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梦想世界中简单的美——《飞屋环游记》角色设定赏析

2011-02-15文/杨

艺苑 2011年6期
关键词:艾莉方形罗素

文/杨 瑛

角色设定(Character Design),又称人物设定,是对登场人物的性格特征、基本造型、衣着、表情及主要动态等所进行的设计。它不仅是动画后期制作人员对于作品中角色的各种要素的参照规范,更关系到整部作品的风格以及剧情的成功表现。动画电影《飞屋环游记》的角色设定不同于多数幻想题材的影片,它没有用怪诞魔幻的造型,而是用简洁风格的造型带领观众游历了一个梦想的世界。其造型看似简洁平淡,却蕴藏着该剧导演及其他创作人员卓越的智慧和艺术创造才能。

一、怀抱梦想的平凡生命

皮克斯除其卓越的3D技术外,亦擅长挖掘人性的本质,讲述感人的故事。本剧讲述的是一个70岁的老人为了纪念他逝去的妻子,在各种偶然的情况下与一个8岁的亚裔小男孩罗素、一只大鸟和一只名叫道格的狗一起经历的一次冒险之旅。片中的登场角色,从表面上看各自的性格、年龄、甚至种类各异,仿佛不存在交集,但实际却有一条隐形的线索将他们联系在一起——各自所怀抱的真挚梦想:少年艾莉和卡尔的梦想是进行一次前往天堂瀑布的冒险之旅,小罗素的梦想是获得父亲的重视,道格的梦想是找到一个值得它忠诚以对的主人,甚至反面角色冒险家蒙茨也怀着要找到活着的大鸟以向世人证明他的真正价值的梦想。这些梦想的背后都各有一段故事和各种复杂的感情,而设计师意在将这些信息可视化,体现于角色造型之上。要将这些复杂的信息集约于特定的角色外表上,并能有效地传达给观众,对造型结构以及细节的塑造和取舍便显得十分重要。

二、自然而然的共鸣——源于生活的角色造型

发明者逐格摄影技术、被称为“动画之父”的法国人艾米尔·柯尔(Emile·Cohl)曾经说过:“做动画的人是像上帝一样在创造世界,因为他面对的是一张白纸。”动画人所创造的是一个真实的虚幻世界,这种真实源于观众所产生的共鸣,在于观众对荧幕上所发生的运动和故事的感同身受。因此,为避免观众对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产生过多怀疑,而利用各种方式将所有的“不合理”变为合理,将所有的“虚幻”变得可信,是角色动画(Character Animation)创作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特别在幻想题材的动画影片中,具有说服力的角色设定能够加强观众对故事情节的直观理解,让所有天马行空的故事都变得真实可信。《飞屋环游记》在角色设定的过程中,利用了各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几何造型以及风格化的细节处理,在看似不经意的对比和联系关系中塑造了片中各角色富有魅力的视觉化形象。

(一)模型化的几何造型

在确定影片的整体美术风格并把握角色性格与各要素之后,将各角色造型首先概括为简单的几何形态的组合,是动漫造型设计的前期步骤之一。该片的角色设定中亦把这种模式化的几何造型运用到极至。图1和图2分别为片中主要角色的几何造型设定和根据该几何设定所绘制的角色造型的草图。依图示可知卡尔是一个方形,就像个箱子,这个箱子象征着卡尔是个会固执地把自己关在自己的世界里的人;而艾莉是个椭圆,是气球,象征着艾莉轻飘飘的,十分活跃,仿佛永远无法被束缚于这片大地上。方形的卡尔与由各种不同的曲线或圆形构成的艾莉、罗素和道格等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也正是故事中的人物之间产生的性格冲突及其所引发的故事冲突。

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积累了对不同几何形体的象征性认识:圆形代表圆润、可爱、圆满或者活泼;方形代表稳重或呆板;三角形代表尖锐;不规则图形代表随意或危险、突破、桀骜不驯。除此之外,此片的角色设定中还构建了一种特定的内在规则,即方形和圆形的对立表现——圆形代表未来,方形代表过去。卡尔的造型是以方形为基本图形元素,代表固守过去、执拗和坚持;而由圆形或曲线所塑造的艾莉、罗素和道格等则代表着积极前进的未来型人格。这种通过模型化的几何造型以高效的视觉传达方式简化故事主题的做法在许多作品中都曾使用过,如哈里·尼尔森在20世纪60—70年代所创作的音乐动画《点!》(《The Point!》)中就对该方法进行过尝试。如图3所示,《飞屋环游记》剧中的这种模型化的几何造型不仅运用在角色整体外形的设计上,其细节的处理同样也贯穿和使用了类似的象征方法,如卡尔从小到大所佩带的标志性的大方形眼镜和罗素身上热闹非凡的各种道具:圆形的小号、圆形的探照灯、圆形的杯子、圆形的平底锅、圆形的水壶和圆形的徽章……

图1 主要角色的几何造型设定

图2 角色造型草图

图3 罗素与卡尔的整体外形设计

图4 片中的用汽水瓶盖做的徽章

图5 徽章的细节

(二)风格化的细节处理

该剧美术设定的大方针为“简单朴素”。因为要在影片有限的时间内表达复杂的情节和信息,就必须摒除一切可能存在的干扰,本剧中极致的模型化的角色设定正是出于此种考虑。但是这种利用原始几何图形的象征性所引发的观众对相应视觉元素的快速理解也存在着另一个问题——模式化。

那么,如何使观众认为这些有着典型几何特征的图形是真正具有独特性格的生命体呢?这就需要运用动画美术设定中的联想法则,即运用生活化的细节处理来引发观众的“联想”。试想一下,若我们设计一个上小学的10岁男孩造型,这个男孩身上可能会有象征他的身份和年龄的道具,比如书包。以这个书包为例,若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没有任何特征的书包,那么观众能获得的信息就仅限于“背书包的10岁男孩”;但若这个书包是目标观众群在该年龄阶段所熟悉的款式,并印有相应图案,那么这个角色造型所传递给观众的信息就丰富和饱满得多——因为他引发了观众对自身经历的联想,缩短了这个虚构的角色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本剧中为了使角色更加有说服力,加强观众与这个虚幻世界的联系,使用了大量能够引起观众共鸣的细节,以及表现逼真质感的技术。比如贯穿于整部影片的艾莉用葡萄苏打汽水瓶盖做成的徽章(图4、图5),就是以生活中的实物为原型,而且为了表现其是“使用过”的旧盖子,制作了逼真的缺口和微微翘起的边缘,真实地再现了观众儿时的游戏场景,使观众在观看影片的同时产生了强烈的怀念感,仿佛置身其中。同样的还有艾莉打着补丁的牛仔背带裤和胸前袋子里塞满的小玩意,以及幻想自己是冒险家的童年艾莉和卡尔的小飞行帽和圆眼镜,都能使观众联想到自己的童年时光。

(三)对比与联系

该片中所有的形象从视觉外形上看似乎都显得不太搭调,他们方正、圆润、高矮、胖瘦,既有细长尖锐的偏执狂老年蒙茨,也有阴郁沉默、四方端正、但棱角分明的老年卡尔,也正因为如此,才使该片从角色关系开始就具有丰富的对比冲突。这种几何造型的对比准确有效地映射了各角色性格间的对比——如内向的卡尔和外向活泼的艾莉之间的对比,固守过去的卡尔和憧憬未来的罗素之间的对比。特别是在飞往天堂瀑布的过程中,方形的老年卡尔与圆弧形的“小探险家”罗素之间所形成的视觉效果与人物性格的对比冲突一直延续到电影的尾声,直到最后卡尔戴上了罗素那条别满了圆形徽章的饰带后,方形与圆形的融合达到了视觉上的平衡,从而象征了卡尔性格上的转变——不再固守过去,发现以前的坚持或许没有意义,开始懂得活在当下,并积极面对未来。

自《玩具总动员》、《虫虫危机》、《怪物公司》屡次创造了3D动画的神话后,皮克斯重新回归了动画的本质,不再单纯靠物理仿真技术来吸引观众,更多地致力于提高作品的内涵和对真挚的人性的探索。本剧的角色造型正是在这种探索的过程中,以沙利文所提出的现代主义的核心精神“形式追随功能”(“Form ever Follows Function”)出发,赋予了简单朴素的图形以丰富的视觉语言,既不是空洞无力的模式化的形象,也无多余繁琐的细节,每一个细节元素都服务于故事所需——没有吸引眼球的怪诞夸张,只有梦想世界中简单的美。

猜你喜欢

艾莉方形罗素
我的方形创想
丢失的皮鞋
迈出第一步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小人儿 艾莉和木爷爷
数图形
我就是他们要保卫的那种文明
观书有感
小猫艾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