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病人心理状态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

2011-05-14李桂珍

护理研究 2011年1期
关键词:精神压力糖化状态

王 炜,李桂珍,潘 喆

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导致糖类、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其治疗也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对病人的工作、生活、学习、社交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久之必然会使病人承受极大的精神压力,躯体的不适和精神压力的持续往往会带来一些心理障碍或精神症状[1],主要是抑郁、焦虑、失眠。在临床工作中,不仅要关注病人的血糖及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还应当注意病人的精神、情绪等问题,以维持疗效稳定[2]。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病人心理状态的影响,现介绍如下。

1 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9年1月—2009年12月太原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病人共76例,男40例,女36例,年龄 32岁~67岁,平均年龄57.7岁。入选标准:①符合WHO糖尿病分型和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病人;②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均≥50分;③既往无精神病病史及精神病家族史;④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能独立完成量表检查;⑤无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严重的心肺疾病及其他内分泌疾病。

1.2 方法 应用SAS、SDS[3]测定病人的心理状态,之后对病人进行心理干预及常规治疗,然后再进行测评,同时测定干预前后糖化血红蛋白,并对SAS、SDS评分及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比较,采用 t检验。

心理干预方法:①心理支持疗法,由经治医师、主管护士担任,热情诚恳,关心体贴病人,取得病人的信任与合作,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予以疏导、解释、支持、安慰、帮助、鼓励等措施,减轻或消除负性心理状态,引导病人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②举办糖尿病基础知识、饮食控制、血糖监测、预防低血糖的方法及低血糖的处理措施等知识讲座,每周2次;行床旁单个教育指导,纠正病人的错误认识;每人持有一本DM知识手册和一套根据自己的情况制订的饮食方案,出院后电话随访同时进行心理疏导。③放松疗法,如听自己喜欢的音乐等。3个月后对病人心理状态进行重新评估。

2 结果

2.1 2型糖尿病病人干预前焦虑、抑郁情况 SAS、SDS评分与国内常模[4]比较,明显高于国内常模,提示2型糖尿病病人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高于国内正常人群,见表1。

表1 2型糖尿病病人心理干预前SAS、SDS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s)分

表1 2型糖尿病病人心理干预前SAS、SDS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SAS SDS 2型糖尿病病人 76 60.81±6.33 63.74±11.20常模[4] 1 158 37.30±12.60 42.00±12.56 t值 16.23 15.09 P <0.01 <0.01

2.2 2型糖尿病病人干预前后SAS、SDS评分及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情况(见表2)

表2 2型糖尿病病人心理干预前后SAS、SDS评分及糖化血红蛋白比较(±s)

表2 2型糖尿病病人心理干预前后SAS、SDS评分及糖化血红蛋白比较(±s)

时间 SAS分SDS分糖化血红蛋白%干预前 60.81±6.33 63.74±11.20 8.79±3.14干预后 47.80±5.75 46.40±9.19 6.47±2.19 t值 17.28 16.34 11.20 P <0.01 <0.01 <0.01

3 讨论

目前2型糖尿病尚无根治方法,是一个需要长期控制饮食、医院随诊、检测血糖并应用药物治疗的疾病。随着糖尿病病人的逐渐增多,并发症的出现给病人带来极大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不良的心理状态可能导致血糖升高,对疾病产生不利影响[5]。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可导致血糖进一步升高,同时引起并发症的发生。心理干预的目的主要是改善病人的精神状态,从而提高病人的依从性,进一步控制血糖[6]。

本研究结果提示,2型糖尿病焦虑、抑郁状态病人并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心理状态,并使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因此,在糖尿病临床治疗过程中常规降糖治疗必不可少,包括心理干预在内的综合治疗可使病人获益更大。

[1]Lustman PL,Clouse RE,Irakawi A,et al.T reatment of majo r depression in adults with diabetes:A primary care perspective clinical diabetes,1997,15:122.

[2]张玲.浅谈糖尿病与肥胖患者的健康教育[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5,14(1):67-68.

[3]张明园.精神科量表评定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4-41.

[4]刘研,李成乔.心理干预对初诊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7,30(4):326.

[5]荣伟华,孙爱东,肖青.改进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教育模式[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5,24(6):298.

[6]孙兆丽,赵婷婷,郎素琴.糖尿病病人的心理特点分析及心理疏导对策[J].全科护理,2009,7(1A):50-51.

猜你喜欢

精神压力糖化状态
状态联想
一张图就能自测精神压力?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米酒酿造的糖化条件优化
怎样控制精神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