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阑尾炎及其术后彩超检查分析(附266例病例)

2011-08-15芦志刚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34期
关键词:下腹扫查盲肠

芦志刚

急性阑尾炎为外科常见病,居急腹症首位,预后取决于是否能够及时诊断和治疗。随着彩超仪的不断更新发展,图像的清晰度的提高,使急性阑尾炎的彩超观察变得更加清楚,诊断正确率不断提高。笔者对2005~2010年266例住院术前和术后急性阑尾炎彩超表现进行分析探讨,旨在对各型急性阑尾炎及术后并发症超声表现认识,更好的为临床医生服务,使患者得满意的诊疗。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66例,均为本院住院治疗患者,其中男154例,女112例,年龄5~73岁,平均32岁,术前发病时间1 h~2 d彩超检查,仅有胃区不同程度腹痛89例,有转移性右下腹压痛177例,体温正常72例,升高194例,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49例,有升高217例。同组266例患者,术后复查时间3~30 d,218例临床正常,48例右下腹有不适及压痛者。

1.2方法 选用GE-LOG7和ALOKA-5彩色超声仪,探头3.5~10 MHz相结合进行检查。检查体位为仰卧位,首先用3.5~5 MHz弧阵式探头进行腹部和盆腔较大范围的扫查,然后用5~10 MHz线阵式探头,对右下腹进行由腹壁浅层至腹腔有重点和局部扫查。用局部加压检查法,先在右下腹显示回盲部和升结肠,肠腔内有液气泡回声,探头逐渐移动至盲肠末端,平放阑尾区,于探头两端缓缓加压将周围的组织推开,仔细观察右侧髂窝区。

2 结果

266例患者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75例,其中合并升结肠癌1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17例,其中高位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例,合并右侧腹股沟直疝嵌顿1例;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并腹膜炎25例;阑尾周围脓肿38例,合并肠梗阻7例;术后并发腹壁脂肪层液化3例;并发肠梗阻2例;合并腹壁局部感染6例。

3 讨论

阑尾是位于盲肠后侧的一个蚯蚓状盲管,长短粗细变异很大,一般长5~7 cm,阑尾腔细,内径约0.2~0.3 cm。阑尾基底部与盲肠的位置一般固定于右下腹,盲肠位置变异时,阑尾也随之改变位置,偶尔可在肝下或位于盆腔,甚至在下腹部。掌握阑尾位置的不同,有利于寻找到病变的阑尾。

正常阑尾超声扫查不能显示,据阑尾炎超声影像的不同,结合临床表现,可分如下几种类型:①单纯性阑尾炎[1]:系病变早期,阑尾的主要改变是充血水肿和白细胞浸润,腔内少量积液或积脓,阑尾轻度肿胀。此时超声扫查,因阑尾肿胀较轻,发现肿胀的阑尾概率较低,层次较清楚的低回声,横断是靶环状,内部呈均质低回声,有时可见到阑尾内粪石形特别是较胖的患者,更难以显示。超声影像可显示为:①纵断是数厘米长的蚯蚓状,周围有时可见网膜包绕。②化脓性阑尾炎和坏疽性阑尾炎:炎症加重,阑尾壁各层均受累,并形成小脓肿,阑尾肿胀明显,腔内积液,阑尾可膨胀如囊,浆膜高度充血并有脓性渗出液存留,形成局限性腹膜炎。此时此时扫查,病变的阑尾最易显示,超声影像纵断显示为阑尾明显纵断如指状,末端圆钝,层次不清楚,厚薄不一,腔内呈不均匀的低或无回声;横断面呈强弱相间的环形回声;阑尾周围及髂窝可见积液,邻进肠管呈节段性扩张,肠蠕动活跃,呼吸时,阑尾随盲肠上下移动,从腰大肌表面滑过。③穿孔性阑尾炎[2]:系病变进一步加剧,阑尾壁缺血、坏死所致。阑尾坏疽合并梗阻时,其穿孔率可达77%,并有较多渗出液,此类患者多有弥漫性腹膜炎。超声影像示阑尾多呈不对称性管壁增厚,内膜面的黏膜与黏膜下层的强回声局灶性连续中断或回声失落,右下腹盲肠周围呈大片状无回声区。④阑尾周围浓肿及炎性包块:阑尾周围浓肿约占急性阑尾炎的4% ~10%,炎症阑尾被大网膜及周围组织粘连包裹形成炎性包块,也可能继阑尾穿孔形成腹膜炎,局限于右下腹部而成为阑尾周围脓肿。超声影像显示阑尾的形态无法辨认,内部呈不均匀杂乱的低回声,周围见较均匀强回声大网膜和长时间观察无明显蠕动的粘连肠袢,呼吸及探头加压时包块活动消失,附近淋巴结肿大。

急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症较少,患者术后有右下腹不适时,先用3.5~5 MHz探头对右下腹扫查,然后再用6~10 MHz的探头重点观察腹壁术后切口周围各层情况,由急性化脓性术后引起的肠梗阻[3],通常是右下腹的回肠发生节段性粘连性肠梗阻,肠管扩张,肠蠕动差。当发生腹壁切口皮下脂肪层液化或腹壁层感染时,超声图像为片状低~无回声区,边界可见,无包膜,加压时可见液性部分流动,治疗后转归为条状低回声肉芽肿组织瘢痕。

在观察右下腹情况时,且不可先入为主只对阑尾炎的有或无进行检查,忽略其他病变引起的右下腹疼痛,也不可仅仅满足一些明显的病变引起的腹痛,而忽略对急性阑尾炎的排查,如腹腔淋巴结肿大是引起婴幼儿腹痛的常见原因,婴幼儿急性阑尾炎时也常常并发右下腹淋巴结的肿大。由于抗菌消炎药物的广泛应用,使许多阑尾炎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此时彩超检查可提供客观影像依据,而且可显示病变阑尾的部位,对确定手术切口的位置有一定帮助。超声能实时准确提示阑尾周围渗出,粘连以及阑尾周围有无脓肿形成等重要情况,有利于选择合理治疗方法。超声检查方法简便,无创伤,便于重复,适用于所有具有阑尾炎临床表现的患者,尤其适用于老人、儿童、妊娠妇女等临床表现不典型的阑尾炎检查。

[1]曹海根,王金税.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北京:人们卫生出版社,1994:414.

[2]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1056.

[3]李建国.急性阑尾炎致肠梗阻漏诊原因分析.临床误诊误治,2006,19(1):36.

猜你喜欢

下腹扫查盲肠
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腹直肌子宫悬吊术在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研究
钢板超声波自动扫查方式对探伤覆盖率的影响
TOFD检测中初始扫查面盲区高度确定方法分析
擦胸揉腹增强免疫力
结肠镜下诊断盲肠憩室的临床分析
隧道
多层螺旋CT在急性右下腹疼痛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浅谈高速铁路钢轨焊缝探伤标准化作业
超声自动全容积扫查系统不同扫查方法对乳腺结节检出率的对比
急性阑尾炎周围组织超声表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