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猪场环境控制 提高养猪生产水平

2011-04-13孟昭强

山东畜牧兽医 2011年12期
关键词:生产区屋顶光照



加强猪场环境控制 提高养猪生产水平

孟昭强 (山东省东阿县畜牧兽医局 252201)

随着养猪生产向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加强猪场的环境控制已成为发挥养猪生产潜能、提高猪场生物安全水平、增加养猪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猪场的环境包括猪场的选址、规划、布局等猪舍外环境和温度、湿度、光照等猪舍内环境,本文从外环境和内环境两个方面对猪场舍的环境控制措施进行阐述。

1 科学规划猪舍的外环境

1.1 场址的选择

猪场的选址必须遵循社会公共卫生和兽医卫生准则,使其不致成为周围社会的污染源,同时也注意不受周围环境的污染。中小型猪场距居民区或其它养殖场(养殖小区)至少应500m以上,大型养猪场应在1000m以上。距主要公路、铁路应在500m以上,一般道路也应在100m以上。猪场的地势要高并且干燥,背风向阳,地势平坦,在坡地建场时,坡度最大不宜超过25%,有条件的地区最好选择沙壤土建场,沙壤土透水、透气性好,场区地面能经常保持干燥,有利土壤的自净和猪的健康。猪场的水源要充足,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同时,猪场还应充分利用自然的地形地物,林带、山岭、沟渠等作为场界的然防疫屏障,以利于提高猪场生物安全水平。

1.2 猪场布局

根据场内的地形、水源、风向合理安排各类建筑,做到布局整齐、紧凑,便于操作,一般将猪场分为生产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三部分。生产管理区包括办公区、饲料加工车间、料库等,生产管理区在地势上应高于生产区,并在其上风区,并与生产区隔离;生产区是猪场的主体,其中公猪舍应在生产区的上风区,与母猪舍相隔一定距离,之后依次安排生长猪舍、育肥、猪舍,每栋猪舍间距应在10m以上;隔离区是新引进猪、病猪隔离观察和废弃物处理的区域,包括兽医室、隔离猪舍、粪污处理设施等,应安排在猪舍的下风区地势低处,并距生产区50m以上。为防止疫病传入,猪场大门要设置与门同宽,长4m,深0.3m以上的消毒池,生产区入口要设更衣消毒室,内设消毒池和紫外线灯。各养殖栋舍出入口设置消毒池或消毒垫。场内道路要净道、污道分设。

1.3 猪场的防护和绿化

猪舍四周应建较高的实体密封围墙,有条件还可建设防疫沟,以杜绝鼠类等动物进入场区。要及时清理粪便、污水,保持地面平坦和排水畅通,避免蚊蝇孽生,并定期采用物理或化学方式灭鼠除虫。加强场区的绿化对改善场区小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在猪场四周及场内各区周围栽植1~2行的乔木隔离林,道路两旁植行道树,场舍前后植遮荫林,此外,还可在舍旁种植攀援植物,使其覆盖屋顶和墙壁,以便在夏季起到防暑降温的作用,但应经常修剪,使其不遮挡窗户,影响通风。场内空地应遍植花草和蔬菜。研究表明,良好的绿化可使猪场冬季的风速降低75%~80%,夏季气温降低10%~20%,场区的有毒有害气体减少25%,臭气减少50%,尘埃减少35% ~65%,细菌减少20%~50%。

2 合理设计和控制猪舍的内环境

2.1 防寒保温

温度是气象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在冬季,为保证猪的健康生长和繁育,肥育猪和妊娠母猪室温不能低于12℃,保育猪舍不低于16℃,1周内仔猪应保持在30℃左右,2~3周龄时以26℃为最佳。猪舍防寒隔热措施有:

2.1.1 做好猪舍保温隔热设计 在猪舍的外围护结构中,失热多的是屋顶,屋顶要求保温、不透气、不透水、坚固耐久、结构轻便简单,铺在顶部的保温材料热阻值要高,而且要达到足够的厚度,并压紧压实。常用保温材料有岩棉制品、珍珠岩、泡沫塑料等。墙壁的失热仅次于屋顶,一般砖墙兼有保温性能好与防潮、坚固性好的优点,故应尽量应用砖墙,用空心砖或加气混凝土块代替普通红砖,或用空心墙体、在空心墙体中填充隔热材料,均能有效提高猪舍的防寒保温能力。为利于猪舍清洗消毒,猪舍地面多为水泥地面,但水泥地面冷而硬,因此可在趴卧区加铺地板、垫草等,也可用空心砖建造保温地面,以提高保温效果。

2.1.2 加强冬季防寒管理 入冬前,做好封窗,可在窗外敷加透光较好的塑料膜,门外包防寒毡,简易猪舍覆塑料膜,通风换气时降低气流速度,适当加大饲养密度,以利于提高舍温,有条件猪场可设双层窗户。

2.1.3 猪场的供暖 北方冬季须采取供暖措施,一般采取中心锅炉,对所有猪舍通过管道集中供暖和在猪舍内安装采暖炉分散供热两种方式,对仔猪、保育猪还应采用红外线灯、电热板等局部保温的方法进行供暖,传统的生火炉、搭火墙等方法费时费力应逐步淘汰。

2.2 防暑降温

育肥猪不耐高温,当猪舍的温度高于28℃时,75kg体重以上的猪就开始出现气喘,气温在35℃以上而不采取降温措施,育肥猪可引起中暑,妊娠母猪可能发生流产,种公猪性欲下降并导致精液品质不良。在生产中,一般采用使猪免受太阳辐射,增强猪的传导散热,对流散热、蒸发散热等方式进行防暑降温。

2.2.1 遮阳和设置凉棚 可采取加长屋顶出檐,顺窗户设遮阳板及采取绿化遮阳等措施,也可搭架种植爬蔓植物,在南窗口和屋顶开设绿荫棚。设置凉棚时应采取长轴东西配置,棚下面积大于投影面积,棚顶可采取单坡、南低北高等方式,高度以2.5m左右为宜。

2.2.2 做好隔热设计 隔热设计重点在屋顶,应采取增大屋顶热阻,修建多层结构式有空气间层的屋顶,屋顶采用浅色光平材料,以增强其反射太阳光的能力。

2.2.3 猪舍的通风 通风的目的是驱散舍内热量,并促进猪体散热,自然通风舍可设置地脚窗、天窗、通风屋脊等,进气口均匀分布,并可缩小猪舍跨度,使舍内易形成穿堂风,自然通风不足时,增设机械通风。

2.2.4 猪舍的降温 用制冷设备降温成本较高,在生产中一般采用喷淋降温、喷雾降温和较先进的湿帘—风机降温方式。也可采取水浴的方式进行降温。

2.3 湿度的控制

猪舍的适宜湿度是50%~85%,在14~23℃气温时,种公猪、母猪、仔猪、保育猪相对湿度为60%~70%最适宜,育肥猪相对湿度为65%~75%时效果最好。为防止湿度过高,应尽可能减少猪舍内水汽的来源,保持地面平整,防治积水,并加强通风,湿度过高时,可用布置石灰吸收水分。湿度过低可使空气尘埃增加,导致猪脱水或诱发呼吸道病,应及时采取喷雾等加湿措施。

2.4 通风换气

通风换气对于改善舍内空气质量、增进猪的健康水平至关重要,研究表明,猪舍内的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分别超过20mg/m3、15mg/m3、0.15%,则会对猪的健康造成明显不良影响。通风换气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方式,自然通风主要依靠门窗或通风管道的开启或调节进行通风,主要适用于冬季和春秋季节的通风换气。机械通风分为正压通风、负压通风和联合通风3种。采用正压通风时,可在进气口设置对空气进行加热、冷却、过滤、消毒的预处理装置,有效保障空气质量,负压通风具有进气分布良好、设备投资少的优点,联合通风采用机械送风和机械排风,通风效果最好。

2.5 光照的控制

光照对猪有促进新陈代谢、加速骨骼生长、杀菌消毒等作用,一般认为,母猪、仔猪和后备猪舍的自然光照和人工光照应保持在500~100LX,光照14~18h/d,公猪和育肥猪应保持8~10h,猪舍的光照以自然光照为主,辅以人工光照;自然光照的关键是利用采光系数(窗户的有效采光面积和畜舍地面面积之比)来设计猪舍的窗户。种猪舍采光系数要求1:10~12,肥育猪舍为1:12~15.猪舍的窗户数量形状、布置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综合考虑防寒、防暑、通风等因素确定。自然光照不足时,补充人工光照,人工光照一般采用40~60W白炽灯、荧光灯,灯距地面2m,间隔3m均匀布置,猪舍跨度大时,采用2排灯泡交错排列,使舍内光照均匀。

(2011–08–17)

S828.4

B

1007-1733(2011)12-0011-02

猜你喜欢

生产区屋顶光照
借“光”生财的屋顶
节能环保 光照万家(公益宣传)
节能环保光照万家(公益宣传)
生产区黄磷储罐火灾的扑救对策探讨
屋顶屋
春光照瑶乡
沧州市各县区增粮潜力分析
屋顶的雪(外四首)
服装CAD系统中的光照面向对象分析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连载二)生产区与生活区布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