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及诊治分析

2011-08-15邱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13期
关键词:足月儿光疗病理性

邱华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及诊治分析

邱华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5例患儿治疗3 d后,治愈16例,有效5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6%。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复杂,及早的治疗干预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诊治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pathological jaundice of newborn)严重者可致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导致严重的后遗症,甚至死亡[1]。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复杂,为探讨其病因,进行及早干预,现将我科2008年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85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85例选自我科2008年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年龄1~28 d,男51例,女34例;其中早产儿5例,足月儿80例;剖宫产64例,自然分娩21例,出现黄疸时间<7 d 62例,>7 d 23例;胆红素生成过多者42例,肝脏摄取和(或)结合胆红素功能低下者27例,胆汁排泄障碍者16例。所有患儿入院时均表现为轻重不等的面目及周身皮肤黏膜黄染。

1.2 诊断标准[2]生后24 h内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 μmol/L(12.9 mg/dl),或每日上升超过85 μmol/L (5 mg/dl);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黄疸退而复现;血清结合胆红素>34 μmol/L(2 mg/dl)。具备其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

1.3 检查方法入院后均予查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肝功能(包括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血糖、C-反应蛋白、电解质,根据情况予血培养、胸片、肝胆B超、TORCH全套、溶血全套等相关检查。

1.4 病因围产因素28例,包括窒息、缺氧、低血糖、头颅血肿、红细胞增多症、胎膜早破、早产等;感染因素23例,包括肺炎、脐炎、尿布皮炎、败血症、脓疱疮、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多因素混合13例;母乳性黄疸8例;原因不明7例;新生儿溶血病6例。

1.5 治疗方法本组患儿均给予光疗退黄、抗感染及控制溶血等病因治疗;本组85例患儿均达光疗指征,血清胆红素>205~256 μmol/L(12~15 mg/dl),采用蓝光进行治疗,8~12 h间断光疗即每天照射8~12 h,停16~12 h,注意保护双眼和生殖器,用黑布遮盖,若出现青铜症,停止光疗。胆红素下降到7 mg/L以下即停止治疗。利用静脉推注丙种球蛋白抑制作用防止新生儿溶血,用量500 mg/(kg·d);肝药酶诱导剂苯巴比妥5 mg/(kg·d);其中有3例患儿血清胆红素≥342 μmol/L(20 mg/dl),在光疗的基础上给予碱化血液、白蛋白治疗,预防胆红素脑病。

2 结果

疗效判定标准[3]:治愈:皮肤黏膜黄疸消退,无重复出现,血清胆红素足月儿下降至85 μmol/L以下;好转:皮肤黏膜黄疸程度减轻,血清胆红素足月儿下降至85~221 μmol/L之间;无效:皮肤黏膜黄疸程度无明显变化或减轻后复现,血清胆红素足月儿仍在221 μmol/L以上。本组85例患儿治疗3 d后,治愈16例,有效5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6%。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大部分属于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期特定发生的一种生理现象,不需要特殊治疗。而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由多种因素引起,早期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以围产因素及溶血因素为主,晚期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以感染因素及为母乳性黄疸为主。围产期窒息缺氧可致酸中毒、低血糖、低体温可抑制肝酶活性,影响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及结合功能,使血清胆红素增高;窒息时的消化道功能紊乱,摄入不足,排便延迟,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增加,摄入不足致葡萄糖不足,缺乏与胆红素结合的葡萄糖醛酸,可致黄疸加重;体内出血时引起血管外溶血,红细胞被破坏后所产生的胆红素被吸收而加重黄疸;红细胞增多症患儿红细胞破坏增多使胆红素增多;剖宫产术中麻醉药通过胎盘进入血液循环,胎儿肠蠕动减弱,胎便排出减少,使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增加,且引起红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及剖宫产使胎儿首次呼吸功能建立不完善,对胎儿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影响,胎儿出生后红细胞压积增高,致红细胞破坏增加,胆红素增加有关;术后感染预防使用抗生素,新生儿吮乳后,抗生素随乳汁进入肠道,母乳中的抗生素可杀灭肠道内已存在的双歧杆菌等专性厌氧菌,影响新生儿肠道菌群建立,致未结合胆红素由肠道吸收,加重肠肝循环,黄疸加重。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包括光疗、药物、换血及抗感染、控制溶血等综合治疗[4]。光疗效果好、简便易行,毒副作用小,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黄疸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光疗的使用方法分为连续照射法及间断照射法,两者的效果相似,但后者可减少不良反应。高胆红素血症照射48~72 h,可获得满意效果。因本病病因复杂,临床应注意治疗要点,找出引起病理性黄疸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降低血清胆红素,采用蓝光疗法,加强新生儿管理,严格消毒隔离,防治感染,提倡早期喂养,诱导建立正常菌群,减少肠肝循环;促进肠蠕动,促进胎便尽早排出,增加胆红素的排泄,减少肠壁再吸收胆红素;保护肝脏,不用对肝脏有损害及可引起溶血和黄疸的药物;控制感染并及时纠正酸中毒和缺氧。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复杂,及早的治疗干预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1]王玲.剖宫产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例对照研究.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21(4):201-203.

[2]江莉.剖宫产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性研究.实用临床医学,2008,9(3):77.

[3]包克珍.109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分析.西南军医,2010,12 (1):42-43.

[4]渠秀娟.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治疗探讨.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5):18-19.

471800河南省新安县人民医院儿科

猜你喜欢

足月儿光疗病理性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股骨中上段慢性骨髓炎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术中顽固性低血压1例
42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分析
足月儿和早产儿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中氨基酸浓度的比较
小针刀疗法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探讨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强化光疗的效果
不同胎龄足月儿临床转归研究
Bhutani曲线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的应用
两种护理方式配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对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