残余肿瘤。在肿瘤切除过程中,尽量保留肿瘤表面的蛛网膜[2],即便不完整,对面神经功能的恢复也有很大帮助。

2 结果

本组16例中肿瘤全切者15例(93.7%),次全切除1例(6.3%);面神经保留12例(75%)。7例病人术后仍有听力障碍,术后出现耳漏1例,颅内感染1例,4例出现一过性后组颅神经麻痹、饮水呛咳等症状。无手术死亡病例。病理结果均为神经鞘瘤。

3 讨论

3.1 手术入路的选择

听神经瘤的手术方法很多,主要有岩骨入路切除小型听神经瘤,小脑幕上下联合入路、耳后经迷路入路、枕下乙状窦入路、迷路枕下入路切除巨大听神经瘤。本组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其优点:1)路径短,视野开阔,易于辨认解剖标志;2)能提供良好的肿瘤-脑干界面,视野清楚,尤其适合于大型听神经瘤的切除;3)解剖显露好,肿瘤与内听道关系显露完全,有利于听力保存和面神经重建;4)采用小骨瓣开颅,可充分利用骨窗,减少不必要的脑组织暴露;5)肿瘤全切率和面神经保存率较高[3]。

3.2 肿瘤切除

对于中小型听神经瘤可完整切除肿瘤,而大于2cm的肿瘤须行囊内切除,切除肿瘤前应充分降低颅内压,如打开小脑延髓池放出脑脊液,脑积水者应作外引流。在剪开蛛网膜后,首先电灼肿瘤表面包膜并切开,行肿瘤囊内大部切除,待肿瘤壁张力降低后,分快切除瘤壁直至全切。对于内听道内的肿瘤,可磨开内听道的壁后暴露肿瘤并切除,此处应小心分离面神经并加以保护。术中在分离脑干侧的肿瘤壁时,找到肿瘤与脑干之间的蛛网膜界面,小心将脑干侧的肿瘤壁分开。术中应仔细辨别内听动脉、小脑前下和后下动脉与肿瘤的关系,且勿损伤或电灼,以免造成听力丧失、脑干缺血坏死等严重后果。

3.3 面神经的保留

听神经瘤的手术中,面神经的保留是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对小的听神经瘤,面神经的保留率可达100%,由于肿瘤越大,面神经变细变长,解剖结构发生变异,面神经的保留率有所降低。肖瑾等[4]认为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和对脑的正常结构的精细解剖和保护,术中对面神经的电生理监测[4],是提高面神经保留率的重要步骤,一旦神经离断,主张进行神经重建,端端吻合,术后早期进行神经复苏和康复治疗[5]。通过本组16例听神经瘤手术病例分析,笔者认为影响面神经功能的因素有:肿瘤的大小及囊性变、面神经与肿瘤的粘连程度、肿瘤对面神经的浸润程度、肿瘤直接牵拉面神经或术中牵拉面神经、面神经的血供障碍、术中的热损伤、术者的经验等。有些病人面神经即使解剖保留完整,术后仍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分析原因可能是:手术时损伤供应面神经的血管[6]或术后供应面神经的血管栓塞导致面神经的缺血性损害,因肿瘤压迫面神经致其功能受损,术中的牵拉加重其损害。

3.4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术后缝合不严或引流管放置时间过长往往导致脑脊液漏,一般可通过加缝1~2针、腰穿放脑脊液、延迟拆线而治愈。本组2例并发颅内感染,经上述处理及应用抗生素完全治愈。术中局部显微解剖结构清晰、显微技术熟练,对预防脑损伤、颅内血肿等起到重要作用。对于后组颅神经麻痹、呛咳的病人,必要时行气管切开,以防止误吸。

总之,显微外科是保证听神经瘤手术取得满意疗效的前提,应争取一期全切并尽可能保留面神经功能,加强实验室显微外科及颅底外科训练,规范和提高听神经瘤手术技术标准,是必须加以重视的问题。

[1] 王忠诚.神经外科手术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25-236.

[2] 张荣,周良辅,毛颖.听神经瘤的锁孔手术治疗[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5,10(3):100-101.

[3] 吴高远,黄文跃,王勉,等.听神经瘤20例手术治疗体会[J].安徽医学,2006,27(6):468.

[4] 肖瑾,王卫红,程宏伟,等.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肌电图在大型听神经瘤术中监护的初步探讨[J].安徽医学,2007,28(6):474.

[5] 倪红斌,梁维邦,徐武,等.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显微切除听神经瘤术中面听神经保护的意义[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8,8(5):448-450.

[6] 刘琦,王穗暖,曹培成,等.大型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入路探讨[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7,912(9):533-534.

猜你喜欢

乙状听神经脑干
头体针联合口腔颊黏膜放血疗法治疗听神经鞘瘤术后面神经麻痹验案
乙状窦骨壁缺失/憩室致他觉性搏动性耳鸣两例△
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中不同探查方向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115例急性脑干出血的临床及多层螺旋CT分析
乙状窦憩室一例
大型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听神经瘤患者的远红外热像特征分析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颅内感染患儿的诊断价值
原发性脑干出血8例临床观察与护理
以慢性肾功能衰竭为首发表现的高血压脑干脑病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