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肃南县皇城地区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治对策

2011-08-15朱金德牛卫东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24期
关键词:家犬皇城南县

牛 鸣 朱金德 蔺 军 牛卫东 裴 刚

1.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医院外二科,甘肃 张掖 734000;2.甘肃省肃南县皇城中心卫生院,甘肃 肃南 734000;3.甘肃省肃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 肃南 734400

肃南县是全国唯一的裕固族自治县,其最东端的皇城镇,因独特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大量牧养家畜及庞大数量的家犬等构成该地区包虫病传播流行的有利条件。据报道,该地区的牲畜牦牛和羊棘球蚴的感染率在75.51%和87.17%,犬的感染率为26.67%[1],但迄今尚无系统全面的人群棘球蚴病流行情况的调查资料。为了解现阶段皇城镇包虫病的流行状况及流行因素,掌握流行动态,探索并制订适合皇城镇包虫病防治的对策,皇城镇中心卫生院与肃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0年,承担了“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包虫病防治项目”,对皇城地区开展了包虫病的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点基本情况

肃南县由三块不连片的地域组成,东部皇城镇为一块独立的区域,是一块与肃南县的主体区域不相毗连的“飞地”,距肃南县城东南325千米处,位于祁连山东段北坡,其南部为冷龙岭山地,北部为盖掌大板山地,东连天祝藏族自治县,西接山丹军马场。海拔2500~5254米,属湿润山地草原气候,年平均气温1~2℃,水资源丰富,草木繁茂,属草甸草场草原,东西长约95千米,南北宽约72千米,草原总面积3972平方千米。主要家养动物有细毛羊、牦牛、马、驴、家犬等,主要野生动物有鹿、獐、熊、豹、狼、狐狸、猞猁、青羊等。其地理环境、历史沿革、生活习俗有明显的特殊性。境内居住裕固、汉、藏、回、蒙古、土、满等7种民族,共2556户8549人,牧业人口占9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5000元,登记管理家犬数4836只。皇城区公署现撤区设镇,下辖5个片区18个行政村。

1.2 调查对象

依据《2006-2015年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和《甘肃省包虫病病情基线调查方案》,选择皇城镇的泱翔、铧尖、马营、北滩、东滩五片区的6周岁以上的常驻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腹部B超和血清学调查;剖检羊和牦牛(采集市场、屠宰场牛、羊肝肺),检查感染情况;采集家犬的粪便,进行粪抗原检测。

1.3 调查内容

1.3.1 人群

1.3.1.1 问卷调查 采取以片区为单位,在镇中心卫生院和卫生分院对每位调查对象,按照统一印制的流行病学调查表内容,逐项进行登记,进行棘球蚴病流行和感染相关因素的调查。

1.3.1.2 腹部B超检查 对每个调查对象采用B腹部扫描,检查肝、脾和肾等器官的占位性病变。根据参考文献[2]和WS 257-2006“棘球蚴病诊断标准”进行影像学诊断。

1.3.1.3 免疫学检测 采集12岁以下儿童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特异性抗体(试剂为甘肃省疾控中心提供),结果判断按国标包虫病诊断及处理原则[3],以血清抗体阳性率表示包虫病感染率。

1.3.1.4 健康教育调查 对农牧民、学生在调查前进行包虫病防治基本知识知晓情况调查。通过培训,进行包虫病基本知识评估,计算知识知晓率。

1.3.2 犬粪抗原检测 对家犬(牧羊犬、看家犬)在使用氢溴酸槟榔碱口饲导泻后,取犬粪样送往省疾控中心寄生虫病防制科进行犬粪ELISA检测粪抗原。

1.3.3 家畜患病情况调查 在牲畜集中屠宰季节,专业人员到屠宰现场(包括从市场等地采集宰杀后的细毛羊的肝和肺),仔细检查屠宰羊只的肝、肺的表面,触摸肝、肺实质内有无硬结,采用剖检观察触摸法[4]调查家畜棘球蚴病。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x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人群包虫病

2.1.1 B超检查结果 腹部B超检查共3989人,查出包虫病患者38例,均为囊型包虫病,未查见泡型包虫病患者,患病率为0.953%。其中,男性1.04%(21/2013),女性0.86%(17/1976),不同性别的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x2=0.27,P >0.50);裕固族0.99%(9/908),藏族1.11%(12/1078),汉族0.87% (16/1846),回族 0.86%(1/116),蒙古族 0(0/15),土族 0(0/26),不同民族的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x2=2.55,P>0.25);牧民0.96%(32/3343),农民 0.49%(2/408),其他 0.42%(1/238),在各职业间的差别有极显著意义(x2=37.16,P<0.005);各片区患病率分别为:泱翔1.40%(14/1002),东滩0.73%(9/1223),铧尖0.60%(5/832),北滩 1.09%(7/643),马营 0.34%(1/289)。

2.1.2 血清学检测结果 共采集12岁以下儿童血清611份,ELISA阳性11人,阳性率为1.80%。其中男阳性率为1.84%(6/326),女阳性率 1.75%(5/285)。

2.2 家犬感染情况

共采集犬粪便标本621份,粪抗原阳性32份,感染率为5.15%,其中牧业点牧羊犬的感染率为12.26%(25/204),农业点和乡镇居民点看家犬的感染率分别为1.45%(3/207)和1.91%(4/210),牧业点犬的感染率显著高于农业点和乡镇居民点(x2=10.53,P<0.05)。

2.3 家畜患病情况

共检细毛羊368只,棘球蚴感染率为23.37%;共检土种羊(包括山羊)38只,感染率为23.68%;共检牦牛96头,感染率为20.83%,牲畜平均感染率22.91%(115/502)。

2.4 健康教育

对110名农牧民、96名学生包虫病知识进行调查前后问卷调查,调查前农牧民知识知晓率为17%,学生为48%。通过培训、宣传栏、墙体标语、宣传册(单)、上健康教育课、电视媒体宣传等形式进行包虫病知识宣传后,农牧民知识知晓率达51%,学生达83%。

3 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皇城镇人群包虫病患病率为0.95%,高于甘肃省的平均患病率0.57%[5],远低于甘南州玛曲县3.32%,略低于邻县天祝县1.07%和甘南州碌曲县1.00%[6]。感染率为1.80%,低于本县的大河区(5.57%)和邻县天祝县2.96%,明显低于甘肃省的平均水平11.16%[5]。调查中不同性别、民族的患病率没有显著性差异,与肃南县以往的报道一致,而不同的职业间有显著差异,牧民的患病率远高于其他职业者,与全国在类似地区调查的人群分布状况相符。该镇的5个片区均有包虫病患者分布,在调查的5个片中,泱翔人群患病率为1.40%,高于天祝县和碌曲县,而最低的马营片的患病率为0.34%,这与马营片属于半牧半农区牲畜数量少,而泱翔为牧区有关。

田广孚等[1]对该地区的动物宿主进行调查,犬感染率为26.67%,细毛羊感染率高达87.17%,牦牛为75.51%。本次调查共采集犬粪便标本621份,粪抗原阳性32份,阳性率为5.15%。牧养家畜感染情况分别是,细毛羊感染率为23.37%(86/368),土种羊(山羊)23.68%(9/38),牦牛感染率20.83% (20/96)。结果表明,家畜、家犬的感染率较以往明显下降,并且远低于全省的平均阳性率(21.51%)。分析其原因,应与本地区自1988年开始采取“大大投药,月月驱虫”的综防模式防治包虫病有关。调查中发现,牧业点犬的感染率(12.26%)显著高于农业点(1.45%)和乡镇居民点(1.91%),这同牧区的环境和饮食卫生以及与狗接触密切等因素相关。

皇城镇以牧业生产为主,拥有庞大数量的牧养家畜和家犬,虽然国家在牧区采取了“定居工程”政策,但事实上游牧对大多数牧民来说远没有结束,5~8月迁徙到海拔较高的夏季牧场,10月至次年的4月则返回,牧羊犬随牦牛和羊群长途迁徙,游牧而多处于放养状态,人和牲畜饮用的水源不固定,而且饮用水很容易被棘球蚴虫卵污染,犬和狐狸粪便中的虫卵抗寒能力极强,在严冬的冰雪中仍保持活力,因此冬季牧民饮用融化的冰雪水是受感染的方式之一。更值得关注的是,该地区以家庭屠宰为主,虽然该区开展包虫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已多年,但牧民将牛羊的废弃脏器喂犬行为仍十分普遍。本次调查对110名农牧民、96名学生包虫病知识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人群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距国家2010年要求居民和学生防治知识知晓率的目标(70%,80%以上)相差甚远。虽然该区自1988年即开始采取“大大投药,月月驱虫”的综防模式防治试点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使家畜、家犬的感染率较以往明显下降。但受自然环境、经济和生活习俗等因素的影响,该区的人群包虫病患病率(0.95%)仍高于高于甘肃省的平均水平[5]。因此,皇城镇的包虫病防治形势并不容乐观,防治任务仍将任重道远。

通过对本地区包虫病流行相关因素的分析,皇城镇包虫病流行的主要原因是农牧民大部分养犬,且犬畜同舍,造成维持细粒棘球绦虫生活史长期循环,并引起人体感染。此外,对犬的驱虫管理监管不力,犬驱虫后5 d内的粪便不及时深埋,达不到驱虫控制传染源的目的,由于经费缺乏,畜牧部门无法开展牲畜检、杀、消等工作,对牲畜交易检疫不够等也是重要的因素。因此,正确合理的管理终末宿主和中间宿主,是保证实现包虫病控制目标的关键环节;切断包虫病的传播链,以降低人间包虫病的发病率;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是控制人、畜感染棘球蚴病重要手段和防治工作的中心。

综上所述,本调查基本查明了皇城地区包虫病流行现况和影响因素,同时探索出适合本地区特点的防治对策:①加强犬的管理与驱虫,管理好传染源,责任落实到户、到人,特别要做到犬驱虫后5 d内的粪便无害化处理;②严格实施牲畜定点集中屠宰管理,对病畜内脏严格进行无害处理,从源头上切断包虫病的传播;③继续深入持久地开展健康教育,逐步引导农牧民养成健康卫生的生产和生活习惯;④医疗单位做好包虫患者报告与转诊,及早发现并做好患者的跟踪随访工作;⑤加强对中小学生宣传包虫病基本知识,把包虫病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中,提高知识知晓率。

[1]田广孚,李志华,刘金凤,等.甘肃省皇城羊场棘球蚴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兽医科技,1989,19(11):13-14.

[2]WHO Informal Working Group.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ultrasound images in cystic echinococcosis for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and field epidemiological settings[J].Acta Trop,2003,85(2):253-261.

[3]刘俊燕,杨秀珍,刘霞,等.隐孢子虫卵囊3种分离纯化学方法的比较[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6,1(4):316.

[4]Eckert J,Gemmell MA,Soulsby EJL.棘球蚴病/包虫病监测预防控制指南[M].乌鲁木齐:地方病通报编辑部,1988.

[5]甘肃省卫生厅.甘肃省包虫病病情基线调查方案[R].甘卫地发(2007):266号.

猜你喜欢

家犬皇城南县
欢天喜地过大年
2019南县稻虾综合种养技术实操培训班成功举办
山西皇城村:从挖煤炭到“挖”文化
南县:“青骄·第二课堂”开课啦
寓言问答
沅澧大地楚城文化遗址新探
狗狗进化简史
看不上
中非科学家揭示非洲家犬祖先为灰狼
南京,一座皇城的山水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