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1-03-30周鹏霞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24期
关键词:收治全血进展

周鹏霞

江西省湖口县人民医院,江西 湖口 332500

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是指在发病6 h~7 d内经过治疗但其身体功能损害仍在加重的一种缺血性脑卒中,其为难治性脑卒中的一种,林镇源等[1]研究指出缺血性脑卒中在当今保持着高发病率以及高致残率的特点,从而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为探究缺血性进展经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笔者所在医院对收治的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其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2月~2011年7月收治的201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满足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中有关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并对患者采用CT或者MRI进行诊断,确诊为脑卒中,并根据患者病情的发展,将其分为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组(实验组)以及缺血性非进展脑卒中组(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100例,男54例,女46例;年龄34~73岁,平均(61.2±10.2)岁。对照组患者101例,男56例,女45例;年龄为36~78岁,平均(62.1±10.4)岁。实验组纳入标准:患者均为发病后24 h内收治入院,患者在发病后6 h未经治疗或者在治疗后其病情仍在进展,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分,其均较收治时增加2分或者以上,对照组纳入标准:患者均为发病24 h内收治入院,患者在发病6 h内病情稳定,且病情不进展,对其采用NIHSS进行评分结果显示其增加分数不高于2分或者降低。排除标准:患者既往有脑卒中病史、严重的肝肾功能异常或精神病史。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年龄、性别、发病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因素分析

对本临床研究的所有患者进行调查,对其采用women制定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内容进行调查,并进行分析,其主要包括一般临床资料以及既往病史,其包括:患者高血压史、吸烟史、糖尿病史以及入院时血压、体温和CNS评分、脑水肿、颈动脉粥样硬化等,并对患者的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水平进行测定。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糖尿病史、NIHSSS评分、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纤维蛋白原、葡萄糖、高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比较

3 讨论

张华等[2]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的发病率以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但是有关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的报道仍然较少,林镇源[3]指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早期对其病因的诊断较为困难,在本临床研究中笔者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除了传统的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如血脂异常、吸烟、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外,糖尿病史是进展性脑卒中的一重要危险因素,由于糖尿病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冠心病的发生率,而且糖尿病会导致患者的血脂代谢出现问题,促进胆固醇的合成增加,从而使患者血液黏稠度增加,糖尿病灌注其出现脑卒中的危险较大。同时研究结果显示,患者血液成分的改变、血管壁异常以及血流异常均是导致患者出现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血液黏稠度是用来评价血液动力学的一关键指标,当血液黏稠度增加时会导致脑血供出现异常,从而导致其出现低灌注,严重影响患者的大脑血供,病情由于其局部出现酸中毒,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继发形成血栓,使其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进一步发展。综上,糖尿病史、NIHSSS评分、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纤维蛋白原、葡萄糖、高密度脂蛋白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在临床中应当加以重视。

[1]林镇源,彭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 2011,22(11):73-75.

[2]张华,刘惠民.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1(6):534-538.

[3]林镇源.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14):1696-1699.

猜你喜欢

收治全血进展
医院跨科收治患者服务模式及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晚期痴呆患者治疗及照护进展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扁平苔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应急病房筹建策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急腹症患者收治与防控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