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火归原法治疗血液病顽固鼻衄体会

2011-02-12成玉斌徐学新张彦丽孟祥华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6期
关键词:麦门冬熟地黄血液病

成玉斌 向 阳 徐学新 张彦丽 杜 欣 孟祥华

1解放军第二一○医院(辽宁大连116021)

2河北省唐山乐亭县医院(河北唐山063600)

鼻腔出血,中医称为“鼻衄”,是血液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临床常采用鼻腔填塞、输注血小板、静脉输注止血药进行治疗,但部分患者反复鼻衄,甚至鼻衄不止。笔者近年应用引火归原法进行治疗,效果卓著。现介绍如下。

1 治疗方法

患者病种有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等,反复鼻衄,辨证属阴虚阳亢或阴虚火旺;年龄7~16岁,血小板计数10×109~41×109/L间。

一般治疗为鼻腔填塞,静注血凝酶,输注酚磺乙胺、止血芳酸、氨甲环酸、单供体血小板止血,贫血者予输注红细胞悬液,合并感染者予抗感染。中药予傅山引火汤加减:原方为熟地黄90g,巴戟天、天门冬、麦门冬各30g,茯苓15g,五味子6g,白芍100g,炙甘草30g,枣仁 30g,葛根 60g;加山茱萸肉 20~30g,阿胶 20~30g,牛膝 20~25g,生龙骨、生牡蛎各25g,代赭石20~25g以滋阴养血、镇潜浮阳;肝胆火旺者加龙胆草清泄肝火;气虚者加黄芪30~45g。血液病患者多病史漫长,长期用药,脾胃多虚,再兼大剂滋腻药物,恐碍胃伤脾,故酌加木香、砂仁、陈皮,以使静中有动。每日1剂,水煎服。其中再障患者一般5剂后衄止,骨髓纤维化10剂左右衄止。

2 典型病例

2.1 再生障碍性贫血鼻衄案 王某,男性,11岁,患再生障碍性贫血3年,曾中西医结合治疗后,血红蛋白恢复正常,血白细胞波动于3.0×109/L左右,血小板50×109/L左右,但反复鼻衄,常因鼻衄不止住院。2009年5月19日再次出现鼻衄不止,经鼻腔填塞、对症止血后送入院。血常规示血红蛋白72g/L,白细胞5.4×109/L,血小板29×109/L,网织红细胞0.24;溶血象正常;骨髓象示再生障碍性贫血。予口服司坦唑醇、中药生血片及补肾生血中药煎剂,并予氨甲环酸、血凝酶、输注单供体血小板止血。耳鼻喉科会诊诊为鼻中隔糜烂,予抗感染治疗。入院后35d鼻腔反复出血,反复行鼻腔填塞乃至后鼻道填塞始能止血,但填塞物取出后再次出血。患者极度恐惧,血红蛋白50g/L,白细胞1.8×109/L,血小板15×109/L,需输注红细胞悬液治疗。第36日患者右鼻腔再度出血不止,予鼻腔填塞、抗炎、止血等处置。详询病情,患者平素手足心热,入夜尤甚,手喜握凉物,足喜伸出被外,且脾气急燥,易生气动怒。舌暗红,苔黄腻,口气热臭,脉滑数,左尺按之不足。结合AA患者病属血虚之劳,阴血素亏,其火实为虚火,迫血妄行。治宜滋阴降火、引火归原,药用熟地黄60g,巴戟天20g,天门冬20g,麦门冬 20g,茯苓 15g,五味子 5g,山茱萸肉 20g,阿胶 20g,白芍 45g,怀牛膝20g,肉桂3g(研末吞服),生龙牡各20g,代赭石20g,木香5g,陈皮5g,龙胆草15g,水煎服。5d后手足心热已消除,取出鼻腔填塞物后未再出血,继服15剂巩固,第49日已无手足心热,舌淡红苔白腻,脉滑,此属龙雷之火归海。查血红蛋白62.0g/L,白细胞2.8×109/L,血小板28×109/L。遂守方酌情治疗。随访至今已再出现鼻衄,血红蛋白、白细胞正常,血小板30×109/L左右。

2.2 骨髓纤维化鼻衄 刘某,男性,58岁。患者于2004年初出现乏力、腹胀,单位体检时发现脾大,经骨穿、骨髓活检等综合检查诊为骨髓纤维化,坚持行中西医结合治疗。2010年3月9日出现鼻衄不止,经鼻腔填塞等处置后仍出血不止,于3月12日入院。患者左鼻腔渗血,血常规示血红蛋白43g/L,白细胞5.5×109/L,血小板31×109/L。即予输血纠正贫血,静脉应用止血药,出血减少不明显,且出现双鼻腔出血,行双鼻腔填塞后仍渗血不止,第4日双鼻腔仍有渗血。询患者乏力、头晕、心悸、气短,入夜后手足心热,周身皮肤有瘀斑瘀点,舌淡暗,苔微黄腻,脉弦细。该患者久患骨髓纤维化,除阴血不足,虚热内扰外,兼气虚失摄,当以引火归原为法,佐以益气摄血。药用熟地黄90g,巴戟天25g,天门冬25g,麦门冬 25g,茯苓 20g,五味子 10g,山茱萸肉 25g,川牛膝 20g,肉桂 2g,生龙骨、生牡蛎各 20g,白芍 60g,甘草 10g,当归 10g,木香5g,砂仁5g,黄芪30g。每日1剂,3d后右鼻腔出血停止,拔出填塞物后右鼻腔未再出血,左鼻腔少许渗血,续服8剂,鼻衄停止。

3 讨 论

鼻衄一证,多由火热之邪迫血妄行所致,以肺热、胃热、肝火常见,部分患者可由气虚失摄所致。然血液病患者多病程漫长,阴血素亏,已成虚劳,其火以虚火者多,实火者少。盖肾为先天之本,内寄命门真火,为水火之宅,阴阳之脏。肾水足则火藏于下,温煦脏腑,统领一身之气化。如患者阴血肾水不足,水亏于下,则火失其制,离位上奔;或肾水寒极,逼迫真火浮游于上,而成火不归原。且肝肾同源,肾水既亏,肝失滋养,水不涵木,而成肝肾阴虚之证。更兼血液病均为疑难重症,病程迁延,患者患病之后,情绪不稳,肝气郁结,郁而化火,肝火旺盛。触遇而发,肝中所寄雷火,挟肾中龙火上焚,可出现头痛、头晕、鼻衄、齿衄等。《景岳全书·血证》云 “血动之由,惟火惟气耳”;《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中据此,针对血液病反复鼻衄,证属阴虚火旺,虚阳上亢者,治当滋阴潜阳,引火归原。傅山引火汤方中重用熟地黄为君,大剂滋水,臣以天门冬、麦门冬滋阴润燥,白芍、甘草柔肝阴,敛肝阳,稍佐巴戟肉以阳中求阴,亦可先服小量肉桂温脏敛阳,引火归原。针对血液病患者,较之一般阴虚火旺患者阴血亏损更为严重,故加山茱萸肉、阿胶滋阴养血;牛膝既可滋补肝肾,又可引血下引,增加滋阴降火之效。加生龙牡、代赭石镇潜浮阳,肝胆火旺者加龙胆草清泄肝火。诸药合用,峻补阴血,水足火降,血自循经。不用止血药者的原因,一是火归原,则气顺火降,血自循经;二者,已用多种止血药、鼻腔填塞止血,若再于方中加止血中药,药多力杂,恐反影响疗效。

猜你喜欢

麦门冬熟地黄血液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血液病患者的应对策略
熟地黄膏缓解震颤
GM值在高危真菌感染风险的血液病患者诊断驱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9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
从阴阳气血化生浅议熟地黄的临床使用
熟地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生物活性
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测定麦门冬药材中水分的含量*
孙光荣胸痹汤
熟地黄和茯苓对山茱萸中3种成分煎出量的影响
治便秘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