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对鼻内窥镜术后康复的影响

2011-07-06彭欣莉易华容

实用临床医学 2011年9期
关键词:内窥镜换药鼻腔

彭欣莉,易华容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南昌 330006)

鼻内窥镜手术(FESS)[1]是70年代由奥地利科学家开创的手术方法,具有头面部无刀口,创伤小,手术视野清晰,术后痛苦少等特点。在鼻内窥镜下进行鼻腔、鼻窦手术是治疗鼻息肉、慢性鼻窦炎的有效措施,已被大多数学者所认识和接受[2]。但由于鼻腔和鼻窦周围有许多重要结构,且手术径路深,术中极易损伤筛板、中颅底、血管和神经而产生各种并发症。多数患者也对全麻及并发症产生畏惧心理,严重者甚至影响手术和麻醉的顺利进行及术后身体的康复[3-4]。随着功能性内窥镜手术技术的逐渐成熟和广泛应用,临床上也越来越强调手术后术腔护理和综合性治疗,单纯依靠手术而不注意手术后的处理是不能获得可靠疗效的观点已经得到广泛共识[5]。由此看来,对鼻内镜手术患者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尤其是心理方面的护理。因此,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对行鼻内窥镜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使患者主动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取得一定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在本科行鼻内窥镜术治疗的20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男113例,女87例,年龄16~76岁,平均43.2岁,其中12例患者伴有高血压。所有患者均按常规进行各项术前常规检查,无心、肝、肾等器质性病变,无出、凝血方面异常,无精神神经系统疾患。将上述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2组患者在疾病、病程、手术方法、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仅在术前1d行相应的健康宣教。

1.2.2 试验组方法

对试验组患者在围手术期行相应的心理干预及健康宣教,对责任护士进行培训,由主管病床的责任护士进行术前调查以全方位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并进行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及相应的心理护理。

1)术前的心理护理。①新入院阶段:由责任护士热情接待,主动详细介绍病区环境、饮食、探视等制度,使患者知道自己主管医生、护士并加以信任,产生安全感及归属感,尽快消除对环境陌生的心理。并可在患者面前树立手术医生的威信,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使患者主动配合术前各种准备工作,以最佳心态接受手术。②术前准备阶段:对患者采用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如让患者与医护人员间进行更直接的交流,随时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或把疾病保健知识制成宣传册发放给患者,让患者及其家属能够随时翻阅,满足心理需求,对病情及手术的有关事宜有初步了解。责任护士在术前2~3d开始进行心理护理。在此期间,责任护士用简单易懂的言语向患者讲解有关患者病情及鼻内窥镜手术方面的知识及术后的护理及注意事项,让其知道该如何配合医生、护士的各项治疗和护理;详细介绍鼻窦内窥镜术的优越性,把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如鼻额部胀痛、双眼溢泪、颜面肿胀、发热等现象如实告之,并告之此为正常反应,不必过分担心,使患者对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逐渐克服不良的心理问题。在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时,要针对个别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不同开导和解释。本研究表明青少年的情绪波动更大,且一部分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稍有不适则哭闹不安,更需要耐心抚慰。伴有高血压的患者由于担心无法耐受手术和担心手术失败,表现紧张和焦虑,引起血压不稳而延期手术,对这类患者除耐心细致作好心理护理外,还为其制定良好的作息时间,并给予监督,避免情绪大起大落,按时服降压药,必要时按医嘱给小剂量的抗焦虑药如安定,可有效降低焦虑程度。对过于担心住院费用的患者,谈话方式以尊重为前提,同情、支持患者,介绍本院良好的医德医风,在完成治疗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各项费用的开支,并取得家属配合,积极筹款,努力做到术前消除心理负担。

2)术后的心理护理。①拔除鼻腔纱条前期:双鼻腔填塞引起鼻额部胀痛、头昏、口干等不适,这时更需要医务人员关心和帮助。安慰患者疼痛等不适是暂时的,待拔除纱条后症状会缓解,疼痛严重者给予止痛药或冰敷,口干者可多用漱口水漱口或多饮水;也有患者见鼻腔渗出血水,害怕大出血,精神表现极度紧张,此时要注意开导患者,告知其这是正常现象,不必惊慌,同时鼓励患者家属支持,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共同为其营造良好心理氛围。②术后换药期:术后48~72h拔除纱条进行伤口清创换药,可引起疼痛及局部不适,患者多表现为紧张不愿意配合,故换药时护士站在患者身旁给予安慰、鼓励,说明换药的重要性,如有出血嘱其不必惊慌,情绪波动会增加出血,必要时遵医嘱用止血药,让患者以平稳的心态完成换药全程。③即将出院阶段:要作好出院指导,因鼻内窥镜术后随访和鼻腔清理至关重要,常可影响其疗效。告知患者出院后除按时冲洗鼻腔等外,还要回院复查、换药,防止术腔粘连等,并把换药的相关事宜及联系医生的方式告知患者,使其无后顾之忧。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术前焦虑状况、术后耐受疼痛情况及术中配合执行率、出院复查坚持率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各观察指标比较见表1。表1结果显示,心理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术中配合率、术后疼痛耐受率及出院复查率。

表1 2组患者各观察指标比较

3 讨论

3.1 术前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

术前紧张是大多数患者存在的正常情况,但这并不代表患者存在术前焦虑。导致患者术前焦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手术效果是每位患者及其家属最担心的问题,也是影响其心情造成不良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②因缺乏疾病知识(如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及行为配合缺乏)引起焦虑;③少部分患者会因为担心全身麻醉带来影响而导致不良情绪;④患者因经济条件欠佳,担心交不起住院费用及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也是产生焦虑的原因之一;⑤担心不适应医院性因素者。因此,医护人员的态度、患者对医护人员的心理评价、周围环境对患者心理活动均可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术前焦虑状况,试验组术前无焦虑占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P<0.05)。

3.2 术后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

担心术后是否会发生感染、大出血、鼻腔粘连及复发问题是患者术后容易出现的主要问题,许多患者因此而出现对术后疼痛不耐受。疼痛是患者的主观感觉,要改变过去认为“手术后疼痛是正常的,患者应忍耐疼痛”的陈旧观念,而应明确疼痛是无益的,免于疼痛是患者的权利。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试验组85%的患者表示对疼痛能够耐受,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P<0.05)。

3.3 心理护理的疗效

由于鼻部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及工作都带来很大影响,加之术中采用全身麻醉,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和生理上的负担,大多数患者精神压力很大,多是带着紧张和恐惧的心理进入手术室。因此要求护士不但要掌握专科技能,同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青少年、老年人、再次手术的患者)做好心理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伴发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做好基础护理及心理干预,监测血糖、血压,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及术后愈合良好。

在本研究中,笔者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调查评估,并针对不同的心理因素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焦虑心理,使各项治疗、护理顺利进行,加快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因此笔者认为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的职业素养,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程度在其中起到积极作用,在全面发展、医学模式转变的今天,心理护理更显重要。

[1] 赵建东,李晓辉,郭秀全.鼻内窥镜下行视神经管减压术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4):185-186.

[2] Rice D H.Endoscopic sinus surgery[J].Otolaryngol Clin North Am,1993,26:613.

[3] Badner N,Nielson W R,Munk S,et al.Preoperative anxiety detection and contributing factors[J].Can J Anaesth,1990,37:444-450.

[4] 王效道,徐斌,蔡雄鑫,等.医护心理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56-157.

[5] 许庚,李源.内窥镜鼻窦外科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4:123-126.

猜你喜欢

内窥镜换药鼻腔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一种具有附加内窥镜功能的医疗管
电子内窥镜临床评价要求探讨
内窥镜技术研究进展
鼻腔需要冲洗吗?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鱼腥草治疗慢性鼻腔炎
清洗鼻腔治感冒
换药处置架在行负压引流术糖尿病足换药中的应用
加强党建 换汤又换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