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委书记抓绿化共谱生态文明新篇章

2011-08-15撰文绿林

浙江林业 2011年4期
关键词:平原绿化森林

□撰文/绿林

杭州市委常委、余杭区委书记朱金坤

余杭区按照建设“田园城市”的理念,确立最适宜居住的“品质之城、美丽之洲”目标,大力实施“环境立区”战略,把绿化当作“种”景观、提升生活品质的美化工程,当作“种”环境、推进污染治理的健康工程,当作“种”摇钱树、增加森林碳汇的综合效益工程,坚持党政主导,创新工作机制,引导社会参与,不断提升“绿化余杭”行动成效,加快创建省级森林城市。2010年,全区投入绿化建设资金2.48亿元,共完成绿化建设任务1.05万亩,全区平原区林木覆盖率达19.3%。下一步,将继续以“绿化余杭”为抓手,以线性绿化为重点,统筹城乡发展,量质并举,以更高标准、更多投入、更严格的管理,大力推进省级森林城市(城镇、村庄)建设,大力推进绿色屏障、森林通道、水清岸绿、精品景园、园林社区、森林产业六大工程。“十二五”期间将力争完成绿化造林2.37万亩,投入资金14.6亿元,平原区林木覆盖率达到20%以上,逐步构建“点、线(带、网)、块(片)”有机结合的平原森林生态系统。

慈溪市委书记洪嘉祥

慈溪市把平原绿化放到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改善民生、构建生态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的全局和战略高度来抓,全面确立“绿色生态、宜业乐居”的生态立城目标,整体谋划推进“森林慈溪”建设。以省级森林城市创建为平台,进一步统一全市上下“种树好”的思想认识,完善“种好树”的方法举措,养成“好种树”的意识习惯。建立完善以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把每年3月12—18日确立为“慈溪植树周”。2010年全市平原新增造林5000余亩,比上年增加了4倍。下一步,慈溪市将着力实施“10+1228”行动计划:实施生态造林、道路造林、河道造林、矿山覆绿等十大造林工程,严格按规划和工程要求实施,提高绿化档次,营造景观效果;广泛发动开展绿色创建,计划创建100个市级以上森林村庄、200家森林单位、2000个森林家庭、8个宁波市级以上森林城镇。“十二五”期间,市财政每年将投入2亿元以上用于“森林慈溪”建设,并广泛发动建立市、镇、村三级“森林基金”,计划筹资1亿元以上,大力开展“绿色行车、植树固碳”、认种认养、绿色结对共建共创、义务植树等公益活动,通过“立”(加强建章立制)、“带”(机关党员干部在调动、提拔、学习等情况时带头植树)、“奖”(加大财政补助和先进激励)、“督”(加强任务落实监督)等措施,加快生态环境改善和群众生活品质提升。

瑞安市委书记蒋珍明

绿化是真正的公共产品,人人受益,天天受益。种树是生态文明建设最直接的行动,是一举多得、一增俱增的投资,一个地方增绿了,农民就会增收,百姓就会增寿,社会就会增安,城市就会增美。瑞安市树立抓绿化就是建设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就是加强公共产品供给的理念,围绕建设宜居宜创业现代化大城市的战略目标,大力推进“森林瑞安”创建和平原绿化工作,保障财政投入,建设宜居家园。2010年以来,市财政安排2.5亿元,平原造林1.63万亩。下一步,将依托项目抓绿化,计划投入12亿元以上,大力实施绿色围城、森林通道、景观江河、园林社区、精品公园、生态产业等六大工程,新增平原绿化8.6万亩以上。坚持机制创新,采取“留、租、补、奖”等方法保障绿化用地。“留”,在海涂围垦区预留200米以上供海岸基干林带建设,绿化用地比例不低于20%;“租”,租赁县道以上交通线、主要河道两侧集体土地,每亩每年租金500元,租期至二轮土地承包期止;“补”,按统一规划在公路、河道两侧鼓励创办苗木基地,政府给予每亩每年300元的补助;“奖”,村级自行调剂解决道路两侧绿化用地,政府给予适当奖励。

嘉兴市秀洲区委书记祝亚伟

打造田园城市,标志就是生态绿化。秀洲区把生态环保作为“第一前提”,作为实现秀洲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围绕“推进城乡森林建设,打造现代田园新秀洲”的目标要求,把绿化造林列入十大民生工程,实施重点工程带动战略,建立了由区领导联系、相关部门牵头、责任单位具体实施的绿化责任制度,与绿化责任单位签订责任书,强化了工作督查和考核。全区以重点工程、重点防护林、林果产业和绿色创建为抓手,开展“人大林”、“政协林”建设,2010年新增绿化面积4623亩,完成年度任务的165%,林木覆盖率达18.3%。下一步,秀洲区把“生态优先”作为“十二五”发展的四大战略之一,确立“绿荫相连、田园相契”的现代田园新秀洲目标定位,确保投资11.3亿元,新增绿化面积2.2万亩,林木绿化覆盖率达到20%以上,构建点上绿化成景、线上绿化成荫、面上绿化成林、环上绿化成带的森林城区。重点抓好1800亩秀湖生态公园、重点防护林、绿道网、北部湿地公园、西部5000亩森林公园等一批投资上亿元的重点工程建设,整体提升绿化档次。同时,加强绿化督查,完善区领导绿化联系制度,开展区领导带队督查机制,确保绿化进度和质量。

平湖市委书记盛全生

抓绿化就是抓经济、抓民生。绿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是统筹城乡发展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不仅能够产生社会效益,而且能够创造经济效益。绿化既是一项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森林碳汇、提高环境竞争力的生态工程、减排工程、基础工程,又是一项提高生活品质、促进农民增收、造福子孙后代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德政工程。2010年以来,平湖市先后召开市委书记办公会议、全市绿化工作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对平原绿化实行城市、农村、公路、河道四大绿化责任区块运作模式,明确了4个牵头部门和14个责任单位,2010年新增平原绿化4324亩。下一步,按照“一沿、二带、三区”(“一沿”就是高标准基干林带;“二带”就是沿线、沿河林带建设;“三区”就是城镇休闲景观森林建设区、平原农区防护林网完善区和乡村多功能森林建设区)的布局,规划在5年内投入10多亿元,完成平原绿化造林4.1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0%以上,其中2012年林木覆盖率达到18%以上。重点抓好增量(进一步增加中心城区绿量)、补弱(进一步弥补农村绿化不足)、均衡(进一步均衡全市绿地分布),把“森林平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长兴县委书记章根明

长兴县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以林为先、生态建设从林开始”的发展理念和“绿化就是文化、造林就是造福、增绿就是增收、护林就是护宁”的生态理念,确定了以平原绿化为重点、建设“森林长兴”的工作目标,构建县委、县政府统筹领导、部门间各司其职的组织领导体系和紧密协作、有序推进的工作格局,以挖掘绿化空间、增加森林面积、提升建设水平为重点,掀起平原绿化热潮。2010年全县新增平原绿化面积2.9万亩,全县平原林木覆盖率为31.9%。在绿起来的同时,让广大百姓得到了实惠,2010年新增苗木面积1.8万亩,全县花卉苗木面积近20万亩,从业人员达3万多人,苗木种植户户均收入4万多元,苗木产业年产值16.8亿元,为全县农民人均增收约2500元。下一步,长兴县将坚持平原绿化建设思路不变、力度不减、品质提升,强化党政主导、上下联动、城乡统筹、协调推进,以“森林长兴”建设为核心,突出六大建设重点,继续实施“亿万千百十一”工程(工程共涉及12大系列、1002项绿化工程,力争完成绿化总面积4.4万亩),进一步加大平原绿化建设步伐,推进平原森林扩面提质,在改善百姓生活环境、提升生活品质的同时,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多丰收。

上虞市委书记叶时金

上虞市坚持把平原绿化作为一项生态工程、环境工程,也是一项发展工程、民生工程,作为改善生态环境、优化投资环境、打造宜居环境的重要内容来抓。专门成立市领导小组,专题召开动员大会,签订工作责任状,列入部门、乡镇年度考核。推动各级把平原绿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推进。以省级生态市和森林城市创建为抓手,2010年共投入资金2.57亿元,新增绿化面积3400多亩。特别是探索完善认建认养、政企合作造林、土地租用造林等模式,提升民间资本的参与度,2010年民间资本投入绿化近亿元。下一步,上虞市将围绕平原林木覆盖率提高到18%以上的目标,以六大工程建设(城区绿化、乡村绿化、工业园区绿化、道路河网绿化、农田林网建设和海涂防护林绿化工程)为载体,倒排计划,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强势推进。2011年将通过城市绿心绿肺绿带,长3公里、宽800—1300米、面积4700亩的绿化隔离带,创意生态公园,长10公里、宽100米的一线塘海防林等重点工程建设,计划投入资金3.5亿元以上,新增绿化面积1.2万亩以上。

永康市委副书记徐华水

永康市确立“绿化是最好的美化,最小成本的建设,留给子孙最大的财富”的理念,将平原绿化作为推进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解决永康环境问题,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工程”来抓,列入市委和市政府的重点工作,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以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和森林单位的“三森”创建为抓手,将工作任务逐一分解落实,与各镇和各部门签订责任书,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突出政策导向,强化资金扶持,出台平原绿化的补助和奖励政策,对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和森林单位分别给予奖励,并实行纳税200强企业联系森林村庄制度,引导企业认建认养绿地。2010年完成平原绿化造林3017亩。下一步,永康市将进一步强化党政主导、行政推动,在组织、技术、资金、措施等方面抓好落实,增加平原绿化年度考核分值,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把农业发展资金与平原绿化结合使用,继续实施以“三森”为重点的平原绿化工程,推进“森林永康”建设。

江山市委书记傅根友

江山市上下形成抓绿化就是抓环境、抓发展、越早抓越好的共识,把绿化作为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建设山水家园城市的重要举措,作为推进区域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内容,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绿化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规划同步推进,把“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作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方向,坚持党政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实行党政主要领导总负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坚持以“312”城乡绿化运动为总抓手,精心组织实施“910”绿化精品示范、“4471”森林城市文化提升、十大森林集镇、百村千户森林村庄、百家森林庭院改造提升、百家森林厂区绿化提升、百家森林墓区美化、百里森林河渠、千里森林通道、万顷森林田园等十大工程建设,深入开展全民植树日、绿化宣传月、绿化结对共建、营造纪念林、绿化星级评比等活动,全年完成平原造林1.6万亩。下一步,江山市将继续深化“312”城乡绿化运动,坚持不懈推进平原绿化。今后5年计划每年植树超过500万株,突出增量提质,增加总量多种树,提升质量种好树,点线面结合推进城乡绿化“十大”工程,打造精品亮点,努力建设“森林江山”、生态家园和幸福乡村。

台州市路桥区委副书记徐仁标

路桥区把平原绿化工作放到重要位置,作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头件大事,围绕建设“森林路桥”的目标,以推进村庄绿化为基础,以增加绿量为重点,全面推进平原绿化工作。区委、区政府成立绿化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林业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分级落实绿化任务,把绿化列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促进各部门职能向农村延伸,推行城市代征公共绿地建设管理办法,以公共绿地、公园等成片绿化为“面”,以道路、河道等林带林网为“线”,以房前屋后、村庄周围的零星空地为“点”,2010年全区累计投入绿化资金1.04万元,新增绿地面积3423亩,全区平原林木覆盖率比2009年提高0.92%。下一步,路桥区将从打造品质之城的高度,紧紧围绕“森林城市”建设,大力推进平原绿化工作,全面提高城乡绿化水平,重点实施万亩花卉苗木工程、城市绿轴中心公园及城市绿道一期等项目,突出抓好沿海、沿河、沿路绿化和村庄、小区、单位绿化。2011年完成平原绿化建设任务8500亩,确保平原林木覆盖率提高2.5个百分点以上。

杭州市委常委、萧山区委书记洪航勇

萧山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城乡统筹、同步推进,把平原绿化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纳入全区中心工作大局中去谋划和部署,注重与经济社会建设结合起来,与改善城乡生态环境结合起来。2010年,作出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定,推动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并投资1.2亿元,重点实施杭州绕城、杭甬、杭金衢高速公路沿线和江河渠堤景观林带建设,绿化面积4149亩。下一步,萧山区将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以“防护林基干林带、交通道路生态带、河网水系绿化带”、“城区绿化、村庄绿化”的“三带二化”为重点,形成总体规划,注重项目带动,计划平原新增绿化面积6万亩以上,平原林木覆盖率增加3.3%以上,重点在沿钱塘江一线建成一条宽50米以上、长53.5公里的基干林带,在高速公路、国省道(路)、铁路两侧建20米以上的护路林,区、镇级公路两侧建5米以上的护路林,主要河流两岸营造宽度各为10米以上的护(河)岸林,打造多功能的生态景观廊道。同时,70%以上行政村的村庄林木覆盖率提高12%,达到25%以上,人均绿化面积30平方米以上。

宁波市委常委、鄞州区委书记寿永年

鄞州区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动员各方力量,整合优势资源,努力营造全社会广泛参与绿化造林的良好氛围。2010年以来,以“森林鄞州”建设为抓手,投入绿化资金4.6亿元,完成平原绿化7665亩、珍贵树种造林2084亩。同时,发动社会、企业共同参与,成立中国绿色碳基金鄞州专项,已募资7672万元。下一步,鄞州区将加快平原绿化步伐,区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坚持城区、城镇、农村联动推进,5年内将城区绿地率提高到38%,大力实施森林屏障建设,加快森林镇村创建,构建覆盖城乡的森林生态系统,建立健全“严格工程监管、规范基金运作、创新考核激励”的长效机制。2011年,计划完成平原绿化7660亩,珍贵树种造林2000亩,创建省市森林城镇6个、森林村庄52个。

乐清市委书记潘孝政

乐清市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的理念,以创建“森林乐清”为目标,深入开展“绿化美化”大行动,以城市绿肺、绿色廊道、生态水网、生态屏障建设为重点,新增绿地面积4293亩。下一步,乐清市将围绕“一年绿化重点地段,两年基本完成建设目标,三年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五年达到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标准”的目标,扎实开展“一区、两端、三站、四口、五道、六山、七镇”绿化工程,计划投入7.5亿元,把平原绿化作为建设“森林乐清”的重中之重,加快创建森林城市,制定城乡绿化租地标准,破解用地难题,加快建设道路沿线景观绿化带,进一步深化城乡绿化运动,掀起全民植树热潮。

平阳县委书记王祖焕

平阳县把实施平原绿化作为“森林平阳”建设的核心内容,通过召开动员大会、成立专项领导小组、签订责任书等措施,将建设任务分解到人,工作进度安排到月,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格局。下一步,平阳县将以中心城区森林建设、“绿色通道”建设、“绿色河流廊道”建设、沿海防护林建设、森林村庄建设五大工程为抓手,计划投入绿化资金8亿元,新增平原绿化面积7.6万亩。进一步创新机制,采取政府征用、租用集体土地、规划控制建设单位留足绿化用地、依法流转等方式保证用地需求,把平原绿化列入对乡镇考核的主要指标,建立四套班子和县机关各单位分别与乡镇挂钩的联系督查制度,推行绿色审计。2011年,全市计划安排专项资金1.62亿元,完成城区绿化705亩、通道绿化97.7公里、基干林带1.27万亩、建设“一村一品”森林村庄30个,确保完成年度平原绿化建设任务1.32万亩。

嘉善县委书记张明超

嘉善县坚持“生态立县”发展战略,把推进城乡绿化造林作为提升县对外形象和综合竞争力的基础工程,建设生态宜居家园的关键工程,造福子孙后代的德政工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工程来抓,加快农田防护林、城镇村庄绿化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下一步,嘉善县将突出“绿色家园”建设,按照“点上求精、线上求景、面上求量”的思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重点实施绿色城区、绿色通道、绿色水系、绿色廊道、绿色村镇、绿色产业六大工程,力争用3年时间,投入资金4.37亿元,新增绿化面积1.8万亩以上,林木覆盖率达到18.2%以上。2011年,重点建设38个绿化项目,确保完成6100亩的年度建设任务。

德清县委书记王勤

德清县确立建设长三角“秀美、富裕、和谐”的现代田园城市发展目标,以“生态林业构筑绿色屏障、特色林业壮大绿色产业、人文林业弘扬生态文明”为主线,2010年以来以“森林城市”、“和美家园”、“绿道延伸”、“绿线保护”为重点,以“双十双百双千”(创建10个森林村庄、10个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建设100公里绿色通道、100公里林区道路,改造1000公里农田林带林网、建设1000亩城市绿地)为主要抓手,大力推进平原绿化,投入资金1.33亿元,完成平原绿化1.45万亩。下一步,德清县将狠抓“五个一”平原绿化工程(即每年投入绿化资金1亿元,建设一批森林通道、100个平原绿化精品示范点、1000公里农田林带、新增绿化面积1万亩),推进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完善绿化投入机制,拓宽绿化资金来源,探索建立碳汇造林、捐资造林、认建认养等造林新模式,全面建设“森林德清”,确保2015年平原地区林木覆盖率达到20%。

绍兴市委常委、绍兴县委书记何加顺

绍兴县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平原绿化和森林城镇建设,按照“镇村积极筹资建林、部门设法融资建林、社会各方捐资建林、财政以奖代补扶持建林”的思路,“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绿化建设资金10亿元,平原林木绿化率达到14.24%。下一步,绍兴县将编制完成平原绿化规划,大力实施平原绿化“3318”计划,县财政每年投入1亿元,落实目标责任考核制度,结合省级“森林县城”创建,大力推进城市绿化;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进镇村绿化;结合“清水工程”建设,大力推进河岸绿化;结合“大交通”建设,大力推进干线绿化;结合基层“绿色系列”创建,大力推进单位绿化,力争用3年时间,新造林3万亩,全县平原林木覆盖率提高到18%。2011年计划完成城市沿湖、沿路景观绿化提档升级1200亩,镇村绿化3800亩,古运河、新开大运河、鉴湖和白塔洋湖河岸绿化2600亩,沿海基干林带、道路干线绿化建设2000亩。

婺城区委书记陈陆一

婺城区把平原绿化作为一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城乡统筹的生态工程、基础工程,作为一项提高生活品质、造福子孙后代的民生工程和德政工程,列入区委区政府十大惠民实事,成立了区、乡两级城乡绿化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挂帅,明确分管领导,落实专职人员。2010年,投入绿化资金4000多万元,新增绿地面积4514亩,种植乔木树种30.7万株,平原林木覆盖率达到17.1%,创建省市级绿化示范村53个。下一步,婺城区将大力推进城乡绿化,做到与城镇总体规划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发展绿色经济相结合,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筹资,围绕点、线、面三个重点,立体式推进平原城乡绿化工作,重点实施好森林城镇创建、园区绿化提档、百村绿化十村精品示范、千企百校绿化提升、百里河堤绿化植被、千家万户庭院绿化、千里公路补植增绿和千亩山地造林绿化等八大工程,力争到2015年新增平原绿化面积2.25万亩,平原区域林木覆盖率达20%。

温岭市人民政府市长周先苗

温岭市不断加大平原绿化工作力度,2010年启动实施“森林温岭三年绿化大行动”,围绕“一年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两年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三年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或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计划三年投资8.13亿元,新建绿化面积2.77万亩,城市新增乔木10万株,农村新增乔木100万株。2010年新增绿化面积8391亩,种植各类乔木91万株。下一步,温岭市将继续实施“十万乔木进城、百万乔木进村”,重点建设植物园、九龙湖生态湿地公园、五龙山公园、保山公园、北山公园、大型苗圃基地等一批生态休闲项目,抓好大石一级公路、石松一级公路、104国道泽国段复线、76省道城南段复线等交通干线绿化提升工程,以及金清二期标准示范林带、东海塘一线塘高标准沿海基干林带建设,加快百村绿化,逐步构建规模化、生态化、森林化的城乡绿地系统。

松阳县委书记林健东

松阳县把平原绿化作为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作为事关全局和长远的战略任务,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县四套班子领导每年定期调研指导绿化工作和带头义务植树工作制度,落实平原绿化规划,以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建设美丽乡村为载体,以沿村、沿路、沿溪等区域景观林建设为重点,投入5000多万元资金,完成平原绿化3000多亩,林木覆盖率达35%。下一步,松阳县将以“推进平原绿化、打造浙南桃源”为目标,把平原绿化与城镇建设、村庄绿化和产业提升结合起来,着力培育珍贵乡土绿化树种,大力推进城镇和沿村、沿路、沿溪等周边区域林相改造,力争平原林木覆盖率达到45%,城镇、村庄建成区林木覆盖率分别达到40%、45%,干线通道、河道水库、重点景区绿化率实现“三个100%”。2011年,以道路补植、河道绿化、景区绿化为重点,确保完成4000亩年度建设任务,实现新一轮平原绿化良好开局。

自2010年3月省委在余杭召开第一次平原绿化工作座谈会以来,各地认真组织,深入发动,落实任务,强力推进。全省完成平原绿化26.1万亩,其中参加会议的10个县(市、区)完成7.7万亩,全省形成了平原绿化的良好氛围。

平原绿化是建设森林浙江、推进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切实抓好森林屏障建设、森林通道建设、森林村庄建设、森林城市(城镇)建设、森林网格建设和森林文化建设六大重点,全面推进平原绿化“1818”行动,计划完成平原造林面积180万亩以上,到2015年全省平原林木覆盖率提高到18%以上。把“县委书记抓绿化”的传统发扬下去,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营造“遍地是花、满眼是树”的平原森林生态系统,实现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的协调统一,创造更好的生活生产环境,努力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笔宝贵财富。

猜你喜欢

平原绿化森林
那一片平原
江淮平原第一关——古云梯关探秘
朱屺瞻《绿化都市》
平原的草
浪起山走
中国科学技术馆之屋顶绿化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