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13例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2011-05-14郭树英

护理研究 2011年23期
关键词:输液静脉病人

郭树英

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临床工作中随时都可能遇到输液反应的发生,而输液反应的出现对病人的身心均有损害,不利于治疗,严重者可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现将我科2005年—2009年出现的输液反应总结如下,以将输液反应的发生减少至最小限度。

1 一般资料

2005年—2009年我科静脉输液病人中出现输液反应113例,其中男63例,女 50例;成人 92例,小孩 21例,年龄最大81岁,最小8个月。轻度输液反应仅有畏寒、轻度发热、红色皮疹,休息或停止输液即可恢复;中度输液反应有畏寒、寒战、发热、哮喘、呼吸困难等,应用抗过敏及解热药物,约1 h后症状可缓解;重度输液反应可出现抽搐、惊厥、昏迷,甚至可因循环、呼吸骤停而死亡。我科5年来输液过程中无一例因输液反应致死。

2 输液反应的原因

输液反应的发生与药品质量有较大关系,可能与制作工艺、流程、纯度有关[1]。如中药水剂双黄连静脉输注时输液反应发生较多,后改为粉针剂静脉输注,未再发生输液反应;利巴韦林静脉输注后亦出现变态反应,更换生产厂家和批号后再使用未发生输液反应;有些输液反应与滥用药物有关,特别是滥用抗生素,发生输液反应的几率增高,部分病例急于求成,使用剂量过大引起;有些输液反应与操作不规范有关,个别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无菌操作不按正规要求,在配制皮试液、输液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从而导致输液反应明显增多。输液反应与年龄无大的关系,个别病人体质虚弱,输液后可出现输液反应,也有个别病人无任何原因出现,可能与个体差异有关。夏季气候炎热,药物在搬运、贮存过程中可能产生微量致热原,引起输液反应;夏季治疗室内细菌培养菌落数明显多于其他季节。寒冷季节因液体温度低引起输液反应偶可见到。此外,在冬春季交替之际,输液反应发生增多,可能与气候冷热交替、易刮风、风沙大、病人自身调节能力下降等因素有关。详见表1~表3。

表1 不同药物引起输液反应情况比较 例(%)

表2 不同年龄病人输液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表3 不同季节输液反应比较 例(%)

3 输液反应的治疗

轻度反应,嘱其卧床休息,服用抗过敏药物、解热药物均能使症状缓解;中度反应,使用抗过敏药物,如地塞米松注射液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或异丙嗪注射液肌内注射,保暖、吸氧、降温等措施,抽搐惊厥者适当应用镇静药物,可使病情缓解;重度输液反应,应给予抗体克、抗过敏等药物治疗,亦要防止心、肺、脑、肾衰竭。出现脑水肿者可用脱水药物,会厌水肿、呼吸困难者可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防止窒息。

4 输液反应的防范措施

①过敏体质者或曾经发生过输液反应者,在用药前要详细询问过敏史,少用或慎用有过敏史的药物,也可在输液前给予口服或肌内注射抗过敏药物,防止输液反应的发生[2]。②首剂静脉输注时,应选择医疗条件好且具备抢救条件的医疗单位,以备发生严重输液反应时抢救。③选择有效抗生素,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用药剂量,既避免药物浪费,又避免输液反应的发生。④药物使用时应现配现用,准时准量,首次输液时应加强观察,若病人出现不适及早给予对症处置。⑤药物配制、皮试、注射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范的要求进行,加强无菌观念,尽量减少药物变态反应的发生[2]。⑥对体质虚弱的病人,可将液体适当加温,情绪不稳定的病人多做心理护理,宣传防病治病知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⑦治疗室、病区应定期清洁,紫外线照射消毒,减少空气污染,定期进行治疗室及病区细菌培养,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通过以上措施,输液反应发生率逐渐减少,病人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从而赢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李小萍.基础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66-270.

[2]陈芳,米志玲.42例老年病人输液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10,8(10B):2650-2651.

猜你喜欢

输液静脉病人
谁是病人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病人膏育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颈枕输液袋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