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原地区夏季平菇栽培技术要点

2011-07-10朱富春

中国农业信息 2011年7期
关键词:菌袋平菇出菇

朱富春

(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植保植检站,漯河 462300)

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地处中原腹地,常年平菇栽培主要集中在9~11月,而在高温、高湿的夏季相对较少,因为夏季高温多雨,易感染杂菌,且菌柄长,菌盖薄,菇形差,不耐运输和储藏,技术难度大,成功率低,但售价高,效益好。近几年,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召陵区部分菇农栽培夏季平菇逐年增多,为促进夏季栽培平菇健康发展,减少菇农因技术问题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现将夏季平菇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广大同仁参考。

1 栽培季节

平菇菌丝在5~35℃条件下均能生长,以23~27℃最为适宜。原基发生和子实体生长发育温度为6~22℃,以15~18℃最适宜,根据本地气候条件,选择合适温度类型的菌株进行夏季栽培。4月上旬制母种,4月中下旬制原种,5月中下旬制栽培种 (选用17cm×33cm的菌种袋),6月中下旬制栽培袋 (选用22cm×50cm的栽培袋),7~8月为采菇期 (生产时间可以根据自己需要灵活掌握)。

2 栽培场地的选建

夏季平菇的适宜栽培场地是林阴下、遮阴大拱棚(在塑料大棚上盖10cm厚的玉米秆,玉米秆上再架遮阴网,最大限度地遮阴降温)、半地下式菇棚、遮阳闲置菜棚、通风废弃房舍等。栽培场地要求通风良好、出水方便、远离粪堆及其他病虫污染源,棚上覆盖物必须厚实。

3 品种选择

俗话说 “好种出好苗”,在夏季平菇栽培中也是一样。要想夏季栽培平菇取得成功,应选择色浅、耐高温的品种,有较高的柔韧度,利于储藏和运输。夏季选用热抗王、夏优一号、高平1号、夏丰965、高杂一号、615、P40等高温菌株。

4 菌种生产

根据生产时气温情况,灵活掌握。气温较高时,菌袋单层摆放,以保证菌袋在培养期间不发生 “烧菌”现象;气温较低时,可将菌袋摆成2~3层,这样可以利用菌袋本身产生的热量达到适宜菌种培养的温度。培养环境要通风良好,最好具备排风扇之类的通风设施,以防培养期间因温度升高而造成 “烧菌”。在选择菌袋时,最好使用聚乙烯袋,这种袋较之聚丙烯耐高温性稍差一点,但在培养期间聚乙烯袋不易产生袋料分离,从而导致袋壁四周过早出菇的现象,只是在高压灭菌期间压力一定不能超过0.15MPa。在系口方式上,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夏季生产栽培种使用无棉盖体较之直接用绳子系口的方式,菌丝生长速度要快很多,且浓密洁白。

5 配料

夏季生产平菇配料时不再添加麸皮、玉米粉、豆饼粉和其他高含氮有机原料,以免造成出菇袋的高污染率,当然无机氮源 (一些化肥等)也不能添加。此外,为了防止污染,应适当加大石灰的用量,添加量控制在3%~5%为宜。

6 栽培配方

经筛选以下栽培配方比较合适: (1)棉籽壳96%、过磷酸钙2%、生石灰2%、 料水比1∶1.5; (2)棉籽壳100kg、 过磷酸钙2kg、 生石灰2kg、 尿素0.3kg、 料水比 1∶1.5; (3)棉籽壳 96%、 过磷酸钙 1%、 草木灰1%、石膏1%、尿素0.3%、料水比1∶1.5。

7 栽培方法与管理

7.1 培养料装袋、灭菌、接种

采取熟料栽培,料水比1∶1.5。装袋第一天,把培养料按配方拌匀,拌料要求做到 “三均匀”,即原料与辅料混合均匀,干湿均匀,酸碱度均匀。第二天即可用22cm×45cm×0.002cm的聚乙烯塑料袋装料,装袋要求装紧,若装不紧,子实体会从袋内有空隙的地方生长,长出的子实体无商品价值,白白浪费袋内营养。装好袋后,上灶灭菌8~10小时,冷却后移入大棚内,用薄膜拱起一个小棚将袋盖严,再用气雾消毒盒熏蒸30分钟,加大接种量,接上优质菌种。操作中速度要快,动作要轻,防止杂菌污染。要注意控制温度,有条件菇农可在空调下完成接种。

7.2 发菌期管理

将大棚内打扫干净,撒一薄层石灰粉消毒。接种完毕后,把菌袋单层摆放在棚内地面上或摆放4~6层,不过层与层之间用细竹竿隔开防止烧菌,每两排间留一过道,宽度以人能进出采菇即可。栽培袋培养6~7天后要倒袋一次,以使栽培袋各处菌丝生长均匀。依据天气情况进行通风管理,若出现高温天气可昼夜通风降温。一般情况下,中午高温阶段通风1~2小时就能满足发菌期的需要。棚内要间隔7天喷1次高效氯氰菊酯和多菌灵用于除虫和杀菌。养菌后期,菌丝长满菌袋,以接近生理成熟,应增加散射光照射,有利于促进原基的形成。

7.3 出菇期管理

待菌丝长满袋5~6天,看到菌棒表皮出黄水,说明菌棒以达到生理成熟,此时在菇房 (棚)的空气中和地面上喷水,提高菇房 (棚)内的空气湿度,一般湿度以80%~90%为宜,喷水时不要使水进入菌袋口,以防袋内积水,袋口菌丝在水中浸泡后会腐烂,导致子实体不能从腐烂的菌丝袋口长出。原基出现后,应加强水分和通风管理,不要将水直接喷到菇蕾上,要适时大通风,随时小通风。当小菇盖长至2cm大小后,可直接向菇盖喷雾水,并控制温度不超过32℃,因夏天温度高,水分蒸发快,为了保湿,每天喷水4~5次,以保证子实体正常发育所需的湿度。

8 采收

当平菇菌盖展开5~7cm时,即可将整丛菇采下,采收前进行喷水增湿,增强子实体的韧性,以防菌盖破碎。采完一潮菇后要清理料面1次,并停止喷水两天,再喷雾保湿、催蕾出菇,如此反复,可收3~4茬菇。高温平菇从制栽培袋到现蕾出菇,时间短,正常管理,约20天就开始出菇,生物转化率可达到130%~180%。

9 主要病虫害

菇蚊、菇蝇可用高效氯氰菊酯、鱼藤精或氧化乐果喷洒防治;发现黄菇病 (黄斑病、褐斑病、锈斑病、斑点病),应立即摘除病菇,清理料面,停止喷水,加大通风量,并用1%漂白粉喷洒走道、墙壁,消毒杀菌,对发病料面用72%农用链霉素500倍液喷洒灭菌,每天喷两次,连喷4天,彻底杀灭细菌。

总之,夏季反季节栽培平菇,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但只要抓住平菇的生物学特性,顺应其生长需要,利用中原地区的气候优势,就不难栽培出质量较好的平菇产品,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菌袋平菇出菇
临清市平菇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平菇种植记
平菇菌糠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香菇白棒出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东北林业大学成功研发“袋顶出耳技术”
袋料香菇阴雨季节出菇管理技术要点
固定菌袋插杆
白灵菇14种出菇方式的操作方法与优劣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