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萎缩性胃炎内镜表现与病理检查的对比分析

2011-02-21张宏伟韩书香马立东周世广

中外医疗 2011年1期
关键词:单纯性腺体萎缩性

张宏伟 韩书香 马立东 周世广

(矿山局总医院 河北邯郸 056001)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以胃粘膜固有腺体的减少为主的慢性炎症,萎缩性胃炎是胃的癌前病变之一,对其及时诊断、定期随访对胃癌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随诊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一些被诊为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背负着沉重的心理包袱,四处求医,给工作生活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出现较严重的功能性胃肠病的表现。因此,提高内镜医师的诊断水平,准确诊断萎缩性胃炎,减少误诊率,是关键环节。本研究旨在通过萎缩性胃炎内镜表现与病理检查的对比分析,提醒临床医生,尤其基层医生,对首次就诊的患者,诊断本病时,不能仅凭内镜下表现,需病理检查与之相符,方可确诊本病。对内镜判断与病理活检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的病例,应逐一分析原因,加强随访。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5年7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常规胃镜检查及复查者中筛选出内镜拟诊为萎缩性胃炎,同时行病理检查者共158例。凡合并消化性溃疡、胃肿瘤、残胃及慢性肝病者均已剔除。

1.2 研究方法

口服2%利多卡因胶浆10g,应用Olympus GIF-Q190型电子胃镜行胃镜检查,仔细观察胃体、胃窦、胃角等各个部分,判断是否存在萎缩,按单纯性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伴增生分为2组;在认为萎缩的部位取活检3~5块,装入10%福尔马林溶液的标本瓶中固定,送病理。

1.3 诊断标准

依据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06年上海),内镜下萎缩性胃炎有2种类型:即单纯性萎缩性胃炎(主要表现为粘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皱襞变平甚至消失;血管显露)和萎缩性胃炎伴增生(主要表现为粘膜呈颗粒状或结节状)。病理组织学上胃粘膜萎缩是指固有腺体减少,有2种类型即化生性萎缩(固有腺体被肠化或假幽门腺体替代)和非化生性萎缩(胃粘膜固有腺体被纤维组织替代或炎性细胞浸润引起固有腺体数量减少)。

1.4 统计学分析

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内镜拟诊萎缩性胃炎的入选病例158例,病理检查示萎缩性胃炎的共105例,总病理符合率为66.5%;单纯性萎缩性胃炎64例,病理符合率为68.8%;萎缩性胃炎伴增生94例,病理符合率为64.9%,经χ2检验,单纯性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伴增生2组之间与病理检查符合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另外在158例病例中,共检出肠上皮化生15例,不同程度的上皮内瘤变20例,若将两者合并计算,检出率为22.1%。

3 结语

通过本组资料表明内镜下诊断的2种萎缩性胃炎无论是单纯性萎缩性胃炎还是萎缩性胃炎伴增生与病理检查的符合率均较低,可见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临床上应两者结合以病理诊断为诊断依据;凡内镜拟诊萎缩性胃炎初诊患者均应予以病理检查。这样内镜医师一方面提高了萎缩性诊断的准确率,较早发现萎缩性胃炎及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或不同程度的上皮内瘤变患者,有利于胃癌的防治。另一方面可更好指导萎缩性胃炎及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合理就医,定期随访,更好维护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分析内镜诊断萎缩性胃炎与病理检查符合率低的原因可能为:(1)注气过多,使粘膜变薄,血管透见;(2)钳取组织过少,未达到固有腺体层;(3)内镜医师个人经验对内镜下表现判断的差异。色素内镜及放大内镜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内镜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目前要求内镜医师仔细观察病变情况,适当注气,多部位、足够深的组织活检;另与病理医师建立良好的沟通,对比内镜表现与病理检查结果,不断提高内镜诊断水平。

[1]贾林,李俞元.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S].消化科临床录,2006:529~531.

[2]李娜,张亚历,刘思德,等.放大内镜下萎缩性胃炎胃窦粘膜小凹开口形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8,25:202~203.

猜你喜欢

单纯性腺体萎缩性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腺体受累和HPV感染对复发的影响
中医治疗胃阴亏虚型萎缩性胃炎的独特优势
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房切除术治疗少腺体型乳腺癌的效果观察
宫颈上皮内瘤变累及腺体的研究进展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保持直销的单纯性
60例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盐酸戊乙奎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腺体分泌的抑制作用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合并月经不调30例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2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