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验案

2011-02-12李海萧指导赵建国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6期
关键词:太冲睑下垂瞳孔

李海萧 指导赵建国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

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

1 病例资料

患某,女性,29岁,2010年4月28日就诊。主诉:左眼睑下垂1月余。患者于1月前因车祸头部外伤,立即昏迷,双侧瞳孔散大,至滦平县人民医院就诊,行颅脑CT检查后诊断为头外伤,左侧硬膜下血肿,脑疝形成。急诊下行左侧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术后8d清醒,左眼睑下垂,睁眼不能,无偏瘫失语,无癫痫发作,无口角歪斜。为求进一步治疗来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症见左眼睑下垂,睁眼不能,左眼向上、下、内活动不能,左侧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左眼周有紧绷感,无口角歪斜,纳可,寐安,二便调,舌红苔薄,脉涩、沉细。辨证为眼睑受损,经络瘀阻证[1]。治宜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取穴:神庭、印堂、攒竹透鱼腰、阳白四透、承泣、太阳、风池、头维、合谷、手三里、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针刺方法:针眼周穴时避开眼球,刺皮后徐徐进针,有酸胀感即留针,不提插,可捻转。诸穴多用平补平泻法,三阴交用补法,太冲穴可先泻后补,每周2次,留针40~50min起针,中间行针2~4次。均要求有较强针感,“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气血”,使“气至病所”,以令窍通。经7个月治疗,左眼裂睁开,上睑下垂症状缓解,上睑不再遮盖下睑,与右眼相比差别不大,眼球可向内、外活动,眼周紧绷感消失,左侧瞳孔对光反射消失。现仍在治疗中。

2 讨 论

针刺治眼病最早见于 《素问·缪刺论》“邪客于足阳跷之脉,令人目痛从内目此始,刺外踝之下半寸所各二痏,左刺右,右刺左,如行十里倾而已”。患者为车祸所致的动眼神经麻痹,越发难治而投向针灸。张景岳曾谓“治痿者当取阳明,又必察其所受之经而兼治之也”。治疗时应广取穴,非广取穴难以疏通经络。笔者所选穴位,络穴和交会穴已顾及到十二经和奇经八脉,重视了与本病有关的经络及穴位。针刺晴明、承泣、印堂可疏通局部气血,针刺太冲以祛风邪,足三里以健脾利湿。苏云海等[2]认为采取局部透刺的方法有气至病所之功效。针众多阳经穴,可使阳气柔,阳气柔则养筋,筋得养则起痿。刺少许阴经穴可治阳护阴,使肝肾之精气上注于目。取眼周穴以疏通眼部经络气血,营养肌肉经脉,改善眼肌运动[3]。现代医学认为针刺麻痹的肌肉使之发生被动收缩,能使肌肉血流增加,可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环,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肌肉收缩加强,损伤部位的神经肌肉功能逐渐恢复[4]。针刺通过刺激动眼神经及其分支或者直接刺激内、上、下直肌及下斜肌的肌梭、肌腱等组织,促进了神经功能恢复,同时改善了眼眶及眼球周围血液供应,促进其功能恢复[5]。对于动眼神经麻痹西医目前没有很有效的方法,而中医针刺治疗则具有配穴精练合理,操作简便,治疗安全,疗效确切,可重复性好的特点,值得深入研究。

[1] 宋振华,尹勇.欧阳应颐针刺治疗在动眼神经麻痹中的应用[J].湖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3):77.

[2] 苏云海,蔡岩松.透穴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6):31.

[3] 韩兰玉.针刺治愈顽固性动眼神经麻痹1例[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8,18(4):104.

[4] 刘士刚.针灸治疗后天性眼外肌麻痹的临床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04:46(5):451.

[5] 尹勇,欧阳应颐,张锡芳.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02,21(5):27-28.

猜你喜欢

太冲睑下垂瞳孔
瞳孔检查及常见瞳孔异常
春季护肝 按摩太冲
瞳孔里的太阳
针刺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下丘脑室旁核炎症因子含量及Toll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
瞳孔
针刺太冲太溪太自治疗膝骨性关节炎30例
改进式提上眼睑肌缩短术治疗儿童青少年上睑下垂的临床观察
改良Fasanella-Servat法上睑下垂矫正术疗效观察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