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途径补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分析

2011-05-15陈海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12期
关键词:铁剂铁蛋白补铁

陈 瑛 陈海娟 王 萍

新疆昌吉州人民医院肾病血液科 831100

缺铁性贫血(IDA)是指人体内用于制造血红蛋白的储存铁缺乏,红细胞生成减少所产生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贫血。其常见原因为:机体摄入不足和铁需要量增加;长期慢性失血引起铁丢失过多;胃肠道手术及慢性胃肠道疾患所致铁吸收不良。治疗原则为消除诱因,补充铁剂[1]。目前大部分应用口服补铁,但因起效慢,受胃肠吸收影响大,已不能满足患者对医疗的要求。故我科采用静脉补铁,研究此两种不同途径补铁方式的疗效差异及不良反应,为普及静脉补铁提供基础,同时可减少输血及输血量,从而起到了节约血资源和减少输血风险的作用。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1例病例来自于2009年10-2010年10月在我院肾病血液科的住院患者及门诊患者,均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三版中IDA的诊断标准[2]。具备以下条件之一:(1)胃肠道疾患所致的IDA,如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回肠炎、胃大切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妊娠呕吐等。(2)口服不耐受。(3)不易控制的慢性失血,失铁量超过肠道吸收量。(4)妊娠晚期及急需改善铁供应的手术前患者选入静脉补铁组(68例)。此外选入口服补铁组(53例)。

1.2 治疗方案 静脉补铁组随机给予蔗糖铁注射液或低分子右旋糖酐铁注射液。首先计算补铁量[3][总缺铁量(mg)=(150-患者HGB)×患者体重kg×0.33]。初始治疗需行小剂量测试:生理盐水20ml+蔗糖铁/低分子右旋糖酐铁注射液20mg静点,15min后如无反应则将余量静点,次日给予生理盐水 200ml+蔗糖铁/低分子右旋糖酐铁注射液200mg静点。之后,隔日1次行静脉补铁,生理盐水200ml+蔗糖铁/低分子右旋糖酐铁注射液200mg,直至总需铁量补足。期间注意浓度及速度;20mg最多稀释于20ml生理盐水中。蔗糖铁注射液100mg静滴>15min,200mg>30min。口服组给予口服硫酸亚铁片0.3g,3次/d。口服铁时均避免服用影响铁吸收的食物及药物。

1.3 疗效判定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前查全血细胞计数及五分类、网织红细胞计数、血清铁蛋白、总铁结合力、叶酸、维生素B12浓度测定。静脉组治疗3d后查网织红细胞计数,1周后查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计数及血清铁蛋白。2周后、3周后、4周后查血红蛋白及血清铁蛋白。口服组1周后查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计数及血清铁蛋白,2周、3周、4周后查血红蛋白及血清铁蛋白。期间监测肝肾功能。治疗后血红蛋白上升>15g/L为有效,血红蛋白达正常(男性>120g/L,女性>110g/L)为治愈[2]。

1.4 随访 口服组、静脉组均随访4周。随访资料来源于患者住院病历及门诊病历。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按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两组在年龄、性别、贫血程度及伴发慢性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本临床情况比较

2.2 总疗效 经治疗,两组中静脉组100%有效。口服组86%有效。4周后治愈率静脉组为59.38%,口服组为12.19%(P<0.05)。静脉组网织红细胞计数于补铁3d后显著升高,5~7d达高峰,上升速度明显快于口服组。静脉组补铁1周后网织红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口服组(P<0.001)。

2.3 两组患者血红蛋白及血清铁蛋白比较 见表2、3。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比较(g/L)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铁蛋白比较(μ g/ml)

2.4 伴发病与疗效的关系 对于伴发慢性病,如2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心脏病的IDA患者,口服和静脉补铁的效果均差于单纯性IDA患者。

2.5 不良反应 口服组有5例发生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9.4%,其中便秘2例,恶心、食欲减退3例,对症处理后好转。静脉组出现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2例头晕、头痛,1例过敏性皮疹,3例恶心、食欲减退,经对症处理后缓解。

3 讨论

缺铁性贫血(IDA)是全球性的营养缺乏病之一,也是当前人们最为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各类人群都可能由于不同原因造成体内铁不足或缺乏,并导致IDA。其对人体的智能、体格发育、免疫功能、消化吸收功能、劳动能力等均有较大影响,需要及时治疗,除病因治疗外,补铁也相当重要。临床上采取三种途径补铁:口服、肌肉注射和静脉输注。一般首选口服铁剂,但因其消化道不良反应和(或)患有胃病等原因,部分患者难以耐受导致口服受限,还有部分患者因消化道吸收差,口服铁剂无明显疗效;而肌内注射容易导致注射局部疼痛等不良反应,故静脉输注铁剂就成为这些患者可选取的补铁方法。笔者应用静脉铁剂治疗IDA,血红蛋白的上升幅度和速度均明显高于口服组,说明静脉铁剂治疗疗效优于口服组,但对于伴发慢性病,如2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心脏病的IDA患者,静脉补铁的效果差于单纯性IDA患者。目前我科所用两种静脉铁剂-蔗糖铁注射液与低分子右旋糖酐铁注射液两者疗效相比并无显著差异,而低分子右旋糖酐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蔗糖铁注射液略高。静脉铁剂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过敏反应,主要源于右旋糖酐,发生率为0.6%~2.3%[4]。其他不良反应有恶心、食欲减退、静脉炎、关节痛、肌肉痛、皮肤潮红、腹痛、腹泻。而蔗糖铁注射液是氢氧化铁与蔗糖的复合物,不含右旋糖酐,几乎无过敏反应,并且绝大部分通过网状内皮系统摄取,不沉积于肝组织,对肝功能影响小。

在本研究中笔者还发现网织红细胞计数和血清铁蛋白的变化对补铁疗效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到完全成熟之间的过渡细胞,是反应骨髓增生状态的重要指标,它的上升总是先于血红蛋白的上升,换言之,网织红细胞计数的上升是补铁治疗有效的早期表现。在本次研究中静脉组网织红细胞计数于补铁3d后显著升高,5~7d达高峰,1周后血红蛋白明显上升。而口服组网织红细胞计数于补铁治疗7d后上升,10d左右达高峰,2周后血红蛋白开始上升。血清铁蛋白代表骨髓储存的铁量,是判断缺铁的重要指标,单纯性IDA患者中血清铁蛋白(SF)<13μ g/ml,而合并肿瘤、慢性感染、结缔组织病及慢性肾衰等慢性病的IDA患者SF指标应<60μ g/ml[5],它可以在血象未发生改变时及时预测铁缺乏。补铁治疗的目标SF为200~500μ g/ml,笔者发现静脉组血清铁蛋白的上升速度及幅度明显优于口服组。静脉补铁常在2周左右达到目标值,3周后开始下降。而口服组在4周治疗过程中呈缓慢、持续上升,但远不能达目标值,故口服组在血红蛋白正常后仍需继续口服铁剂以补足储备量,而静脉组则无需。

综上所述,蔗糖铁治疗IDA疗效好,不良反应少,适用于中重度贫血患者临床输注,是一种良效的补铁制剂,适合普及应用。

[1] 杨晓凤,张素芬,张清媛.实用血液疾病治疗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8:1-5.

[2] 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3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82-89.

[3] 肖志坚.血液病合理用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7.

[4] 彭鹏,邹文蓉.蔗糖铁注射缺铁性贫血临床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13-14.

[5] 林果为,余润泉.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8-59.

猜你喜欢

铁剂铁蛋白补铁
孩子贫血能食补吗
补铁要科学
儿童轻度缺铁性贫血间歇补铁疗法的有效性研究
血清铁蛋白、IL-6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孕期补铁 莫入误区
菠菜:我是假冒的补铁高手
“天然抗生素”之乳铁蛋白
铁剂
——忌食
药师告诉您,补铁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口服铁剂有禁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