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2011-06-09刘红梅

河北医药 2011年22期
关键词:汀钙阿托类药物

刘红梅

急性脑梗死是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目前已证实他汀类药物除有调脂作用外,还具有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等非调脂作用[1,2],具有脑保护作用。2009年7月至2010年4月,我科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100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3],并经颅脑CT/MRI证实,发病在24 h内。排除标准:(1)合并急慢性炎症、恶性肿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2)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3)发病前2个月内服用他汀类药物或对他汀类药物过敏的患者;(4)严重胃肠疾病或者有胃肠手术史,可能影响药物吸收者;(5)既往有脑部器质性疾病导致神经功能障碍者;(6)血清肌酸激酶(CK)>正常上限的3倍;(7)有出血性疾病,有脑出血史。将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63±8)岁;基底节梗死24例,放射冠梗死11例,脑叶梗死6例,脑干梗死4例,小脑梗死5例。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63±8)岁;基底节梗死25例,放射冠梗死10例,脑叶梗死7例,脑干梗死5例,小脑梗死3例。2组患者年龄、梗死史,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剂、降颅压、改善脑血循环及预防并发症等常规治疗,有血脂异常者仅予饮食控制或非他汀类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立普妥,美国辉瑞公司),睡前服用20 mg,连续服用 14 d。

1.2.2 监测指标:血脂的检测采用酶法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分别于治疗后第14天复查上述指标,检测各指标改变情况。

1.2.3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欧洲卒中评分(ESS)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4天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评分。

1.3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试验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试验前2组的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治疗后第14天TC、LDL水平比治疗前均降低(P<0.05),HDL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患者血脂的变化n=50,mol/L,

表1 2组治疗前、后患者血脂的变化n=50,mol/L,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比较,#P<0.05

组别TC LDL HDL对照组治疗前 5.9±0.7 3.5±0.7 1.5±0.4治疗后第14 天 5.9±0.7 3.5±0.69 1.5±0.5治疗组治疗前 5.9±0.7 3.5±0.7 1.4±0.4治疗后第14 天 4.6±0.7*# 2.3±0.7*#1.4±0.5

2.2 治疗前后ESS和BI评分比较 2组治疗前的ESS和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第14天2组ESS和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ESS和BI评分n=50,分,

表2 2组治疗前后ESS和BI评分n=50,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ESS BI治疗组治疗前 53±14 53±14治疗后第14天 76±18*# 69±26*#对照组治疗前 53±14 35±19治疗后第14天 65±17* 52±23*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发病率及致残率很高的疾病,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4]。他汀类药物,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是目前已知作用最强的降胆固醇药物,他汀类药物除降血脂以外,还有以下功能:(1)改善内皮细胞的血管舒缩功能,增强内皮细胞溶解纤维蛋白的能力;(2)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3)维持粥样斑块的稳定性;(4)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血流黏滞度;(5)增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5],增加缺血半暗带的血流灌注[6]。他汀类药物通过脑保护作用,减少附壁血栓形成,稳定易损斑块预防脑血栓。一项研究显示,通过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表明,服用他汀类可使卒中的相对危险性下降23% ~30%[7]。

他汀类药物通常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其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肝脏和肌肉的毒性,及时停药多可逆转。

1 刘丽艳,常焕显,王以翠,等.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中国全科医学,2010,13:3712-3714.

2 王雅锋,苏洪亮.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医学综述,2009,15:2188-2190.

3 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79-380.

4 菅鹏辉.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河北医药,2010,32:1421-1422.

5 刘志军,范生尧.他汀类药物预防缺血性卒中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3,11:260-262.

6 王成章,魏士贤.他汀类药物与脑卒中的研究进展.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6,8:251.

7 尤书德.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价素-6、-8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909-2910.

猜你喜欢

汀钙阿托类药物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探析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塞的临床观察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观察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
1例冠心病伴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钙引发的思考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致肌酶升高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