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20例临床分析

2011-08-15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10期
关键词:心梗青年人斑块

李 芳

(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心医院循环科,辽宁葫芦岛 125000)

急性心肌梗死大多数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斑块破裂出血,继发血栓形成,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从而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近年来,人们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使得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增多,并呈年轻化趋势;年轻人社交增多,生活压力增加,吸烟、饮酒量增加,而相应的体育运动反而减少,这些也是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年龄提前的因素。下面对笔者所在科室2008~2010年收治的急性心梗患者进行筛选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08~2010年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20例青年人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分析,20例均符合WHO关于急性心梗的诊断标准。20例均为男性,年龄26~45岁,平均38.8岁。

1.2 危险因素

长期吸烟者16例,过度劳累者5例,既往有高血压者5例,糖尿病者2例,冠心病家族史者7例,高脂血症者11例。

1.3 临床特点

所有病例均发病急骤,以胸骨后及心前区闷痛、压迫性疼痛为首发症状,伴随出汗、濒死感、恶心、呕吐等症状,与老年急性心梗患者相比,胸痛症状更典型,起病过程更迅速,具体如下:①除2例病前有心绞痛外,其余病例均无冠心病病史,全部病例为首次急性心梗。②全部病例均有突然发生的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③病情来势凶猛,20例中1例起病时有晕厥,就诊时8例有严重的心律失常,全部病例均有室性早搏,其中室速3例,室颤2例,房室传导阻滞3例。

1.4 治疗方法及转归

本组病例均经严密的心电监测、吸氧、止痛、抗血小板、抗凝、营养心肌、稳定斑块等基础治疗,其中1例经静脉溶栓治疗,7例急诊介入治疗。本组患者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3例出院后有心绞痛症状,所有患者均无心衰表现,无室壁瘤形成。

2 讨论

2.1 临床特点

青年人急性心梗前驱症状少而轻,与血管病变有关。有资料报道,青年组单支病变多于老年组[1],三支病变低于老年组,冠脉严重狭窄程度明显低于老年组。但是发病急骤,胸痛程度重,多伴大汗、面色苍白、四肢发凉等,同时并发心律失常多见,这与老年人的急性心梗有鲜明的对比,据报道,老年人急性心梗发病时无胸痛占60%[2]。考虑青年人发病急骤与其本身血管条件也息息相关,青年人发生急性心梗侧支循环建立不成分,血栓形成和冠脉痉挛易使冠脉骤然闭塞[3]。

2.2 危险因素

高血脂、高血压、吸烟已被公认为是冠心病、急性心梗的主要危险因素,本组患者均具有主要的危险因素,5例高血压病患者中仅1人坚持系统服用降压药,其他患者平素血压控制不理想。心脏和血管是高血压病理生理作用的靶器官,长期血压升高所产生的涡流和切应力变化可使动脉内膜内皮细胞间的连续性中断,内皮细胞回缩,从而暴露内膜下组织。此时血小板活化因子激活血液中的血小板,使之黏附、聚集形成附壁血栓。斑块破裂、出血以及继发血栓形成可堵塞血管造成心肌梗死。青年人本身对疾病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血压降到正常后就不再坚持服药,反而使血压升降幅度大,加重病情,诱发心绞痛。这种对降压药的依从性不佳也是青年高血压患者的特点[4]。本组患者中高脂血症者9例,仅2例曾服用过调脂药。在长期高脂血症的情况下,增高的脂蛋白中主要是低密度脂蛋白对冠状动脉内膜造成功能性损伤,是黏附因子表达增加,单核细胞黏附在内皮细胞上的数量增加,并可以移入内膜成为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可氧化LDL,形成过氧化物和超氧化离子,在这些细胞因子的作用下,促使脂肪条纹演变为纤维斑块。所以对血脂的干预可以减少斑块的形成,使不稳定斑块趋于稳定,从而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本组中16例吸烟,而早就有资料显示吸烟是青年人心梗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吸烟可刺激交感神经系统,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降低HD L,升高LD L,使血小板黏附和聚集能力增强,血管堵塞,内皮受损,继而形成冠心病、急性心梗。此外,遗传因素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有资料显示,有冠心病、高血脂、高血压家族史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程度是全无者的20倍。同时年轻人较老年人面临更多的就业、升迁、创业等压力,这些来自职业的紧张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2.3 预后

文献报道,老年人急性心梗急性期死亡率为30%[5],而本组中住院期间无一例死亡者,远期疗效也好,这可能与青年人心功能好、三支病变发生率低有关。

综上所述,青年人急性心梗起病急骤,但是预后较好,在青年人中积极开展高血压、高血脂的预防工作,对有遗传因素的高危人群要做好预防检测工作,并且教育合理膳食,严格戒烟,这些对降低青年人的急性心梗患病率都有重要的作用。

[1]肖怀志. 青少年型急性心梗的临床特点[J]. 中国心血管杂志,1997,2(3):1 9 2.

[2]林树乔. 急性心梗的护理[J]. 中国医药导报,2008,5(5):111.

[3]胡大一.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的一些重要问题[J]. 中国心血管杂志,2 0 0 3,1(1):5.

[4]刘力生. 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用本)[J]. 高血压杂志,2004,6(12):483-486.

[5]戴瑞鸿,范维珑,朱伯卿,等. 老年人急性心梗的临床特点[J]. 中华内科杂志,2001,8:463.

猜你喜欢

心梗青年人斑块
平凡中的伟大 青年人的楷模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心梗猛于虎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掉发变胖失眠,现代青年人早衰现状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心肌梗死常规检查漏诊率高,近2/3患者被遗漏
为啥找不到女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