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呃逆中医用药规律的计量学研究

2011-06-20汪海飚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年17期
关键词:柿蒂肝阳病机

汪海飚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呃逆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证[1]。本证古称“哕”。《内经》已对该病的病因病机有所阐述,并记载了治疗方法。《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根据病因将该病分为寒呕、虚热、湿热,分而治之,为后世划分寒热虚实辨证施治奠定了基础。呃逆相当于西医学中的单纯性膈肌痉挛,其它病如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胃扩张、胸腹腔肿瘤、肝硬化晚期、脑血管病、尿毒症以及胸腹手术后都会引起膈肌痉挛,西医治疗手段不多,效果不理想[2]。中医药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施治,对本病有独特的疗效。本研究借鉴循证医学和流行病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以近五年呃逆相关中医文献为研究对象,以中医处方用药频次为切入点,探索呃逆的用药分布规律,以期为该病的中医临床处方用药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2006年~2010年呃逆中医证治研究相关文献。

1.2 选择标准

1.2.1 纳入标准

有关中医治疗呃逆涉及处方用药的各种临床研究文献,包括专家经验、病例报告、病例分析、病例对照试验、专方专药的研究等。文献须有明确的药物组成,如为《方剂学》中所载方剂则需有明确的方名及加减。

1.2.2 排除标准

理论探讨性质文章:自拟方仅有方名,没有明确的药物组成;一稿多投的或同一研究从不同角度发表的多篇文章,只取其中一篇药物组成完整的,其余不计。

1.3 文献检索方法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为主库,检索年限为2006年~2010年,检索词为呃逆和中医。

1.4 中药名称规范化方法

对文献中同一味中药但是采用了不同的名称者,依据《中药学》[3]予以规范。

2 结果与分析

依据上述标准,最终有98篇目标文献入选。

2.1 呃逆常用药物功效分析

在入选的98篇治疗呃逆的文献中,使用药物共计149味,依据《中药学》中各论的分类原则,补虚补气药出现频率118次,占22.4%;理气药出现频率117次,占18.8%;化痰止咳平喘药 (温化寒痰药)出现频率115次,占18.5%;平肝熄风药 (平抑肝阳药)出现频率49次,占7.9%;其次为解表药、化湿药、温里药、补虚药 (补血药)、利水渗湿药 (利水消肿药)、解表药 (发散风热药)、活血化瘀药 (活血止痛药)、补虚药 (补阴药)、清热药(清热燥湿药)、活血化瘀药 (活血调经药)等类别。

表1 呃逆用药功效排序

2.2 呃逆常用药物分析

在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中,半夏、旋覆花、竹茹属化痰药;甘草、党参、白术、大枣属补虚补气药,代赭石为平抑肝阳药、柿蒂、陈皮、厚朴、枳壳为理气药。所用药物出现频率与功效出现频率基本一致。

表2 呃逆常用药物排序

续表

3 讨论

中医认为呃逆病位在膈,病机为胃气上逆。 《金匮要略》即提出要从寒热、虚热分而治之。《景岳全书·呃逆》指出“然致呃之由,总由气逆。……而呃之大要,亦唯三者而已,则一曰寒呃,二曰热呃,三曰虚脱之呃。”引起胃气上逆的原因有寒气蕴蓄,燥热内盛,气郁痰阻及气血亏虚等方面。肺气失于宣通,在发病过程中也起一定的作用[4]。

呃逆可以继发于很多疾病,“伤寒及滞下后,老人、虚人、妇人产后,多有呃症者,皆病深之候也。”(《证治汇补·呃逆》),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均可导致呃逆的发生,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饮食不节、情志不和等也是引起呃逆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中风、恶性肿瘤以及术后引起的顽固性呃逆,中医辨证治疗充分体现了其优势,通过行气和胃、降逆止呕等治疗方法获效[5-7]。

本文入选的98篇文献中,统计治疗呃逆的中药共计149味,其中补虚补气药、理气药、化痰止咳平喘药 (温化寒痰药)、平肝熄风药 (平抑肝阳药)应用最多。根据用药规律研究,药物反证呃逆的主要病机为气逆、气虚、痰凝等,外在诱因以寒为主,故而根据中医“寒者热之”的原则,温化寒痰药的应用频次较高。

[1]张伯臾.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47.

[2]莫健平,莫松柳,黎奇才.丁香柿蒂汤加味治疗呃逆20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1(10):55-56.

[3]雷载权.中药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4]胡红波,钱长苏.丁香柿蒂在呃逆中的应用[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1(1):84.

[5]卢正海,吕建平,牟方波.加减旋复代赭汤治疗中风后呃逆22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9):1282.

[6]宋国平.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上消化道肿瘤病人顽固性呃逆50例[J].光明中医,2007,22(7):84-85.

[7]陈忠伟,程玲香.降逆止呃汤治疗呃逆69例[J].河北中医,2010,32(12):1785.

猜你喜欢

柿蒂肝阳病机
基于“肝阳虚”浅析肝癌发病机制※
汉代植物纹样之柿蒂纹
春季养肝发怒别超三分钟
丁香柿蒂颗粒提取工艺的优化
柿树夏季咋防柿蒂虫
老年痴呆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代谢综合征中医病机探讨
抑郁症肝阳虚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