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透患者动脉直穿的几点体会

2011-04-13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443001彭志红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1年22期
关键词:指印腕部夹板

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443001)彭志红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创新,血管通路的选择方式也层出不穷,可是对透析患者进行有效的肢体动脉直穿仍然为广大患者和家属所接受,相对动静脉内瘘、深静脉置管等血管通路来说,动脉直穿有它独特的优越性,现具体介绍一下笔者在临床中动脉直穿的几点体会:

所谓动脉直穿,用在透析上就是指护士直接以透析专用穿刺针穿刺患者肢体动脉来透析引血。常用穿刺部位有桡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股动脉。由于股动脉穿刺不易固定,极易引起脱针,局部血肿情况,因而极少实施,这里重点谈谈在临床操作中对于桡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直穿的体会。

1 方法

1.1 选择血管 经常劳动或运动的患者动脉常常更充盈、弹性更好、搏动更有力,也更容易穿刺,反之则不利于穿刺。选择好穿刺的动脉往往是穿刺成功的关键。我们应该选择位置好、搏动强烈、充盈、弹性好、易于固定的动脉。我们优先考虑桡动脉,因为桡动脉较表浅易于触摸、固定,手腕部穿刺更利于透后患者的生活,容易松解止血带、观察有无渗血、日常生活不受影响。而对于条件较差的动脉则不作为我们直穿的首选。其次选择的是足背动脉,再就是肱动脉、股动脉。

1.2 固定 固定好穿刺部位是顺利血透的保证。动脉穿刺的固定不同于静脉,前者固定需在前穿刺在后,后者则相反。这是因为动脉穿刺前的固定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使动脉易于触摸,另一方面防止患者脱针、局部血肿,因而妥善的固定既利于医疗和护理工作者又利于患者。固定部位不同会造成固定的方式不同,肱动脉搏动最明显位置在肘部,需用专门固定的夹板软面紧贴患者皮肤,三分之一处位于肘关节,剩三分之二位于前臂,以胶布粘牢,不紧不松为宜。对于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位于腕部,此处较复杂,为了更利于穿刺和放平穿刺针,必须使腕部掌侧成一平面,因而必须使患者腕部尽量背伸,为使固定后患者保持这一状态,可在腕部背侧与小夹板间横垫一整卷小绷带,既舒适又实用,再用胶布粘牢,完成固定。足背动脉的固定又不同于前两者,以中号夹板为宜,紧贴患者足底,足尖固定:脚步中段粘于足趾,两端粘于夹板;跟端固定:胶布中段粘于夹板底部,两端粘于足跟两侧,斜向后拉,此法既能固定牢又能使患者踝部稍稍活动,减轻不适,又不影响血流量。

1.3 正确的穿刺 正确的穿刺亦是成功穿刺的关键。局部消毒,消毒左手中、食指,以左手中、食指并拢扪及动脉搏动走向,扪及一处以指甲在搏动最强处轻掐一指印,依此掐出约1.5cm长指印线,穿刺针与皮肤呈15度角在桡动脉搏动最强处前1.5 cm处进针入皮后再次以消毒确认动脉血管走向和深度后沿指印线方向进入血管,见鲜红搏动性回血后再稍送针入血管内即可固定穿刺针。若出现搏动较弱情况可稍转动针尖斜面或稍垫高针尾部以避免针斜面附壁情况,若不确定穿刺是否成功可打开动脉针夹,稍转动针尾帽,若血液流动通畅、搏动有力则可确认。

2 讨论

依此三步方法穿刺成功率可达95.6%~98.2%,血流量可达170~270ml/min,抽样测肌酐、尿素氮,透析5h下降60%~70%,与其他血管通路无明显差异。此法操作简易,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且效果好,并发症少,费用低[1]。直接动脉穿刺方便、快捷、经济,是过渡性血透患者进行透析治疗临时血管通路的较好选择[2~6]。以上是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的几点心得,通过笔者的实践证实可行性好、成功率高,得以与大家共享。

猜你喜欢

指印腕部夹板
石膏与小夹板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居家运动——手和腕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手和腕部练习(中级篇)
居家运动——手和腕部练习(高级篇)
美创意术
指印小人来了
大学生腕管综合征发病危险因素的调查统计及其与电子产品使用的相关性分析
钛夹板应用于美学区引导骨组织再生1例
边条翼夹板结构强度设计
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