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伴发抑郁患者的影响

2011-07-06兰建芸

实用临床医学 2011年9期
关键词:血糖糖尿病疾病

兰建芸,杜 宁,彭 乐

(江西省人民医院干部病房神经内科,南昌 330006)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慢性疾病,可以出现许多并发症。目前,公认糖尿病不是唯一病因所致的单一疾病,而是复合病因的综合征,与遗传、自身免疫和环境等因素有关。特别是2型糖尿病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关系更为密切,具有更强的遗传倾向[1]。由于糖尿病为终生慢性疾病,漫长的病程及多器官损害和功能障碍易使患者产生心理压力,出现焦虑、抑郁不安等情绪,对治疗缺乏信心,不能有效地应对[1]。本研究目的是对伴有抑郁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针对性地给予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探讨健康教育对抑郁症状及糖代谢的影响,从而促进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减少或延迟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5年6月至2006年12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住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入选病例均符合1998年WH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采用 Zung 抑 郁 自 评 量 表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3]对160例患者抑郁状况进行评估(抑郁严重指数≥50分判断为有抑郁症状),其中有抑郁症状60例,占37.5%。60例伴抑郁症状患者中男28例,女32例,平均年龄(58.35±10.88)岁。将60例伴有抑郁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病程均在2年以上。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2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如降糖药物和(或)胰岛素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以及心理疏导,主要包括出入院教育、疾病知识宣教、对患者家属的教育、心理支持、心理咨询与治疗认知调整、正性情绪积累、自我训练、行为习惯的养成、自我保健水平测量等。对患者做必要的选择性病情解释,让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对疾病的起因、进展及预后有常识性的了解,解除心理上的迷惑。对患病多年的老患者采用安慰法,耐心倾听他们对病情的叙述,并适当提出一些问题,借以了解病情和心理变化,取得患者的信任。开导患者减轻思想压力,增强适应性,自我放松,多听轻音乐,避免外来精神刺激。及时解决患者与配偶、子女之间的矛盾,避免生气,稳定情绪,树立自信心等。对患者进行糖尿病有关知识指导,每周1~2次,每次15~30min。通过具体分析和解释,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消除顾虑和不必要的悲观和失望情绪,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克服自卑感,对症状改善及时鼓励。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SDS评分变化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PG2h)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改变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治疗前后SDS评分结果的比较见表1,FPG、PG2h、HbA1c检测结果比较见表2。表1结果显示:2组治疗前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试验组SD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SDS评分较治疗前略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各观察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8周后试验组各项指标均比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2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治疗前后SDS的比较,分

表1 2组治疗前后SDS的比较,分

*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8周后试验组 30 54.92±9.73 40.95±9.87*△对照组30 54.68±10.12 52.46±10.08

表2 2组治疗前后FPG PG2hHbA1c检测结果比较

表2 2组治疗前后FPG PG2hHbA1c检测结果比较

*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

组别 n 治疗前FPG c/(mmol·L-1)PG2h c/(mmol·L-1) HbAlc/%治疗8周后FPG c/(mmol·L-1)PG2h c/(mmol·L-1) HbAlc/%试验组 30 8.8±2.3 13.7±4.7 9.7±1.5 6.9±1.3*△ 10.1±2.6*△ 7.6±1.5*△对照组 30 8.7±2.9 13.5±4.3 9.5±1.9 7.6±1.4* 12.5±3.7* 8.2±1.6*

3 讨论

糖尿病作为心身疾病,其发生、发展、转归不仅与各种生物因素有关,还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4]。2型糖尿病患者易伴发抑郁,已被大量研究所证实[5],这可能与2型糖尿病有较强的遗传倾向[1]和慢性终生性疾病有关,且长期严格的饮食控制和药物的使用使患者对药物的不良反应产生恐惧,定期的复诊、检测血糖、高额的药费负担以及对疾病及其并发症的恐惧等都能导致心理压力,加重抑郁程度。而抑郁可以加重糖尿病的病情[6],使血糖控制不良,治疗依从性下降,慢性并发症发生率增高。

本研究对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中37.5%合并抑郁症。说明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十分严重,应受到医生、护士、家庭和社会的重视。针对此类患者,除给予药物治疗外,还应着重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等综合性治疗措施,在糖尿病的管理和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7]。本研究显示,通过糖尿病教育和心理疏导,使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水平得以提高,信心得到加强,再经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及自我监测等方面的行为调整,使治疗8周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明显降低,证明了其作用。糖尿病健康教育可增强患者的信心,消除疑虑及担忧,能较大改善患者的情绪,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明显改善生活质量。糖尿病教育可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改善糖代谢及抑郁症状,且过程简便、易行、有效。

总之,抑郁症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相当高的患病率,它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的依从性。加强健康生活方式的引导、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寻找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及降低治疗费用将有助于减轻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状况。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

[1]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29.

[2] 叶任高.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10.

[3]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4-195.

[4] 周中华,马建东,郎艳,等.糖尿病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情绪障碍及糖代谢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2003,12(1):34-36.

[5] 刘冬年,王茜帆,许行健,等.糖尿病患者心理卫生调查分析[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1998,4(2):101-103.

[6] 杨海晨,孙永林.2型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4(9):282-284.

[7] 唐炜立,周智广,雷秉均,等.糖尿病教育在NIDDM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9,7(1):25-27.

猜你喜欢

血糖糖尿病疾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