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毛兔魏氏梭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2011-04-13衣服德,冯永胜,江

山东畜牧兽医 2011年12期
关键词:长毛兔病兔魏氏梭



长毛兔魏氏梭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衣服德 冯永胜 江 科 (山东省青岛市畜牧兽医研究所 266100)

兔魏氏梭菌病主要是由A型魏氏梭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以急性水样腹泻和高死亡率为特征的胃肠道传染病,在养兔场和散养户中时有发生,是养兔生产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危害养兔业的发展。笔者曾诊治一长毛兔病例,现将诊断和治疗心得总结如下。

1 发病情况

2011年4月,青岛市某养殖户饲养的420只长毛兔,52~90日龄,突然发病,急性水样腹泻,并出现死亡,未及治疗即死亡。随后兔群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有的食欲废绝,死亡率上升,每天死亡20~25只不等,3d内死亡63只,死亡率为15%。发病后迅速投喂强力霉素、磺胺二甲嘧啶、庆大霉素等抗菌药物治疗,均未见效,前来就诊。

2 临床症状

本病发作突然,病程短,开始死亡的兔未发现明显的异常现象,有的早上吃食正常,中午活动自如,下午便突然死亡;有的在前1d饮食和活动均无异常,第2天早晨发现已死在兔笼里。有些病兔精神沉郁,食欲不佳或绝食,眼半睁半闭,腹部膨胀,最后口吐白沫,痉挛而死。发病初期粪便变形变稀,但很快排带血、胶胨样或黑褐色、腥臭味水样粪便,肛门周围、后肢及尾部被毛被稀粪污染。病兔在水泻的当天或次日即死亡,通常在几小时内死亡。

3 病理变化

剖检病兔5只,死兔8只,主要变化在肠胃。剖开腹腔后,多数病例胃内充满内容物和气体,腥臭味,胃底黏膜脱落,并有出血和大小不等的黑色溃疡;肠黏膜呈弥漫性充血或出血,小肠充有气体,肠壁薄,盲肠和结肠内充满气体和黑绿色稀粪便,有腐败臭味,大肠浆膜和黏膜充血、出血,空肠和回肠充有大量的胶胨样液体和气体;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肝脏稍肿、质地变脆,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脾呈深褐色,肾脏瘀血,膀胱积有茶色尿液。肺充血、瘀血。心包积液,心肌松弛膨大,心外血管怒张,呈树枝状充血,心内、外膜散布小出血点。个别鼻腔有黏液,气管中有血色泡沫。

4 实验室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可初步诊断为魏氏梭菌病,但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诊断。

4.1 镜检 取病死兔空肠内容物、肝脏制成触片,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可发现大量单个或双链排列、有荚膜、两端钝圆、粗大的革兰氏阳性杆菌。

4.2 分离培养 无菌取病死兔空肠内容物、肝脏,接种于肝片肉汤中,在37℃恒温培养5 h后,培养液变得混浊,产生大量气体。培养液革兰氏染色,镜检结果相同。此外,在肝片肉汤厌气培养20~24 h后,将培养液划线接种于葡萄糖鲜血琼脂平板上,经37℃厌气培养20~24 h后在血琼脂平板上见有双溶血圈的圆形、边缘整齐、表面光滑隆起、直径约2 mm的淡灰色菌落。

4.3 生化试验 能分解葡萄糖、乳糖、麦芽糖、蔗糖和果糖,产酸产气,不发酵甘露醇,产生硫化氢。

4.4 动物试验 取病死兔空肠内容物,用生理盐水1:1稀释,8000r/min离心15min,取上清液0.5ml尾静脉注射小鼠3只;同时用其上清液与A、B、C、D型魏氏梭菌抗血清1:1混合,置37℃温箱内作用40min后,分别腹腔接种小鼠3只,0.5ml/只,24h内除A型血清组全部健活外,其他各组全部死亡。上述试验,可确诊为A型魏氏梭菌病。

5 治疗措施与效果

治疗原则:对症治疗、防止脱水、中和毒素、抗菌消炎。早期应注射抗A型产气荚膜梭菌病血清,每只兔静脉或皮下注射4ml/次,辅以5%葡萄糖盐水补液,消除脱水症状。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丁胺卡那霉素、氟苯尼考高敏,庆大霉素、阿莫西林低敏。应用高敏药物10%氟苯尼考1g/kg精料全群投喂,连用5d;丁胺卡那霉素20~40mg/kg体重肌注,2次/d,连用5d。脱水严重病兔腹腔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20~50ml/只。

同时进行严格消毒和隔离措施后,长毛兔的病情很快得到控制,3d后停止死亡,兔群采食量增加,1周后兔群恢复健康。

6 防制措施

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疫苗免疫,颈部皮下注射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菌苗,断奶兔1ml、成年兔2ml,免疫期4~6个月,以后每隔4~6个月免疫1次。加强防疫消毒,消除病原。

加强饲养管理,合理搭配精粗料,减少应激因素,严格控制饲料卫生,防止饲料变质和被病菌污染。对易发病品种和易发病阶段注重预防。

(2011–08–27)

S858.291

B

1007-1733(2011)12-0035-01

猜你喜欢

长毛兔病兔魏氏梭
家兔夏管防“三泻”
长毛兔催毛技术
猪魏氏梭菌病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及防控
猪魏氏梭菌病的防治
养好长毛兔老手来教你
试析兔球虫病诊断与治疗方法
一例种母猪魏氏梭菌病的诊治措施
喂养长毛兔的三诀窍
一例兔痒螨病的诊治报告
古田县兔魏氏梭菌病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