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泥鳅王姜林虎:偷师学艺一整年

2011-05-14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1年7期
关键词:泥鳅水产养殖

2004年,姜林虎参加高考,父亲帮他选择了一所省内院校。虽说是大专,但学满5年通过考核后,就能得个本科文凭。但姜林虎觉得这个事情不靠谱,“上5年大学花不少钱,自己5年搞养殖能赚钱不说,还能学点自己想学的东西。”

父亲搞了几十年的珍珠养殖,姜林虎从小耳濡目染,对水产养殖有兴趣,人生发展的路很多,未必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辛辛苦苦为儿子铺路,满指望他能成为大学生,跳出农门,父亲虽不情愿,但儿大不由爷,干脆让他放手一搏。

父亲养了400多亩河蚌,收获颇丰,姜林虎却看不上,珍珠卖价低,养殖周期长,他要养泥鳅。姜林虎要去考察市场。父亲也想锻炼一下儿子:“出门跟人家处事,什么规矩都不懂,到里面吃了苦以后,什么规矩都懂。”父亲不放心,请了做水产生意的好朋友杨留大陪着。杨留大决定带姜林虎去安徽。

杨留大交给了姜林虎一个任务——向经销商打听供货电话。姜林虎不解,水产市场里到处都写着泥鳅供苗电话。为什么不直接联系,还要问什么呢?杨留大说:“就是涉及到中间的利润问题,明的告诉你的,他已经加价了,要自己找,没有中间环节的就省了一笔。”

在安徽水产市场上转了几圈后,为了结识泥鳅经销商,姜林虎想出了所有能够亲近人的办法:“称呼好听一点,没事就站在那儿发发烟,攀攀关系。”“叔叔,这个泥鳅怎么这么大,我是外地的来这儿玩,泥鳅好不好吃呀,味道怎么样。”和经销商混熟了以后,姜林虎绕过中间商,得到了第一手货源。

根据供苗商的价格,以及参考一些养殖信息,姜林虎算出了养殖泥鳅可观的投入产出比。每亩水塘投入泥鳅苗1000公斤,收获时泥鳅如果长到2000公斤,按照每公斤卖22元计算的话,扣除成本,每年每亩水塘可以赚1万多元钱。

怎么养泥鳅,姜林虎觉得自己把握不大。水产养殖,最难的就是技术关。过了这个坎,赚钱是早晚的事儿。鱼苗撒下去,看不见摸不着,全凭技术和经验。姜林虎决定先拜师学艺,苏北、安徽、江西……每到一处,他就打听哪里有大的养殖场,然后找养殖基地边的一个小旅馆住下,整天磨蹭在别人的泥鳅塘边,又是递烟又是套近乎,主动当别人免费的“劳力”。金坛市一家泥鳅养殖场经理杨小平说:“这个泥鳅怎么养,一亩放多少,他喜欢问这些事,勤快,肯动脑筋,岁数不大,挺懂事。”

整整一年的偷师学艺,姜林虎不但学到了泥鳅养殖的技巧,而且对于泥鳅销售的整个环节、利润如何,也了解得一清二楚。他还将不同的养殖经进行比较鉴别,选择最优方案。做好了准备,姜林虎打算开始动真格的。

2007年7月,学成回家的姜林虎开始试验泥鳅养殖。到10月份,原本220条一斤的泥鳅苗已经逐渐生长到60余条一斤,泥鳅整整长了3倍多。

泥鳅慢慢长大了。可常州本地泥鳅消费量小,价格低,销路又成了一件愁事。连云港有一家韩国公司,每年大量收购泥鳅出口到韩国。他开车跑了400多公里找到了这家韩国公司,可看门的老大爷却把他拦住了:“办公室没有批准,任何人不许进。你打了老板电话再来说。”回到家的姜林虎心里始终惦记着那家公司。

11月,杨小平让姜林虎送自己去连云港见泥鳅收购商。开了5个小时的车,姜林虎本已疲惫不堪,可到了地方,他马上兴奋起来:正是那家韩国公司。韩国公司经理曹洄武发名片,姜林虎伸出手来拿,“他总不好意思不给我,然后我也拿了一张。”

交谈中,姜林虎了解到,韩国一年需要1.2万吨左右的泥鳅。姜林虎给曹洄武打电话,约他到常州收泥鳅。曹洄武说,如果产量达到5000公斤,将全部收购。

姜林虎非常兴奋。谁知,泥鳅突然死了。30多万元的泥鳅啊,姜林虎急得头皮发麻。姜林虎下水看个究竟:“一踩下去,全是那个硬硬的,开始以为是石头,后来摸出来全是蚌壳。”原来,泥鳅太多导致蚌缺氧死亡。蚌死后污染水质,泥鳅跟着死了。找到原因之后,姜林虎反而信心更大,同时也更小心翼翼。他投资了150万元,成立了常州市林虎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租用了更多的河塘准备大干一场。“多养点,数量大,客人比较信任。”

姜林虎每天早晨5点多就起床,先到河塘边仔细查看一番,白天还要配饲料,河底清淤、消毒、买泥鳅苗,一直要忙到很晚,“毕竟是自己的事业,我起早贪黑,利用一切时间工作。”姜林虎说。

又到了收获的季节,姜林虎约来了曹洄武。“别看年龄小,泥鳅养得倒是不错,产量也很大。每斤11元,我们全部收购。”曹洄武说。姜林虎收入160多万元。

努力了两年,姜林虎的泥鳅已经可以生长到10余条一斤,并销到了日本、韩国等地。

姜林虎养的泥鳅,死亡率低,每亩田能够赚到2-3万元。2009年初,在泥鳅10元/斤的情况下,姜林虎控制了销售,在14.4元/斤时,他及时出口到韩国整整一个集装箱,赚了15万元,被称为“泥鳅王”。2009年,国际市场的泥鳅滞销,而他的12.5万公斤的泥鳅还是供不应求。原来,他年前就分析到了市场信息,转销国内市场,通过杭州的销售商,销往全国各地。

姜林虎在自己120亩的水面开始试验疏密分开养殖泥鳅,成本低、收效高。奔牛镇、常州、台湾的泥鳅养殖人慕名找到了姜林虎,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姜林虎说,如果遇到养殖的任何问题,他会常年提供养殖经验。

猜你喜欢

泥鳅水产养殖
《金瓶梅》里的水产:餐桌上的游龙戏凤(下)
泥鳅笼
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 加快推进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工作
订单养殖能否促进农民增收
订单养殖能否促进农民增收
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特种养殖需做好市场研判
捉泥鳅
种植养殖 一技在手 轻松赚钱
会叫的泥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