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商投资R&D产业形成的条件研究

2011-04-11夏海力

湖北社会科学 2011年11期
关键词:外资机构

夏海力

(苏州科技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外商投资R&D产业形成的条件研究

夏海力

(苏州科技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外资R&D产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和高附加值的科技服务业,促进外资R&D产业的形成对于优化我国的外资结构,推进国际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的互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外资R&D产业由产业主体、产业服务外包市场、技术交易服务平台等三个部分构成。促进我国外资R&D产业形成的条件应该从资本基础条件和研发环境条件两方面进行研究,资本基础条件可以细分为产业基础和规划、人力资本、社会网络,研发环境条件可以划分为基础设施、科技服务业发展状况、制度环境。

外资;R&D产业;构成;形成;政策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外资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我国累计吸收外资达到1057.4亿美元,外资企业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6万亿美元,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科技进步。但作为国际制造业的生产中心,目前我国还处于国际产业价值链的低附加值环节,从事的主要是生产制造和加工组装,急需进行转型升级。因此大力吸引外商R&D(研发)投资已经成为我国提高外资利用质量,转变外资利用模式,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转变的重要措施。

随着企业研发活动外部化、市场化的深入发展,研发活动的集聚化和专业化的趋势显著,研发活动日益显现出产业特征,R&D产业作为新兴的高端科技服务业,对高科技制造业有强大的支撑作用。近年来,跨国公司研发活动全球化趋势十分明显,跨国企业研发活动轴心逐渐向亚洲、特别是中国转移,这是我国吸引外商R&D资源的历史性机遇。外资R&D产业是从事研发活动并从研发活动产出中获取直接经济利益的外资企业和机构的集合,基于研发产业价值链运行,其实质是外资R&D资源在一定区域空间的集聚。[1]外资R&D产业是我国R&D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高附加值的科技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外资R&D产业的形成对于优化我国的外资结构,推进国际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的互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发展我国外资R&D产业的战略意义

(一)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际制造业的竞争力。

通过积极吸引跨国公司R&D机构,大力发展外资R&D产业,提升外资R&D机构的档次和功能层级,将有助于国际最新技术的引入,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位势;有利于创新利用外资的模式,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向更高层次演化,促进国际制造业由加工组装等低附加值环节不断向产业高端(如研发、设计等上游环节)攀升,使我国的高技术制造业向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方向转型升级,改善我国进出口产品的结构,提高国际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

(二)有利于通过溢出效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积极推进外资R&D产业的发展,可以利用“溢出效应”,促进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技术跨越。通过外资R&D机构的研发活动,一方面可以吸引大量国际一流的高级研发人才,使我国本土研发人才在与他们的交流中获得“溢出效应”,且外资研发机构可以成为我国本土企业和研发机构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另一方面,通过外资R&D机构与国内企业、高校、研发机构的知识协作与联系,外资R&D机构高素质人才向本土机构的回流,将促进国际先进科研、管理技术的转移,提高国内企业与研发机构的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我国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提升科技竞争力。[2]

(三)有利于高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分析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可以发现制造业对经济发展的整体贡献正在逐渐减少,而以研究开发为代表的高端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高附加值的源泉、经济增长的发动机。R&D产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增强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积极发展外资R&D产业,将有助于增加我国现代服务业的总量和经济规模,改变目前高端服务业发展滞后,与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匹配的矛盾,推动中国由“世界工厂”向“世界办公室”、“头脑总部”演变。分析目前国际制造业和外资研发活动的现状,将与国际制造业相配套的生产性研发服务业作为发展重点可以作为我国外资R&D产业加快发展的战略选择。

三、外资R&D产业的构成

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外资R&D产业结构与国际制造业产业结构有很大的区别,主要由产业主体的数量和质量、产业服务外包市场、技术交易服务平台等组成,这三个部分的发育水平直接决定了外资R&D产业作为整体产业形成周期的长短。

(一)产业主体的数量和质量。

外资R&D产业的主体应该是各类专门从事外供研发活动的外资机构,尤其是独立型的专业外资研发机构,它们通过专利转让、技术许可、技术服务和转让等合同经营活动向企业提供研究成果并获取利润和收益。产业主体——专业性外资研发机构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决定了外资R&D产业的层次。外资R&D产业主体必须整合国际、国内的各种资源,处理好与国外控股母公司、各级政府之间的合作关系,才能够保证研发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如何保障专业性的外资研发机构的成功运作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分析其运作模式,积极塑造我国外资R&D产业的主体。目前我国外资R&D产业主体的数量和质量水平还极为有限,以我国外资最为密集的典型城市——苏州市为例,截至2008年底,在苏州通过江苏省级认定的119家外资R&D机构中,独立型R&D机构只有19家,且高层次的外资研发机构尤为缺乏。

我们应该抓住研发全球化的发展机遇,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积极推进专门研发载体的建设,按照国际一流标准进行规划、建设、管理,形成知识技术人才密集,集科研、生产于一体的外资研发科技园区或产业集群。以吸引世界500强跨国企业的独立研发机构为重点,对原创性、联盟性,针对全球市场研发设立的专业性外资研发机构进行全方位引入,来扩大我国外资R&D产业主体的规模。

(二)产业服务外包市场。

产业服务外包市场的培育决定了我国外资R&D产业在世界研发产业链中的位置。目前我国外资R&D产业市场存在规模效应不强、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培育外资R&D产业市场的服务外包市场,我们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企业,将其核心竞争力之外的研发需求剥离,在国内寻求外包性专业研发服务,扩大外资R&D产业的市场需求,鼓励企业对外发包;另一方面专业性外资研发机构能否帮助相关需求企业降低研发成本和分散研发风险,也至关重要。应该引导外资研发机构积极拓展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并建立有效的产业市场监管体系,营造有序的研发环境,引导产业服务外包市场与国际接轨。

(三)技术交易服务平台。

外资R&D产业的技术交易服务平台是一个为专业外资研发机构服务的全方位的综合平台,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应该集科技成果、人才服务、投融资、项目咨询评估、成果对接、研发服务、技术培训等为一体,包括技术成果、人才等多个数据库。通过推进技术交易服务平台建设,建立高效的信息传递平台可以解决外资研发机构与国内外企业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对技术价值评估等问题,同时为外资研发机构提供信息对接、价值评估、人才提供和金融支持等公共服务方面的支持,由此推进外资R&D产业的快速成长。通过架构规范程度高、透明、高效的技术交易服务平台,不仅可以为外资研发机构和需求企业提供专业性、创新型的交易服务,还可以为外资研发机构提供多层次的科技服务和研发资金解决方案。

四、外资R&D产业形成的条件

促进我国外资R&D产业形成的条件可以从资本基础条件和研发环境条件两方面进行分析,资本基础条件可以细分为产业基础和规划、人力资本和社会网络;研发环境条件可以划分为基础设施、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状况、制度环境。[3](p651-660)

(一)资本基础条件。

1.产业基础和规划。

产业基础。外资R&D产业的形成需要相应的产业基础,尤其是高新技术制造业基础,R&D产业往往产生在集聚高、产业创新网络相对健全的地区。例如,上海的外资研发机构空间布局特征明显,汇聚在张江高科技园区、漕河泾高新技术开发区等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苏州市外资研发机构在行业分布上,产业特征十分显著,在截至2008年底认定的全部191家省、市级外资研发机构中,电子及通讯设备、软件、材料、机械等行业占总量的76.96%,与苏州的高新技术产业特征基本一致,即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要优势,以生物医药、机电一体、精细化工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

产业规划。外资R&D产业规划是通过分析研究国际、国内、区域的经济社会、产业环境,对外资R&D产业发展的定位、产业结构、产业政策、空间布局等做出科学的计划。通过制定产业规划,加强规划引导,可以为外资R&D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官产学研协作的技术创新体系和网络,加强产业链间的互动。例如,上海市制定了建设国际产业研发中心的规划,北京市早在“十一五规划”中就提出将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研发基地。苏州昆山利用IT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优势,制定规划、大力吸引IT产业的外资研发机构,台湾十大知名电脑生产商有八家落户昆山,并且均设立有研发中心。

2.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外资R&D产业形成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均表明,高素质人才,特别是专业研发人才资源直接影响了外资研发机构的研发活动。而研发人才集聚的区域,即大学和科研单位集中的地区往往是外资R&D活动密集的地方。例如,苏州市为了解决本土高校和科研单位数量较少、高层次研发人才数量和质量相对缺乏的问题,近5年来下大力气引进了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中国科技大学苏州研究院、同济大学苏州研究院等一大批产学研创新载体,为外资研发活动提供了人才保障。目前,苏州与全国高校、科研院所新建在建的研发机构数量已经达到了80个,并成立了66个工程技术中心,形成了苏州工业园区、昆山开发区、苏州国家高新区等外资研发机构的集聚区。[4](p40-42)

3.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的完善程度决定了外资R&D产业能否良好运行。社会网络主要包括商业沟通网络、信息传输网络、产学合作网络、个人关系网络等。完善的社会网络可以帮助外资研发机构与客户、行业协会、中介组织(风投公司、融资担保公司、产权交易所、技术认证、人才培训、专利事务所等)、政府部门、专业人才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渠道和互信关系,有效地降低研发成本和技术交易成本,区域内的正式与非正式网络能够促进隐形知识和信息的流动和集体学习,形成产业价值链的协同效应,从而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例如,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初,位于硅谷的美国电信协会,为硅谷的IT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健康的商业环境;苏州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为外资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引进人才落户等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扶持。

(二)研发环境条件。

1.基础设施。

与国际接轨的基础设施是外资研发资源集聚的前提条件、区域创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设施首先包括国际化水平的交流场所和商务环境、国际高端研发人才的创造和创业环境、舒适的工作生活场所和条件等,主要包括国际一流的快速铁路和交通网络、市政公用设施、计算机和通信网络等,以及与国际接轨的利于科学研究的软硬件设施,如各种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先进的实验设备等,良好的基础设施可以有效地吸引创新要素的流动。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其专门建立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达到了十余个,包括生物医药公共服务中心、动漫技术服务中心等,极大地促进了外资研发资源的集聚,截至2008年底已经吸引了52家外资研发机构入驻。

2.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状况。

外资R&D产业的形成需要科技中介服务业的支撑,需要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科技服务、品牌创意和营销中心、产品设计、物流业等的植入和支持。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税务事务所、公证和仲裁机构、资产和资信评估事务所、人才招聘机构、市场研究机构、专利事务所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是外资研发机构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的纽带,是外资R&D产业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应该积极培育与外资R&D产业配套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规范企业认定标准,加强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对于符合国家激励政策的机构给予财政补贴、减免税等方面的专项扶持政策。进一步推进科技中介服务体制改革与创新,探索建立国有、民办并存,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中介服务业投入体系。种类齐全的科技中介服务业,可以有效地降低R&D机构的研发和营运成本。

3.政策环境。

外资R&D产业的形成需要政策环境的积极培育,政策环境主要包括公共服务、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科技政策、知识产权保护与诚信体系建设等方面。

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水平是跨国公司非常重视的政策环境。我国各级政府学习苏州工业园区的“亲商”理念,积极打造“高效、透明、公平、规范”的服务型政府,提供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强化政府引导,加强在外资研发机构重视的外汇管理、通检通关、进入境签证、人才引进、廉洁程度和审批效率等公共服务和科技管理政策方面的创新力度,将外资研发机构纳入国家和区域创新系统。

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科技政策的扶持。我们应该给予外资R&D产业以“国民待遇”,在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科技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对于有利于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符合我国产业政策的外资研发机构,政府财政应该优先投入,给予税收减免或返还,并允许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申报各级政府的科技项目。创新风险投资体制,给予外资研发机构在融资、担保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大面向外资研发机构的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加快开发多元化、多层次金融信贷产品,规范引导跨国公司的研发活动。例如,苏州市先后出台了《苏州市鼓励和吸引国(境)内外研发机构的意见》和《苏州市引进国(境)内外研发机构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对获得认定的外资研发机构给予政策扶持和资助,凡设在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内的研发机构,不仅可享受国家赋予的特殊政策,还可以获得“两区”制定的优惠政策。

严格而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与诚信体制。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与诚信体制是外资R&D产业发育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影响跨国公司及其研发中心选址的重要区位因素。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国际知识产权秩序的构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知识产权创造体系,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快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社会诚信制度体系建设,塑造诚信的制度文化与诚信的思想文化,形成鼓励创新和研发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

五、结束语

外资R&D产业的形成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与各城市资本基础和研发环境的具体情况紧密结合,有计划、分步骤地培育。根据产业的生命周期理论,我国外资R&D产业目前才刚刚起步,仍处于育成期或成长期的早期导入阶段,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大力鼓励和扶持。我国三大经济区外资密集的典型城市,如上海、苏州、北京、广州等城市已经初步具备外资R&D产业形成的条件和环境。对于我国各级政府而言,在激励机制和政策安排上,在积极吸引外资研发机构入驻,促进外资R&D产业形成的同时,应该将战略重点放在利用外资研发机构的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实现外资研发机构与我国本土机构的良好互动,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升我国本土机构的技术创新和吸收能力。

[1]黄鲁成,罗亚非.R&D国际化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沈玉芳,张浩,张之超.外商投资R&D中心建设[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王铮,杨念,等.IT产业研发枢纽形成条件研究及其应用[J].地理研究,2007,(7).

[4]夏海力,廖瑛.苏州市外商投资R&D中心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4).

F832.6

A

1003-8477(2011)11-0088-03

夏海力(1971—),男,汉族,江苏省江阴市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政策与管理、创新管理。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08SJB6300027);苏州市软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SRA0920)。

责任编辑 郁之行

猜你喜欢

外资机构
中外资管合作大有可为
人民币债券为何持续受到外资青睐
外资进入A股:用其“利”防其“弊”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青岛外资简史
青岛外资简史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