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荒谬的世界 自由的选择——《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存在主义思考

2011-08-15资云南

长治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克利夫康妮勒斯

资云南

(衡阳师范学院 外语系,湖南 衡阳 421008)

荒谬的世界 自由的选择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存在主义思考

资云南

(衡阳师范学院 外语系,湖南 衡阳 421008)

劳伦斯最具争议的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以一场不同阶层人物之间的爱情为线索,表现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荒谬;同时,也以小说中主要人物在不同时期的自我选择告诉人们,在那荒谬的世界里,人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自由的选择。而这些正是萨特存在主义的核心内容。

存在主义;《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荒谬;自由选择

一、概述

D·H·劳伦斯(1885-1930)是英国文学从现实主义过渡到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家,尽管在许多方面他的作品还是现实主义的,但在不少方面,他的创作体现出了现代主义的倾向。“现代主义文学是许多艺术观点和方法并不完全一致的流派的总称。因为这些流派都以反对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相标榜,都自以为代表现代的新风格,所以自称现代主义。”(廖星桥,1988:1)这是廖星桥在其专著《外国现代派文学导论》一书中对现代主义的界定。的确,现代主义的特征之一就是流派繁多,这之间就包括以存在主义为核心的存在主义文学。让·保罗·萨特(Jean Paul Sartre,1905-1980)是存在主义哲学和存在主义文学最有影响力的一位作家,所以他的存在主义也被称为萨特主义。萨特存在主义的核心是“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和“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这也是萨特存在主义的三个基本原则。如果细读劳伦斯的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可以发现,这部小说至少表现了萨特存在主义的后两条原则。这里要说明的是劳伦斯创作这部小说时,萨特的三原则根本就还不存在。之所以会有这种巧合,应该是西方战后的存在状态所致。

1928年,劳伦斯抱病写完了他平生最后一部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以下简称《查》),这是他最具争议性的一部作品,也是英国文学史上,乃至世界文学世上最具争议性的作品之一。这是一部自然主义和象征主义相结合的作品,小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英国为背景,以主人公康妮(查泰莱夫人)与她的情人看守猎场的雇工——梅乐仕之间的感情为主线,为人类勾勒了一幅充满自然原始之美的生活画卷。在书中,作者从人道主义的立场出发,以对人类自身的终极关注为起点和归宿,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男人与女人之间的性爱关系。不独如此,作者更表现了对西方世界中人的存在现状的关怀,对处于荒谬世界的人们给予了深切同情,对西方世界走出困境,提出了方略。

二、荒谬的世界

“人在生活中,步步都有障碍、限制和不幸,每个人都是荒谬而冷酷的处境中的一个痛苦而孤独的人。这样的世界怎么能不是荒诞的,这样的现实怎么能不是恶心的,这样的社会里的人生怎么能不令人痛苦,怎么能说不是一场悲剧。”(廖星桥,1988:336)这是萨特对资本主义的发难。在萨特看来,资本主义世界是荒谬的,人与人之间除了你争我夺,除了无穷无尽的冲突,除了满目皆是的丑恶和罪行,什么都不存在了。那些“道德家”宣扬的诚实、谦逊、道德、良心,都是愚弄别人的借口,互相倾轧的手段。

而萨特所反映的这些现象,在劳伦斯的小说《查》里面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这部成书于一战之后的小说,对西方资本主义的荒谬及其造成的可悲后果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小说一开始便指出“我们根本就生活在一个悲剧的时代,因此我们不愿惊慌自扰。大灾难已经来临,我们处于废墟之中,我们开始建立一些新的小小的栖息地,怀抱一些新的希望。”(劳伦斯,2004:1)“我们”之所以生活在悲剧的时代,就是因为资本主义世界是荒谬的。如果要说西方世界共同的或主流的信仰,那无疑要提基督教了,基督教要求的核心是“爱”,宣扬人与人之间的宽容和和睦相处。基督教的主要戒条之一就是“不可杀人”,这体现了他们对别人生命的尊重。然而,当西方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特别是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之后,这些教条早已成了荒谬的谎言。尽管他们还在宣扬他们的宗教和信仰,但他们心里明白上帝早已死亡,剩下的只有尔虞我诈的竞争和你死我活的争夺。利益,最大限度地扩大自己和本集团的利益成了他们真实的信条。为此,他们费尽心机,压榨国内的劳动人民,丧心病狂地掠夺其他国家的财富。他们不惜发动战争,以生命为代价来满足他们的欲望。难怪劳伦斯说“我们根本就生活在一个悲剧的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劳伦斯时代人类最大的悲剧,在作家眼里,这场战争是极其荒谬的。由利益集团发起的战争不但伤害了成千上万的无辜百姓,也伤害了战争的发起者。在《查》中,克利夫·查泰莱是资本主义利益集团的代表,在这场由他们发起的战争中,他却变得半身瘫痪,且失去了生育能力。这无疑是对这场荒谬战争莫大的讽刺。

然而,在劳伦斯看来,这还不是最荒谬的,最荒谬的事是克利夫这个被“阉割”的男人,对金钱的欲望一点也没有因为身体的残疾而减弱。他拼命地扩大煤炭生产,把矿工视为赚钱的工具,驱使他们为自己流汗卖命。“而作为丈夫,他将妻子视为自己的工具女佣,只需妻子的陪侍,缺少心灵的融通及理解。在性爱问题上,他主张没有一丝情欲的精神恋爱,对他而言,偶尔的性行为与长久的共同生活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为了自己的产业后继有人,自家的香火赓续不熄,他要康妮为他生一个儿子,但他却不能容忍康妮同猎场守护人梅勒斯来替他完成这一‘使命’,而主观设计要她找一位名门贵冑做情人。”(劳伦斯,2004:3)这实在显得让常人难以理解,让自己的妻子去找一位情人替自己生小孩,却还要为妻子设计情人,不知道这算不算荒谬?然而,在眼中只有金钱和门第的克利夫看来,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只要将克里夫同他生活的荒唐社会联系起来,克利夫的思想就显得不是荒谬得不可理喻了。在克利夫生活的世界里,只有金钱和社会地位才是体现人生价值的标杆,其他的一切都是不重要的。

正因为这样,劳伦斯指出“现代工业文明在破坏环境,压抑扭曲人性的同时,更为突出地践踏蹂躏了人性和性爱的本能。”(劳伦斯,2004:3)克利夫就是被工业文明扭曲的典范。“当克利夫坐着机动轮椅在庄园里转来转去时,他完全是个半人半机器的怪物,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他的生活依靠他人,他的行动依赖机器驱动的轮椅。在劳伦斯看来,克利夫的存在及他所代表的现代英国社会的存在都是荒诞的。”(蒋家国,2003:339)

三、自由的选择

“自由选择”是萨特存在主义的精义,“自由选择”的核心在“自由”,即人在选择自己的行动时是绝对自由的。萨特认为“人是自由的,无论面对什么样环境,无论想采取什么行动,怎样采取行动,都可以‘自由选择’。有许多人在行动时总爱受别人的意志所左右,不能按个人的意志作出‘自由选择’,这就等于丢掉了自己的个性,失去了自我。这种人,就不能算是真正的存在,或者说,他没有真正的存在。”(廖星桥,1998:334)

在《查》这部小说中,三位主要人物来自不同的阶级背景,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对待生活的态度也迥异,但他们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各自都在进行生活的选择。但他们的选择又是不同的,克利夫的选择算不上是真正的自由选择。而康妮和梅勒斯的选择是来自心灵深处的呼唤,是生命本真的要求,他们的选择是挣脱世俗羁绊的选择,是真正的自由选择。

克利夫虽然全身瘫痪,然而,他自我实现的欲望还是很强烈,他能够顺应当时的社会,最大限度实现“自我价值”。社会呼唤人们去追名逐利时,他毫不犹豫地作出了自己的选择。为了成名,他选择了写作;为了获利,他选择最能获利的行业——矿业,他使用机器采煤,把矿工和机器作为他扩大利益的工具。表面看来,克利夫的选择是自由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我价值”,然而,深究起来就会发现,他的选择不是真正的自由选择,因为他的选择是受世俗观念左右的,因此他丢掉了自己的个性,失去了自我,他这种人也就算不上是真正的存在了,也就是说他不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的完整的人,他在摆布别人时,自己也在受着世俗观念的摆布。

小说中的另一个男主角梅勒斯与克利夫截然不同,他出身寒门,当过兵,做过铁匠,在结婚之前,他与一位校长的千金和一位女教师有过恋爱经历。但这两位女性都主张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而梅勒斯主张灵肉合一的完整婚恋关系,所以他选择了离开她们。后来他与白黛结了婚,“而白黛则是另一种类型的女人,自私、粗暴、放纵情欲,只想占有梅勒斯的肉体,是个只有肉欲而无精神的女人。梅勒斯感到自己和这样一个庸俗的女人共同生活只会使自己变得庸俗起来。”(蒋家国,2003:346)他毅然决然地作出了自己的选择,他选择了军队,离开军队,他又作出了远离“尘嚣”的决定,做出了当几乎与世隔绝的猎场守护人的选择。在守护猎场的日子里,她与猎场主人的妻子康妮相识相爱,最后选择离开猎场,与康妮私奔,去过他们自由的生活。在劳伦斯的眼中,梅勒斯是自然之子,他热爱自由,崇尚独立,因而,他的每一次选择,都是出自灵魂深处的呼唤,他不为富贵而摧眉折腰,是真正的男子汉。梅勒斯的选择才称得上是真正自由的选择,他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的人,是真正的人。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康妮是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牺牲品,在小说中她经历了由死亡到新生的涅磐过程。康妮身体健康,性格开朗,喜好自由。然而,命运却和她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23岁的她不得不每天面对半身不遂的克利夫。她要天天陪伴这样一个半人半机器的怪物,经常给他读了无生气的书籍,或者听他关于生活与婚恋荒谬的说教。康妮感到周围的一切都是死气沉沉的,她自己感到极度的不安。在极度空虚和惶惑的日子,她经常独自到林子里散步,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看到了梅勒斯强健的男人的身体。她从此更加不安,也更加频繁地走进林子,走进护林人的小茅屋,这一对失意的男女在频繁的接触中从相怜到相爱,在林子过着“伊甸园”式的生活,他们俨然成了亚当和夏娃,彼此都体验了人生极乐的境界,且找回了真实的生命、真正的自我。然而,他们终究偷吃了禁果,不得不离开他们的“伊甸园”。当康妮面对世俗的压力在贵夫人的生活和纯洁爱情和真实生活的抉择中,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自由和新生。她最后的选择也是摆脱了世俗的羁绊,出自内心无拘无束的自由选择,正是因为这种出自生命本真需求的选择,康妮才得到从死亡到再生的救赎。通过她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康妮实现了独立的自我存在,找到了真实的自我,并成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真正女人。

四、结语

当萨特在1943年发表他的《存在与虚无》,建立起他自成一体的存在主义哲学体系的时候,劳伦斯已经离开人世13年了,因此当他写《查》时不可能受到萨特存在主义思想的影响。然而,通过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该小说确实表现了萨特存在主义的主要观点。萨特反对任何形式的决定论。他认为人无论在什么境遇中都是自由的,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怎样行动都是可以“自由选择”的。因此,在理解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时,切不可只用“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这一观点去进行片面理解,那样就进入了“颓废主义”的境地,从而使得人生毫无意义,也不可能有意义,“如果说萨特所理解的存在主义哲学与西方传统的思辨哲学不同,它在主观上是一种人世的哲学,与其说它引向颓废,不如说它号召积极的干预。”而这里所说的积极干预就是人在不同的境遇中“自由的选择”,人通过“自由选择”确立自己的存在,从而赋予人生以一定的意义。尽管,萨特对资本主义不满,但他对人类并没有失去信心,他一生都在为人类的出路进行不懈的努力。劳伦斯更是这样,他看到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罪恶,认识到资本主义世界的荒谬,但他并未对人类失去信心,他一生都梦想建立起他自己的理想社会“雷乃宁”,他的大部分小说,都是在对未来充满期待中结束。在《查》一书中,批判了资本主义的荒谬,但他让康妮和梅勒斯通过“自由选择”,为他们的人生带来新的希望和意义。

[1]蒋家国.重建人类的伊甸园-劳伦斯长篇小说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

[2]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廖星桥.外国现代派文学导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8.

I106.4

A

1673-2014(2011)04-0049-03

2011—05—11

资云南(1975— ),男,湖南耒阳人,硕士,主要从事英美文学及西方文论研究。

(责任编辑 史素芬)

猜你喜欢

克利夫康妮勒斯
北京酷勒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霍勒斯·卡伦对美国犹太族群认同的影响
沉默的友谊
英国最臭名昭著的杀人狂死于新冠
脑袋上“长”头盔
爱的“歧途”是深爱
爱的“歧途”是深爱
200次越狱的生死恋歌
论索福克勒斯悲剧中的孤独意识
最严厉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