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肢枪弹伤感染继发DIC 中IL-10 及其抗体的作用

2011-03-12林国强李楠楠

东南国防医药 2011年3期
关键词:枪弹家兔二聚体

王 玮,林国强,李楠楠,杜 艳

枪弹伤是战场上最主要外伤,限于战场条件,枪弹伤后继发感染,特别在形成脓毒血症后,在未及时救治情况下,极易形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因为在此过程中容易出现连锁的级链反应,包括促炎细胞因子产生,炎症细胞移行、外渗,炎性介质大量产生,以及凝血、纤溶系统激活,微血管通透性增加,最后导致DIC、多脏器功能衰竭和死亡[1]。如何有效防治枪弹伤感染后继发DIC 是一个重要的军事医学课题。其中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属于在此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作用广泛的抗炎细胞因子,在体内炎症反应及凝血功能调控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本研究拟深入探讨IL-10 在外伤后感染继发DIC 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防治外伤后感染继发DIC 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枪械参数 军用54 式手枪,7.62 mm 手枪弹,经专业机构校准:子弹出膛初速度430 ~435 m/s,弹丸重量5.5 g,撞击能量508.48 ~520.37 J。

实验材料:内毒素(LPS L2880 美国Sigma 公司),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PL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检测试剂(法国SATGO公司),D-二聚体检测试剂盒(福州贝肯医疗设备有限公司),IL-10、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克隆抗体购自santa cruz 公司。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美国Beckman Coulter 公司),全自动血凝仪(法国SATGO 公司)。

1.2 动物模型制备及分组 参考有关文献[3-4]及1999 年第六届全国血栓与止血会议修订的DIC 标准与宋善俊等[5]制定的动物模型标准,制备家兔枪弹伤后感染继发DIC 模型。DIC 评价标准:①PT 较对照组延长或缩短3 s 以上。②APTT 较对照组延长或缩短5 s 以上。③血小板较对照组下降。纤维蛋白原较对照组进行性下降。④实验组D-二聚体阳性。⑤肾脏、肺脏等脏器病理组织切片显示微血管中有纤维蛋白微血栓形成。同时有上列3 项以上异常,即判断为DIC。

实验动物采用健康家兔16 只,雌雄各半,体重(2.5±0.5)kg,由厦门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使用许可证号:SYXK(军)2002-047)]。实验前对动物涉及部位备皮。枪伤前动物常规禁食12 h,自由饮水。5%盐酸氯胺酮注射液20 mg/kg+0.05%硫酸阿托品注射液0.04 mg/kg 对兔臀部肌内注射麻醉后,将兔行走位悬吊,四肢自然下垂,用标准实验枪(7.62 mm钢心枪弹)距离2 m 处致伤双后肢备皮区,尽量不使股骨骨折以便饲养,予不清创包扎,如有股动脉活动性出血应予以结扎止血和包扎。

将实验家兔编号后随机分为四组,每组4 只:对照组、单纯枪弹伤组、单纯感染组、枪弹伤合并感染组。各观察时相点为经耳缘静脉滴注LPS 前1 h,及静脉滴注后2、6、12、24 h。在上述各时间点取血后行PLT、PT、APTT、TT、FIB 及D-二聚体检测。24 h 后给予氯胺酮静脉麻醉处死家兔,取右侧肺脏、肾脏置于10%甲醛中固定,行病理学检查。

1.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定量检测IL-10

经耳缘静脉滴注LPS 前1 h,及静脉滴注后2、6、12、24 h 各抽取兔静脉血5 ml,置于无菌干试管,分离血清存于4℃冰箱,等待测定。根据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各项细胞因子测试。

1.4 免疫印迹(WB)检测TNF-α、IL-1 静脉滴注LPS 后1 h 给予皮下注射IL-10(25 μg/kg),然后取血检测TNF-α、IL-1[6]。

1.5 WB 检测应用IL-10 抗体后IL-10 表达水平静脉滴注LPS 后12 h 再皮下注射IL-10 抗体(10 mg/kg),然后取血检测IL-10[6]。

1.6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检测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 t 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四组家兔PLT 和凝血指标检测结果 对照组家兔凝血功能、血小板、D-二聚体检测值均符合标准参照值;单纯枪弹伤组,2 h 内APTT/PT 值及D-二聚体值较对照组变化不大,12 h 后较对照组稍延长,D-二聚体值较对照组略增加;FIB 及PLT 值变化无明显规律,均未达到DIC 诊断标准,无统计学意义;枪弹伤后感染组,2 h 内APTT 值较对照组稍延长,6 ~24 h 内APTT 较对照组、单纯外伤组明显延长;PLT 值随时间延长而呈下降趋势;D-二聚体持续阳性,且随时间延长,呈逐渐增高趋势,均呈时间依赖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PT/FIB值变化规律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合APTT、PLT、D-二聚体等指标,枪弹伤后感染2 h 即达到DIC 诊断标准,未发现明显低凝血期,而2 h 前可视为DIC 发生前期。单纯感染组综合APTT、PLT、D-二聚体等指标也达到DIC 标准,但DIC 程度较枪弹伤后感染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各组家兔IL-10 检测结果比较 单纯枪弹伤组IL-10 水平与对照组相比,12 h 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枪弹伤感染组与对照组及单纯枪弹伤组相比,2 h 内IL-10 表达水平两组无明显差异;2~6 h 开始明显升高,而12 ~24 h 之间达到平台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枪弹伤感染组与单纯感染组相比则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IL-10 对TNF-α、IL-1 等促炎因子影响 静脉滴注LPS 后1 h(DIC 前期)应用IL-10 治疗后可以导致TNF-α、IL-1 等促炎因子表达降低(图1)。

2.4 用药后IL-10 水平的变化 静脉滴注LPS 后12 h(DIC 发生)应用IL-10 抗体(10 mg/kg)均可以有效降低IL-10 水平(图2)。

3 讨 论

战场条件下严重感染甚至脓毒血症是枪弹伤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枪弹伤部位不同,其并发症不同,例如脏器损伤、出血休克、肝肾损害、感染等。枪弹伤和感染本身均可以通过自身机制激活凝血途径、消耗凝血因子,枪弹伤后合并感染更容易诱发DIC,其相互关联因素就在于多种细胞因子的作用。单纯应用抗生素、血浆、肝素等传统疗法,DIC 常常继续发展,死亡率仍很高。因此,如何预防及寻求新的治疗方法防治枪弹伤后感染继发DIC 具有重要的军事医学意义。为研究枪弹伤感染与DIC 关系,选择下肢枪弹伤,尽量避免产生脏器损伤等其他因素。

表1 静脉滴注LPS 前后APTT、PLT、D-二聚体变化)

表1 静脉滴注LPS 前后APTT、PLT、D-二聚体变化)

注:与对照组比较,aP <0.01;与单纯枪弹伤组比较,bP <0.01,cP <0.05;与单纯感染组比较,dP <0.05,eP <0.01,fP >0.05

指标 n-1 h 2 h 6 h 12 h 24 h APTT(s)对照组 4 17.73±0.47 17.43±0.32 17.20±0.36 17.27±0.47 17.57±0.55单纯枪弹伤组 4 17.80±0.66 17.40±0.62 21.23±0.90 21.97±1.10a 20.80±0.95单纯感染组 4 17.67±0.59 20.80±1.10a 23.63±1.03a 24.73±1.31a 22.96±1.25a枪弹伤感染组 4 16.90±0.82 22.53±0.78abd 25.50±1.20abd 27.50±1.25abd 25.76±1.20abe PLT(×109/L)对照组 4 532.33±44.65 516.00±31.76 513.33±25.03 525.36±41.49 512.66±37.09单纯枪弹伤组 4 498.66±30.53 488.00±33.51 468.50±22.55 424.33±24.33a 460.34±25.32单纯感染组 4 488.33±31.72 469.33±21.50 403.38±30.92a 277.66±17.62a 203.33±21.59a枪弹伤感染组 4 519.00±35.36 495.00±34.04 378.00±25.71abf 208.67±23.46abd 113.00±28.00abe D-二聚体(μg/μl)对照组 4 0.38±0.04 0.41±0.02 0.37±0.12 0.39±0.10 0.36±0.07单纯枪弹伤组 4 0.36±0.05 0.49±0.07 0.80±0.10a 0.95±0.18a 0.54±0.17单纯感染组 4 0.39±0.09 0.59±0.10a 1.09±0.12a 1.02±0.17a 0.82±0.09a外伤感染组 4 0.46±0.03 0.75±0.13acf 1.39±0.20abf 1.44±0.13abe 1.08±0.12abd

表2 静脉滴注LPS 前后IL-10 表达变化()

表2 静脉滴注LPS 前后IL-10 表达变化()

注:与对照组比较,aP ﹤0.01;与单纯枪弹伤组比较,bP ﹤0.01

组别 n -1 h 2 h IL-10 6(nhg /L)12 h 24 h对照组 4 7.60±0.75 8.00±1.25 7.53±0.85 7.50±1.05 8.13±0.71单纯枪弹伤组 4 7.11±0.62 8.57±0.91 9.40±0.80 10.83±1.00a 9.03±0.90枪弹伤感染组 4 6.75±1.04 10.92±0.97 17.53±1.54ab 26.03±2.33ab 28.83±3.25ab

图1 皮下注射IL-10 后TNF-α、IL-1 等炎性因子的表达

图2 WB 检测IL-10 的表达

在炎症反应与凝血系统异常之间细胞因子具有桥梁样作用,但各种不同细胞因子所起作用并不相同,TNF-α、IL-1 属于促炎因子,而IL-10 既具有抗炎因子作用,又在调节凝血功能上具有特殊意义,其在DIC 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双刃剑作用[7],需要进行精细调控,恰当应用IL-10 或者IL-10 抗体,可以限制枪弹伤后感染继发DIC 的进程。

在枪弹伤及随后脓毒血症形成期而尚未达到DIC 阶段可以认为处于DIC 前期,此期特别是形成脓毒血症时TNF-α、IL-1 等促炎因子表达明显增多。本实验同时检测IL-10 水平,发现其较对照组等无明显变化,但相对于TNF-α、IL-1 等促炎因子存在相对不足,此时需要增加应用IL-10 发挥其抗炎作用,从而有利于延缓或者减轻DIC 进展。而IL-10 的合成晚于促炎性细胞因子[2],IL-10 约在枪弹伤感染后2 h 开始明显上升,并随着时间增加,说明此时IL-10的分泌过多。但是在外伤后感染向DIC 发展过程中,大量IL-10 的产生又会导致严重免疫抑制,有学者发现脓毒血症中后期IL-10 水平明显升高者其死亡率更高,就是因为其有严重的免疫抑制作用[8-9]。感染不能控制,会加重DIC 进程,故在感染及DIC发展过程中又必须发现机体代偿性分泌过多IL-10的时效性,并恰当应用IL-10 抗体中和其不良反应,防止DIC 的进展。

IL-10 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主要通过剂量依赖性抑制TNF-α 作用,间接抑制血小板活化、黏附功能以及vWF(von willebrand 因子)功能,并抑制纤溶系统激活[10]。本研究证实IL-10 可以导致TNF-α、IL-1等促炎因子表达降低,提示其抗炎机制及对凝血功能调节均与拮抗IL-1、TNF-α 的功能有关。由于TNF-α主要在严重感染及DIC 前期大量产生,故预防性应用IL-10 必须在DIC 前期才能产生好的效果。

本研究同时发现单纯下肢枪弹伤后不容易形成DIC,可能与枪弹伤强度不够有关,但加入感染因素后则很容易形成DIC,并且DIC 阳性的各项指标也较单纯感染组有实际意义,提示加强枪弹伤后感染防治是战场条件下的重要任务。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枪弹伤后感染极易诱发DIC,选择合适的时机应用IL-10 或者IL-10 抗体有利于治疗枪弹伤后感染继发DIC。

[1] 王良馥,陈自力,熊建生,等.急性创伤性血胸凝血功能异常的临床研究[J].东南国防医药,2009,11(2):100-102.

[2] Pajkrt D,Camoglio L,Tiel-van Buul MC,et al.Attenuation of proinflammatory response by recombinant human IL-10 in human endotoxemia:effect of timing of recombinant human IL-10 administration[J].J Immunol,1997,158(8):3971-3977.

[3] 殷作明,李素芝,胡德耀,等.高原高寒战时环境肢体枪弹伤伤道组织血液灌注的变化特点[J].创伤外科杂志,2007,9(1):64-67.

[4] Munoz MC,Montes R,Hermida J,et al.Effect of the administration of recombinant hirudin and/or tissue-plasminogen activator(t-PA)on endotoxin-induced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model in rabbits[J].Br J Haematol,1999,105(1):117-121.

[5] 宋善俊,王鸿利,李家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M].2 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4-59

[6] 奥斯伯F,金斯顿RE,布伦特R.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M].颜子颖,王海林,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414-422.

[7] Engles RE,Huber TS,Zander DS,et al.Exogenous human recombinant interleukin-10 attenuates hindlimb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J].J Surg Res,1997,69(2):425-428.

[8] Ng PC,Li K,Leung TF,et al.Early prediction of sepsis-induced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with interleukin-10,interleukin-6,and RANTES in preterm infants[J].Clin Chem,2006,52(6):1181-1189.

[9] Olszyna DP,Pajkrt D,Lauw FN,et al.Interleukin 10 inhibits the release of CC chemokines during human endotoxemia[J].J Infect Dis,2000,181(2):613-620.

[10]Fumeaux T,J Pugin.Role of interleukin-10 in the intracellular sequestration of human leukocyte antigen-DR in monocytes during septic shock[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2,166(11):1475-1482.

猜你喜欢

枪弹家兔二聚体
春季家兔管理四要点
家兔“三催”增效饲养法
家兔疾病 如何检查
MAC公司将量产12.7mm聚合物枪弹
美国陆军测试中口径枪弹
俄罗斯完成3D打印枪弹的射击试验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枪弹头痕迹自动比对方法的研究
家兔胰岛分离纯化方法的改进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