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养鸡的几个误区及对策

2011-04-13

山东畜牧兽医 2011年12期
关键词:养鸡户雏鸡鸡舍



浅谈农村养鸡的几个误区及对策

李 红 (山东省莱芜市畜牧兽医局 271100)

商品鸡的育成率和产蛋率是养殖业取得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也是养殖户最为关心的问题。目前,部分农村养殖户经济效益偏低甚至亏本,除市场因素外,与养殖方面存在的几个误区有很大关系。下面谈几点看法:

1 良种意识不强

农村部分养殖户对于雏鸡的选择,主要考虑价格便宜,而雏鸡是否良种,仅限于雏鸡的外表,通过雏鸡的精神状态、叫声、脐孔闭合程度等外部特征来鉴别雏鸡的好坏,虽然是雏鸡最基本的外在条件,但是决定鸡生产性能的往往是雏鸡的内在因素――鸡的品种、疾病,母源抗体。特别是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这种内在因素表现的越来越重要,它将直接影响鸡群日后生长速度、成活率和免疫的效果。如一些小孵化作坊,没有自己的种鸡场,种蛋来源多家不同的养殖户或到一些种鸡场调剂种蛋来进行孵化,母源抗体不一致,再加上消毒不严格,虽然价格便宜,但鸡苗的质量得不到保障,鸡苗大小不一,往往带有传染病,因此,在选购鸡苗时,一定要到有种苗生产许可证的有资质的正规厂家选购。如临床上常遇到的鸡白痢,就是因为鸡苗感染沙门氏菌而引起的。这主要是由于种鸡场沙门氏菌净化不彻底经种鸡垂直传播、种蛋消毒不严格造成的。

2 不重视消毒

消毒是杀死鸡舍、运动场、食具、用具等体外病原微生物的一种方法,也是消灭传染病、保持环境卫生、保证鸡只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现在部分养殖户的消毒意识非常淡薄,有的1周消毒1次,有的2周消毒1次,有的甚至是整批鸡1次也不消毒。许多农户鸡舍内窗户、屋梁、墙壁等处灰尘厚,结满蜘蛛网,各种病原微生物大量聚集;有的农户养鸡时,虽然也消毒了,但药物浓度配制不当,随意性很强,达不到应有的消毒效果;还有的农户大鸡、小鸡一人饲养,造成交叉感染。另外,养鸡户之间互相串门走动现象比较普遍,一家鸡生病了相互间帮助看看,人为增加了条件致病菌如大肠杆菌、支原体病在养殖户中的发病几率,导致疾病传播。这也是农户养鸡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农户养鸡一定要增强消毒意识,高度重视消毒环节。鸡舍内使用的衣服、鞋帽不要穿出鸡舍外,进出鸡舍随时更换。进鸡以后要选择对鸡无伤害、针对性强、消毒范围广的消毒药物,并严格按照说明书的用法和用量使用,以确保鸡体安全和消毒有效。此外,为防止产生耐药性,消毒药要经常更换种类,并交替使用。

3 过分依赖疫苗

有的农户认为,鸡注射了疫苗后百病皆无,万事大吉,因而放松饲养管理,忽视平时药物预防和消毒。病死鸡在河沟、路边、房前屋后乱扔现象严重,有的干脆直接扔给在鸡舍前看家护院的狗,人为造成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和流行,给养鸡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我国的养殖业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由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的。最初是由于养殖密度小,疫苗种类少,再加上市场需求较大,广大养殖户将大多数精力放在养殖上面,忽视了对疫苗的防治,逐渐形成了重效益轻防治的观念。即使由疫病发生,由于症状典型,种类单一,疫苗免疫好药物治疗效果比较明显,使养殖者认为依靠疫苗和药物就能够控制疫病的发生。当养殖业发展到高度密集化的今天,事实证明这样的看法都是极端错误的。所有预防疾病的疫苗等生物制品都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单一性,仅能对某种特定传染病起到一定预防作用,抑制病原在机体内的繁殖,降低发病风险,并不能够阻止病原侵入机体或消除病原,完全控制疾病的发生,这也是病原污染严重的地区,免疫失败时有发生的重要原因。例如鸡新城疫疫苗只对新城疫这一种传染病有预防作用,面对其它传染病、寄生病和细菌病等无效。而疫苗又有免疫保护期,时间长了保护力下降,照样发病。给鸡免疫,免疫程序很关键。首先,在免疫程序的制定上,免疫程序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些养殖场,特别是小型养殖场,不根据本场或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免疫程序,而是照搬照抄其它养殖场或教科书上的免疫程序,结构导致免疫效果不理想。最好能由所购鸡苗的鸡场提供防疫程序,再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疫苗,有条件的可进行抗体监测,根据抗体水平确定免疫时机。

4 重治疗轻预防

在家禽的饲养过程中不注重预防,“防重于治”的理念没有落实到日常的生产中去,很少将钱花在消毒、预防性投药上,往往导致家禽发病严重、死亡数量较多,损失惨重。如有的养鸡户为了减少麻烦,以多联苗代替单苗,使免疫效果不理想;还有些农户不注重饲养管理,密度过大,温度时高时低;有的在育雏阶段过分注重温度,忽视湿度,导致鸡舍内湿度太低,雏鸡卵黄吸收不良,呼吸道疾病频发,引起雏鸡生长缓慢或死亡,给养鸡业带来损失。因此搞好饲养管理和防疫工作,保证鸡群健康,才是养好鸡的前提。

5 用药泛滥

(1)有不少养鸡户一遇到鸡发病,凭自己的经验自行盲目用药,从而贻误了病情,增加了成本。(2)有的养鸡户超大剂量用药,认为药量越大,治疗效果越好,这样做就给以后的养殖留下隐患:①容易造成鸡只急性或慢性中毒。如痢特灵、敌百虫等药物,其治疗量和中毒量很接近,用量稍大就会引起急性中毒,造成损失。②超大剂量用药,在杀灭有害菌的同时,也杀死了肠道内的有益菌,造成肠道菌群失调;有的还易造成肝脏、肾脏的损害,导致代谢紊乱,影响鸡只正常生长、发育。③容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种光谱抗菌药,一度在治疗疾病中担任主角,但如今因它的广泛使用,已使很多种细菌对其产生了耐药性,给防治带来困难,甚至造成重大损失。④有的过分迷信抗菌药物,饲料中不离药,把抗生素当成“灵丹妙药”,人为地造成用药成本加大,增加了养殖成本。据统计十年前育成一只鸡,其疫苗、药品成本要在1元左右,有的甚至更高。(3)不讲究用药疗程,盲目更换药物。在农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是一种药物刚刚使用1~2d刚产生疗效就停药了;二是一种药物才使用了1~2d,没看出明显效果就急于换药,结果前者造成疾病的严重发生,后者造成疾病难以控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对于疾病,首先要做出正确判断,有条件的可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然后对症施治,用足疗程,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6 不重视饲料营养

在整个饲养阶段,饲料成本占整个养殖成本的75%左右。由于饲料成本较高,所以养殖户想尽一切办法来降低饲料成本,比如不合理配料,使用低廉的饲料原料等。当市场形势较好时,所用的饲料质量也高;当市场低迷时,饲料质量也随之降低,从而使鸡体体质下降,易发病,从而增加了鸡群的死淘率,对生产造成很大影响。其实,在环境条件、日常管理、鸡群保健、饲料营养等影响生产性能的因素中,饲料作为一项基本条件,是鸡群发挥生产性能的基础。优质、全面、合理的饲料往往能发挥鸡群最大的生产潜能,从而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这就要求养殖户在购买预混料、浓缩料或是其他原材料时,一定要抓住原料质量,做到优质优价,保证鸡群全面、合理的营养。

7 不注重运用科技成果

墨守陈规、经验主义是养殖户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对于一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总要等别人试出结果,尝到甜头后才纷纷效仿,错失养殖过程中降成本、增效益的机会。畜牧业作为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如何趋利避害,引导农民科学健康养殖是畜牧兽医工作 者的头等大事,也是使养殖业步入良性循环的重要举措。

(2011–11–07)

S831.4

B

1007-1733(2011)12-0013-02

猜你喜欢

养鸡户雏鸡鸡舍
鸡舍消毒程序小结
鸡舍消毒程序小结
夏季严防雏鸡中暑
印尼养殖户免费送鸡
鸡舍
优选雏鸡四法
雏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雏鸡磺胺类药物中毒的诊治
肉鸡啄羽咋回事
SPF鸡舍建设工程设计与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