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穴贴压配合背部膀胱经排罐治疗慢性失眠疗效观察

2011-05-06李建萍张慧何培达

上海针灸杂志 2011年4期
关键词:耳穴贴压失眠症

李建萍,张慧,何培达

(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上海 200031)

耳穴贴压配合背部膀胱经排罐治疗慢性失眠疗效观察

李建萍,张慧,何培达

(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上海 200031)

【摘要】目的 观察耳穴贴压配合背部膀胱经排罐治疗慢性失眠的疗效。方法 将64例慢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耳穴贴压配合背部膀胱经排罐的方法,隔日1次;对照组每晚口服安定。两组治疗20 d后观察疗效,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表评分并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PSQI评分表明,两组治疗慢性失眠均有效(P<0.05),并且在日间功能的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耳穴贴压配合背部膀胱经排罐治疗失眠有较好的疗效,并且在日间功能的改善方面优于西药安定。【关键词】 耳穴贴压;拔罐;失眠症

失眠是指在合适的睡眠环境中不能进行正常睡眠,绝大多数患者为病程6个月以上的慢性失眠[1]。Roth[2]调查发现约10%~15%成年人患有慢性失眠。慢性失眠不仅降低生活质量,影响工作效率,而且增加事故隐患,增加精神疾病危险。西药治疗失眠多以镇静安眠类药物为主,副反应大,依赖性强,易耐受。耳穴贴压配合背部膀胱经排罐治疗慢性失眠有其独到之处,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4例全部为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患者,将入选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通过查看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男24例,女40例,观察期间脱落4例患者,治疗组2例,对照组2例,均因失去联系而脱落,实际完成60例,男23例,女3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参照“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草案)”[3]制定诊断标准。①有失眠的典型症状,入睡困难,时常觉醒,睡而不稳或醒后不能再睡,晨醒过早,夜不能入睡,白天昏沉欲睡;睡眠不足6 h;②有反复发作史6个月以上。

1.3 纳入标准

失眠时间>6个月,并符合下列条件者。①主诉睡眠生理功能障碍(睡眠中断或睡眠时间减少引起的睡眠障碍);②白日疲劳、头胀、头晕等症状系由睡眠障碍干扰所致;③年龄在18周岁以上、70周岁以下者。

1.4 排除标准

①凡是全身性疾病如疼痛(神经痛、关节痛等)、发热、咳嗽等,以及手术或外界环境干扰因素引起者;②年龄在18周岁以下或70周岁以上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合并有心血管、肺、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精神病患者;④仅有睡眠量减少而无白日不适(短睡者),不视为失眠;⑤凡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和判断者。

1.5 中止和剔除标准

根据中止、剔除标准对部分收纳的患者予以中止和剔除,并认真记录中止和剔除的原因及与临床研究的关系。①不能坚持治疗者;②未按治疗方案执行者;③出现严重不良事件/不良反应的受试者;④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其他并发疾病或病情恶化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耳穴贴压

耳穴取神门、皮质下、心、肝、脾、肾、枕、神衰点。将王不留行籽用胶布贴压耳穴,每次取一侧耳穴贴压,左右耳交替,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嘱患者每天自行按压3~5次,睡前加强按压,每次每穴按压10次。详见图1。

2.1.2 背部膀胱经排罐疗法

令患者取俯卧位,根据患者的胖瘦、体质的强弱及部位,选用大、中、小号火罐,用闪火法沿患者脊柱两侧从颈椎到骶椎密排群拔,留罐5~10 min。详见图1。

图1 耳穴贴压及背部排罐

耳穴贴压后,再行背部排罐疗法,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0 d。

2.2 对照组

给予口服地西泮片(安定)5 mg(上海九福制药厂生产),每晚1次,治疗20 d。

2.3 观察指标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表[4]评定,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等。每个成分按0~3分计分,累计各成分得分为PSQI总分(0~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评定。

痊愈 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在6 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者。

显效 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 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者。

有效 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 h者。无效 治疗后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反加重者。

3.2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前后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由表2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比较,χ2=4.2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表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n(%)]

3.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 (±s,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 (±s,分)

注:组内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项目 治疗前 治疗后睡眠质量2.25±0.43 1.29±0.651)治疗组(n=30)入睡时间2.54±0.51 1.22±0.611)睡眠时间2.33±0.39 1.21±0.561)睡眠效率1.96±0.46 0.53±0.611)睡眠障碍1.65±0.23 1.01±0.471)日间功能2.61±0.62 1.05±0.371)2)总分 13.7±3.35 5.78±2.421)睡眠质量2.31±0.53 1.06±0.581)对照组(n=30)入睡时间2.63±0.49 1.23±0.511)睡眠时间2.44±0.61 1.64±0.461)睡眠效率1.86±0.37 0.71±0.431)睡眠障碍1.88±0.29 0.98±0.421)日间功能2.49±0.54 1.86±0.521)总分 13.6±3.41 6.08±2.891)

由表3可见,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的PQSI各项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耳穴贴压配合背部膀胱经排罐能有效改善慢性失眠的各种症状。对照组治疗前后PSQI各项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安定也能改善慢性失眠的各种症状。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在日间功能的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耳穴贴压配合背部膀胱经排罐在有效改善慢性失眠的各种症状方面达到了西药安定的疗效,并且在日间功能的改善方面优于西药安定。

4 讨论

失眠的发病机制与睡眠-觉醒周期密切相关。比较公认的机制认为脑干的中缝核、孤束核能诱导睡眠的发生,而脑桥背内侧被盖的篮斑头部对维持觉醒起作用。视交叉上核是体内基本的生物钟,它包含了自我维持昼夜节律的振荡器,可以使内源性的昼夜节律系统和外界的光暗周期相耦合。丘脑也是参与睡眠与觉醒节律的重要结构之一,包含了诱导睡眠和引导觉醒两种调节机制。大脑皮质作为体内的高级中枢,其产生的意识活动对睡眠觉醒节律有一定影响。上述神经生理功能的抑制作用减弱或易化作用增强,以及参与其中的神经解剖结构发生病理性改变,都可以导致失眠症的产生[6]。

失眠属中医学“不寐”范畴,多因阴阳不交、营卫不和、气血亏虚、脏腑功能失调所致。耳针疗法为微针疗法中的一种,《内经》中所记述的经脉循行分布说明耳与经脉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十二经脉循行中,六阳经分别入耳、上耳前、至耳上角;六阴经虽不直接与耳发生联系,但均通过其经别与阳经相合而间接上达于耳。故《灵枢·口问》:“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所以贴压耳穴神门、皮质下、心、肝、脾、肾、枕、神衰点,通过经络作用,调理阴阳营卫脏腑气血,使失眠改善[7,8]。

现代医学认为,耳廓与人体各部存在着一种生理的内在联系,临床观察证明,当人体的某部或脏腑发生病变时,在耳的特定“反应点”会出现压痛[9]。耳廓不仅有颈上部脊髓节段来的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的支配,而且有来自5、7、9、10四对脑神经的分支分布,而7、9、10脑神经是脑神经中神经纤维成分最复杂的神经。作用于耳穴的良性刺激传入冲动,传至相关神经核,使之发生生态抑制,从而阻滞了原来的病理性传入冲动,产生强烈兴奋,按优势原则,使邻近原有的病理兴奋灶被抑制,而代之以正常的生理调节,从而使病患减轻或消失[10,11]。从现代医学耳部解剖及生理功能结合失眠的发病机制,揭示了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的机理。

脏腑与人体背部足太阳经的背俞穴经气相通,通过背俞穴可以治疗相关的脏腑病症,也可以治疗与脏腑相关的五官九窍之病症。应用背部排罐疗法可以使足太阳经顺畅,脏腑气机条达,机体内脏、各系统及众多器官的功能的营卫气血运行条畅,失眠得到改善。

同时,背部区域与脊神经和交感神经有密切联系,其深层就是分布于脊柱两侧的交感神经节。拔罐效应可以兴奋不同的神经纤维,产生多种生物电活动,一方面将冲动传至中枢的不同水平,经整合后再沿下行纤维传出,调节相关内脏组织的功能;另一方面,可通过局部反射弧而发挥调节作用[12]。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诠释背部排罐疗法改善失眠的机理。

总之,耳穴贴压配合背部膀胱经排罐治疗慢性失眠总有效率优于口服西药安定;在有效改善慢性失眠的各种症状方面达到了西药安定的疗效,并且在日间功能的改善方面优于西药安定。

参考文献

[1]田海军,黄流清,赵忠新.慢性失眠的评价和治疗[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6,27(5):538-540.

[2]Roth T. New developments for treating sleep disorders[J]. J Clin Psychiatry, 2001,62(Suppl10):3-4.

[3]赵忠新,潘集阳,季建林.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草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2):141-143.

[4]刘贤臣,唐茂琴,胡蕾,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29(2):103-107.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0-23.

[6]徐志鹏,陈文军,黎红华,等.失眠症的研究与治疗[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2):151-153.

[7]HUANG Qin-feng. Exploration of the Clinical Regularity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reatment for Insomnia[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10,8(1):12-16.

[8]YUAN Xia.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Acupuncture plus Auricular Point Sticking in Treating Insomnia[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10,8 (5):302-303.

[9]尉迟静.简明耳针学[M].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1987:5.

[10]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1124.

[11]丁宇婷.针刺加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50例[J].上海针灸杂志, 2001,20(6):20.

[12]严隽陶.推拿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80.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5-0957.2011.04.230

文章编号:1005-0957(2011)04-0230-03

收稿日期2011-02-10

作者简介:李建萍(1966 - ),女,副主任医师,硕士

Observations on the Efficacy of Auricular Point Plaster Therapy plus Aligned Cupping on Dorsal Bladder Meridians in Treating Chronic Insomnia

LI Jian-ping, ZHANG Hui, HE Pei-da. Shanghai Xuhui District Central Hospital,Shanghai 20003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auricular point plaster therapy plus aligned cupping on dorsal bladder meridians in treating chronic insomnia. Methods Sixty-four patients with chronic insomnia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auricular point plaster therapy plus aligned cupping on dorsal bladder meridians, once every other day. The control group took diazepam quaque nocte. Both group were treated for 20 days as a cours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evaluated by use of 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and reference to Guidelines for Clinical Studies on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and New Drugs. Results The total efficacy rate was higher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pre-post-treatment PSQI score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therapeutic effect on chronic insomnia in both groups (P<0.05). Daytime dysfunction improved mor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s Auricular point plaster therapy plus aligned cupping on dorsal bladder meridians has a better therapeutic effect on chronic insomnia. It is superior to Western drug diazepam in improving daytime dysfunction.

[Key words]Auricular point plaster therapy; Cupping; Insomnia

猜你喜欢

耳穴贴压失眠症
神门、三阴交配伍对失眠症睡眠质量和血清GABA、5-HT的影响
新九针治疗失眠症验案1则
穴位注射联合耳穴贴压对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穴位注射联合耳穴贴压对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电针加耳穴贴压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不同中医方法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比较
瑜伽结合耳穴贴压法对女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实验研究
浅谈蒙医诊治失眠症
蒙药结合艾灸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失眠症3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