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美术鉴赏中的音画结合

2011-02-15文/俞

艺苑 2011年6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绘画美术

文/俞 程

《金色草原》(摄影) 林宗奇

音乐作品是给人听的,但一部成功的音乐作品却可以让听众在优美的旋律中看到一幅幅动人的图画,唤醒他们对那些业已逝去的美好事物的回忆,从而引发对未来的憧憬;绘画是给人看的,一幅形神兼备的美术作品却可以让人们仿佛听见些什么,人们在美术家所渲染的艺境中,领略到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富有诗意的调子,它轻轻扣动人们的心房,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曾说过:“绘画是视觉的音乐。”一幅画,可以让我们产生音乐的感觉,或是激动人心的交响乐,或是轻盈优雅的轻音乐。无怪乎在19世纪的法国,在印象派绘画的影响下,产生了以德彪西为代表的印象派音乐。因此,音乐与绘画虽然一个为听觉艺术,一个为视觉艺术,但两者在表现人的思想感情上,让人内心产生共鸣是一致的。

凡是看过潘鹤的作品《艰苦岁月》的人,都不会忘怀那长征途中的小红军为悠扬的笛声所陶醉的神情,很难想象一个对音乐毫无感受的人,能创作出如此美好的美术作品!我们在李可染的山水画中依稀可闻其山泉汩汩之声;我们看了徐悲鸿的《奔马图》,仿佛听见骏马自远而近的“铁骑突出刀枪鸣”的音响;而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更让我们感受到空山幽谷里那悠扬的蛙声与丁咚的泉水共同奏出的优美的旋律。

高中美术鉴赏中的作品可以说是精品中的精品,每一幅作品都是音诗音画的完美结合。一个教美术鉴赏的教师,要让美术作品与音乐融合,首先应该懂音乐,能够欣赏音乐,并能讲解音乐。只有这样,他才会深刻理解作品背后的“画外音”,也只有这样,他才会准确无误地把音画的完美结合呈献给学生。

教师要深刻理解美术与音乐的内涵,认真研究和构筑美术与音乐教学间的内在联系,使两者在教学中发挥更好的功能。俄国19世纪末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绘画大师列宾是非常热爱音乐艺术的,他深切地体验到这两种艺术之间的微妙的血缘关系,经常把在音乐中得到的启发和灵感运用到美术创作中去。如我们在鉴赏他的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时,可以同时聆听俄罗斯乐曲《伏尔加船夫曲》,让学生谈谈他们的听觉感受与视觉感受;并让他们吟诵诗句《伏尔加河上》(节选)(涅克拉索夫),说说他们的心灵感想:

……低低的身子像一张弯弓,身上背着长长的纤绳,穿着草鞋,蹬着河岸——这是成群的纤夫在爬行。这呼声粗野得没法儿忍受,清晰得怕人——在寂静中怒吼。听到这悠长的挽歌般的哀呼——心儿啊,又在我胸中颤动!……

音乐之感辅助于绘画教学,并延伸到模仿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中人物的动作姿态,积极体悟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活动,说说自己的肢体感受,通过“听、观、吟、验”等形式去调动学生的不同感官,去感悟同一主题的不同表现形式,整节课的教学将会获得很大成功。教师还可以将绘画与音乐的特点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同类艺术作品的共同特点,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体验到音乐的意境,从线条、颜色、形状等美术手段上直观地“看”到音乐,体会音乐作品的情绪。如播放《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如歌的新板》、《清澈的小溪》,让学生用线条的“粗、细、长、短、斜、曲、虚”来表现旋律。有的还可以用线条再加上颜色来表现音乐情绪,如肖邦《葬礼进行曲》可以用黑色、灰色;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野蜂飞舞》可以用红色、黑色;《高山流水》中《流水》选段可以用蓝色、透明、绿色;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可以用色块圆圈表现。总之,可以让学生找出相关联的音乐作品引出作品风格的对比。音美结合让学生绘画创造热情高涨了,思路更宽了,想象力更强了,既拓展了艺术空间,也增强了艺术趣味。

好的音乐就像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好的美术作品又宛如一只美妙的乐曲。难怪有人说,绘画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绘画的芳姿倩影,他们是一对孪生姐妹,相互交融,相互净化,共同陶冶人们的情操,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恰当地运用音乐艺术,教师对音乐的选择应慎重考虑,反复斟酌,以唤起学生对音乐和画面的感觉。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日积月累收集与整理了一些能与美术作品对应的音乐作品,并加以了恰当的运用,如在《战争与和平》一课的结尾放一首《勇敢的心》,可以让学生久久沉浸在这一课的情境当中;在教授墨西哥艺术文化时渗透着墨西哥民间音乐,是对此民间文化最好的诠释。在讲评中国古代绘画时,可以放一段古筝名曲《高山流水》或《春江花月夜》;观赏朱耷作品伴有《二泉映月》的乐曲,能让学生动用视觉的同时刺激他们的听觉去品味朱耷“墨点无多泪点多”的伤感之情;欣赏林凤眠的《樱花小鸟》时,放一首音乐鉴赏中的《异国鸟》这首曲子,能让学生感受到画家对大自然、小生命的爱怜。

把莫奈的《日出·印象》同德彪西的《月光》放在一起欣赏,不管是音乐中的印象派还是绘画中的印象派,简直就是水乳交融;在鉴赏中国佛教绘画时,以佛教音乐《心经》对应梁楷画作《六祖斫竹图》,相辅教学得以营造特殊课堂氛围,而在《本生图》与《九色鹿》作品中用《大悲咒》是再贴切不过了;在中国民间美术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民歌如《茉莉花》、《美丽草原我的家》、《紫竹调》,《山前山后百花开》等与之对应,是情感性和审美性的完美结合。

在介绍加纳的美术文化时,用加纳民歌《非洲赞歌》;介绍圣鼓及布隆迪美术文化时,放一段布隆迪的《鼓舞》乐曲;介绍坦桑尼亚的艺术文化时,用《门库尔雅》这一坦桑尼亚民间音乐再恰当不过了。许多美术作品的鉴赏通过与音乐融合,可以达到图音并茂、声色俱全的美的艺境。

罗丹说:“艺术就是情感。”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点就是情感审美,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列宾在评论荷兰画家伦勃朗作品时,十分精辟地阐发了美术与音乐的关系,他说:“伦勃朗的画始终带有空气的透明的影子,象是美妙的管弦乐,它的和弦的声音在画的全部后景上颤动着。”正如列宾所描绘的那样,当我们在欣赏伦勃朗作品时,总感到如一群矫捷柔美的芭蕾舞演员在灿烂的阳光下舞蹈一样,使人感到变化无穷,感人肺腑。这不也正是我们在贝多芬、德彪西等音乐大师作品中感受到的吗?

黑格尔在《美学》中有一段言简意赅的话:“音乐和绘画都有密切的亲族关系,绘画可以越过边境进入音乐的领域。”音乐带领我们去感受世界万千生命形象最深的节奏起伏,画家却由于在自然现象里意识到音乐境界而使自然形象增加了深度。音乐与美术的完美结合,丰富了绘画歌一般的意境,从而更鲜明地展示了绘画的情致。

[1]王宏建,袁宝林主编.美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绘画美术
美术篇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