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气管哮喘常规治疗药物

2011-08-15孙洪全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10期
关键词:茶碱泼尼松激动剂

孙洪全

(山东省青岛疗养院药剂科,山东青岛 266071)

随着人类对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的深入研究以及药物研发,治疗药物不断丰富,防治理念、策略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同时人们对药物也有了新的认识、理解和评价。

1 控制药物

目前观点认为大多数哮喘患者需要长期和每天使用控制药物,利用其抗炎作用达到并维持哮喘临床控制,下列药物可以单独或联合使用作为哮喘的长期控制用药。

1.1 吸入型激素(ICS)

ICS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持续性哮喘最有效的抗炎药物,被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推荐为轻至重度患者长期控制哮喘的首选药物。各年龄段哮喘患者均适合将小剂量ICS作为初始控制治疗,如果早期使用ICS还可有效控制或预防因炎症持续存在而继发的结构变化,防止出现不可逆的呼吸道梗阻;还可改善哮喘的长期预后,防止肺功能的进一步恶化,且能使部分患者逆转哮喘的自然病程[1]。

1.2 吸入性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

尽管LABA似乎并不能控制气道炎症,但与ICS联用却能发挥最大疗效。当单用中等剂量ICS无法控制哮喘时,LABA与ICS联合应用具有协同的抗炎和平喘作用,是中至重度持续性哮喘患者长期治疗的首选方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评分、夜间哮喘症状和肺功能,同时可减少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的使用量和哮喘急性加重次数[1]。近年来又推出了两个单一联合制剂,舒利迭(氟替卡松/沙美特罗)和信必可(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特别是信必可为哮喘治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治疗策略,即维持和缓解疗法,这种对成人和儿童都非常有效、患者容易掌握、费用效益比很好的方法可能成为未来哮喘治疗的主流[2]。

1.3 口服LABA

包括缓释型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和班布特罗,此类药物已不作为任何治疗中联合用药的选择,仅在ICS需要附加支气管扩张剂等少数情况下应用(单独应用可能有害,必须与ICS联用)。

1.4 白三烯调节剂

该类药物是除ICS外唯一可单独应用的长效控制药物,可作为轻度哮喘的替代药物和中重度哮喘的联合治疗用药。适用于不能或不愿使用激素的患者和年幼且治疗依从性较差的患者,也适用于阿司匹林哮喘、运动性哮喘和伴有过敏性鼻炎哮喘患者的治疗[3]。另外,此类药物单独控制哮喘时疗效通常弱于低剂量ICS,而对于已使用ICS的患者,白三烯调节剂则不能代替ICS,大多数研究还证实该类药作为附加治疗疗效不如吸入性LABA[1]。

1.5 缓(控)释茶碱药物

对于缓(控)释茶碱药物而言,近年来虽然有研究资料显示低浓度茶碱具有轻度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但作为控制药物作用有限,如缓(控)释茶碱不能作为控制哮喘的一线用药,而作为ICS附加药物时,疗效也不如吸入型LABA[1]。有研究表明小剂量茶碱可以抑制气道平滑肌的增生肥大,这可能为慢性哮喘的预防提供一种新思路[4];部分气道可能对β2受体激动剂无反应,但对茶碱有反应,如茶碱联合β2受体激动剂和ICS治疗危重哮喘效果可能更佳。

1.6 口服或静脉用激素

对未控制的重度哮喘患者,或作为静脉应用激素治疗的序贯治疗,可能需要长期(>2周)或短期口服激素,但必须注意尽量使用半衰期较短的激素(如泼尼松、泼尼松龙和甲基泼尼松龙等),而对于激素依赖型哮喘,可采用每天或隔天清晨给药的方式以减少副作用。

1.7 其他药物

如色甘酸钠、奈多罗米、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这些药物抗炎作用有限,作用效果也不确切,仅适用于特定人群,且缺乏长期治疗的临床研究资料,不宜用于常规控制治疗;又如抗IgE治疗,目前主要用于经过ICS和LABA联合治疗后症状仍未控制的严重哮喘患者。目前在11~50岁的哮喘患者的治疗研究中尚未发现抗IgE治疗有明显的不良反应,但因该药临床使用时间尚短,其远期疗效与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的观察,价格昂贵也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1]。

2 缓解药物

新的观点建议哮喘患者应按需使用缓解药物,以迅速解除哮喘症状,目前常用药物有:

2.1 吸入型速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

该类药物所具有的快速作用和良好的疗效已被临床医生和患者所公认,是GINA推荐的缓解哮喘急性症状的首选药物。尤其适用于青少年哮喘、过敏性哮喘的治疗,也可作为运动性哮喘的预防用药,但对老年人疗效较差。而新药左旋沙丁胺醇则具有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小和服用量更少等特点,特别适用于老年患者,有资料称其是当前市场用于预防和治疗的唯一速效支气管扩张药,将取代沙丁胺醇成为缓解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另有新剂型妥洛特罗贴剂,其安全性、有效性(如能有效预防晨降的发生)、作用时间长(可持续24 h)、使用便利性和依从性高等特点,在临床上也得到了广泛验证,同时也为高龄或小儿等口服或吸入给药困难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选择[5]。

2.2 吸入型抗胆碱药物

由于此类药物选择性强,所以大大减少了口干、痰液黏稠、中枢神经兴奋等副作用。这类药物虽比β2受体激动剂弱,起效慢,但长期应用不易产生耐药性,对老年人的疗效不低于年轻人,适合于哮喘伴有咳嗽者、有吸烟史的老年哮喘患者。尽管溴化异丙托品被用在一些因不能耐受β2受体激动剂的患者上,但是目前为止尚没有证据表明它对哮喘长期管理方面有显著效果,如与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互补作用,同时还可减少毒副作用[1]。复方制剂可必特就是溴化异丙托品和沙丁胺醇的新型混合气雾剂,它具有这两种平喘药的优点,克服了各自的缺点,平喘作用迅速、强大、持久且长期应用不易形成耐药现象[6]。

2.3 短效茶碱及口服SABA

作为缓解药,短效茶碱在哮喘急性加重治疗中的作用仍有争议,但有研究显示,对已应用适量SABA的哮喘急性发作,可能无支气管扩张作用,但可能有益于改善呼吸驱动。短效茶碱不建议推荐给已经长期服用缓(控)释茶碱的患者,除非患者血清中茶碱浓度很低或可以进行茶碱浓度监测时;而口服SABA因全身副作用相对较大,只有在患者无法使用吸入剂时,才予以考虑[1]。

2.4 全身用激素

尽管全身使用激素不是一种常用的缓解哮喘症状的方法,但是对于严重的急性哮喘是需要的,因为它可以预防哮喘的恶化、减少因哮喘而急诊或住院的机会、预防早期复发、降低病死率[1]。口服给药适用于中度哮喘发作、慢性持续性哮喘吸入大剂量激素联合治疗无效的患者和作为静脉应用激素治疗的序贯治疗,一般使用半衰期较短的激素(如泼尼松、泼尼松龙和甲基泼尼松龙等)。对于激素依赖型哮喘,可采用每天或隔天清晨给药的方式,以减少副作用。

本研究从常规药物方面综述了哮喘的防治,只有实施以控制为目的的疾病评估、治疗和监测的“三步骤”,特别是使用经全球循证医学证实的联合治疗方案,才能够有效控制哮喘。

[1]李丹.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2009版)[N].中国医学论坛报,2010-11-08(2).

[2] 李鸿飞,胡霞,肖向荣. 信必可都保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哮喘的疗效观察[J]. 实用医学杂志,2005,10(6):78-79.

[3] 吴国辉,韩桦.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哮喘治疗中的地位和前景[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6,7(5):52-53.

[4] 徐国平,张瑛.小剂量茶碱联合氟替卡松治疗激素低敏感型哮喘患者的机制探讨[J]. 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2004,27(6):556-557.

[5] 吉小欣,高申. 妥洛特罗贴剂作用的临床观察[J]. 药学专论,2004,13(12):27-29.

[6] 李永红,林亚宁.可必特气雾剂治疗老年哮喘45例临床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5,10(6):782-783.

猜你喜欢

茶碱泼尼松激动剂
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绿萝花中抗2型糖尿病PPARs激动剂的筛选
GPR35受体香豆素类激动剂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2型糖尿病应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治疗的效果探讨
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观察
支气管炎治疗中应用多索茶碱的临床观察
泼尼松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IgA肾病伴新月体形成的疗效及对脂联素的影响
二羟丙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30例
甲基泼尼松龙在治疗急性脊髓损伤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养血益气胶囊联合泼尼松片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