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2011-08-15郑伟明张进萍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24期
关键词:支原体特异性抗体

郑伟明 张进萍

福州市第二医院检验科,福建 福州 350000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能独立存活的最小微生物,大小为200 nm,是人类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MP通过粘附宿主细胞,损伤细胞,引起细胞的溶解以及上皮细胞的肿胀和坏死,是儿童期急性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的病原体之一[1]。近年来支原体肺炎的发生有增加的趋势,并且由于其临床表现呈现多样性,很难仅根据临床表现便将其与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相鉴别[2]。同时,支原体肺炎患者经治疗后或留有后遗症,严重者甚至死亡。因此,MP感染的早期诊断应当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并且实验室证据也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为止用于检测MP的方法有很多,如:聚合酶链反应(PCR)、免疫斑点试验、间接荧光试验等。其中,PCR方法最为敏感,但其可靠性仍需要进一步评估,目前还不能用于实验室常规检测[3-4]。因此,笔者对2011年1~5月就诊笔者所在医院的1~14岁呼道感染患儿,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清MP-IgM,为临床诊断支原体肺炎提供实验室依据,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5月就诊笔者所在医院的吸道感染患儿86例,其中男49例,女37例,年龄1~14岁。

1.2 试剂、仪器

由德国欧蒙医学实验诊断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1.3 方法

1.3.1 实验室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测MP-IgM.

1.3.2 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断标准 诊断参照《实用儿科学》第7版“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5]。

2 结果

2.1 实验室结果的阳性率

应用ELISA检测8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MP-IgM,结果有35例呈现阳性,阳性率为40.7%,高于既往其他报道的结果。其中,男18例,女17例;1~3岁8例,占22.9%;4~14岁27例,占77.1%。

2.2 实验室结果的灵敏度及特异性

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及患儿给予相应治疗后的转归,确诊支原体肺炎患儿42例,实验室诊断支原体肺炎患儿35例,敏感度为83.3%。同时,本方法未从非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中检测出MP-IgM,即无假阳性结果出现,特异性高。

3 讨论

支原体属于柔膜体纲,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最小的自我复制微生物,也是具有最小基因组的原核生物,依赖于宿主细胞或宿主生物体胞内或胞外。MP通过其顶端结构粘附在宿主细胞表面,并伸出微管插入胞内吸取营养、损伤细胞膜,继而释放出核酸酶、过氧化氢等引起细胞的溶解、上皮细胞的肿胀与坏死,最终产生以肺间质炎症为主要变化的肺部炎症。

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MP感染呈现低龄化趋势[6-8]。由于MP感染早期临床表现常无特异性,临床实际工作中容易与一般病毒性感染相混淆,导致临床治疗延误,或可造成患者留有后遗症甚至死亡。因此,MP感染的早期实验室诊断甚为重要。目前,临床实验室检测MP的方法很多,但多因各种因素未能满足临床MP感染诊治的需要[9-11]。如:过去常用的冷凝集试验法诊断MP感染缺乏特异性,敏感性差,易受病程影响;而以直接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分泌物中的病原体培养虽是较为认可的金标准,却只能在特殊实验室开展,过程复杂耗时,且不便于临床早期诊治;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被认为是快速可靠的方法,但也只能在特殊实验室开展。因此,寻找一种可以在临床实验室通过简便方法检测MP感染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采用ELISA检测8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标本中的MP-IgM,操作简便,其中35例阳性,阳性率为40.7%,并且结合临床诊治过程,判断其敏感度高达83.3%,特异性也强。因此,笔者认为ELISA检测MP早期感染具有操作简便,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可为早期诊断MP的提供客观指标,有利于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MP。

[1]Cimolai N,Cheong AC.An assessment of a new diagnostic indirect enzyme immunoassay for the detection of antimycoplasma pneumoniae IgM[J].Am J Clin Pathol, 1996, 105(2):205-209.

[2]Srifuengfung S,Techachaiwiwat W,Dhiraputra C.Serological study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s[J].J Med Assoc Thai,2004,87(8):935-938.

[3]王薇,周艳.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检测常用方法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76-77.

[4]董燕芬,马玲娣.肺炎支原体检测及临床应用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3):269-270.

[5]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05.

[6]彭建明,陈艳玲,王冬娥.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分析[J].江西医学检验,2007,25(4):337-338.

[7]严莉莉.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9):837-838.

[8]林丽琴,黄梅霞,魏林燕,等.90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分析 [J].中国热带医学,2008,8(10):1725-1726.

[9]梁小英,王莉宁.小儿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2563例结果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6):1293.

[10]刘剑荣,张勇,陈玲.小儿肺炎1224例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5):54-55.

[11]高世悦.反复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63例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5):1158-1159.

猜你喜欢

支原体特异性抗体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单克隆抗体在新型冠状病毒和其他人冠状病毒中的研究进展
藏羊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防治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反复发烧、咳嗽,都是肺炎支原体惹的祸
抗HPV18 E6多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重复周围磁刺激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
儿童非特异性ST-T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