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部神经鞘瘤针吸细胞学观察

2011-02-10张文杰闻春艳孙大菊于洪泉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1年9期
关键词:鞘瘤细针细胞学

张文杰,高 伟,闻春艳,孙大菊,于洪泉

(1.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病理科,吉林长春 130033;2.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神经鞘瘤又称施旺细胞瘤,是源于神经鞘的常见良性软组织肿瘤。好发于机体较大神经干,多见于中青年,以头颈部为多见,常见发生于颈侧区和舌部。穿刺细胞学是一种操作简单、快速有效地方法,尤其当肿瘤紧邻血管、神经,为术前病理检查带来困难时,穿刺细胞学检查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院颈部穿刺细胞学诊断为神经鞘瘤的涂片进行复习,并着重讨论细胞学形态特征及诊断。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2000年1月-2009年 1月,我科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且有病理证实颈部神经鞘瘤共20例。患者年龄28-53岁,男性多于女性,肿瘤多呈长圆形与神经干平行,左、右两侧活动度大,穿刺时有麻酸感,并沿神经放射。

1.2 方法采用7号针头10 ml一次性注射器,对颈部肿瘤部位及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后,左手固定肿物,右手持针迅速刺入肿物,反复负压抽吸,观察有吸出物后保持负压,分离针筒和针头,再拔出针头。抽吸出的标本均匀涂在2-4张载物片上,95%酒精固定,巴氏染色。

2 结果

典型的颈部神经鞘瘤细胞学涂片特征为①不同病例细胞数量多少不一,可呈簇状或片状分布,大多数细胞界限不清,相邻细胞聚集类似合胞体,有的瘤细胞组成小束状或排列成旋涡状结构。②细胞核形态不规则细长梭形,两端略钝,有的细胞核相对平行分布呈栅栏状③核膜轻度增厚,染色质均匀较深染,核仁不明显④胞浆丰富嗜弱酸性,有的胞浆可呈细丝状,亦可见稀疏散在分布的裸核瘤细胞,以不规则核型为多见,核形可扭曲折叠如逗点状、鞋底状,茄子状⑤涂片背景可见不规则粘液样物。

3 讨论

神经鞘瘤是常见良性软组织肿瘤,此瘤生长缓慢,一般无自觉症状,临床往往术前细针穿刺或冰冻检查以明确诊断,当肿物生长在紧邻血管神经的部位取活检有困难,穿刺细胞学检查显得尤为重要。

有关颈部神经鞘瘤细针穿刺细胞学特征,国内已有报道。较重要的细胞学特征有瘤细胞呈涡旋状或束状排列,核呈栅栏状排列,红色粘液状基质中央杂有大小较一致梭形细胞,不同特征发病率及可信性一直是人们分析的重点,本文分析重点与文献报道一致[1-3]。

本文20例中大多数可见到涡旋状或束状排列细胞,细胞可界限不清,相邻细胞聚集类似合体状,背景为纤维胶原和粘液样基质。另一个重要特征是细胞核的表现,大多数细胞核呈栅栏状排列,形成Verovall小体核位于中央,核染色质均匀较深染,核膜轻度增厚,核仁不明显,核分裂像极少见。我们也能见到散在不规则梭形细胞在粘液样基质中杂乱无章的排列。掌握颈部神经鞘瘤的细胞学特征再结合临床症状诊断神经鞘瘤并不困难,但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过程中取材较为困难,因颈部神经鞘瘤较硬韧,很难吸取到充足的细胞成份,甚至吸取不到任何细胞成份,只能见到大量血液成份,建议用7号针头、20 ml注射器反复吸取直到标本满意。

颈部神经鞘瘤需与颈部神经纤维瘤相鉴别,后者瘤细胞较少,可散在分布,而神经鞘瘤排列形式较特殊呈漩涡状排列。神经鞘瘤通常为单发有包膜,而神经纤维瘤为多发呈局限性无包膜,另外颈部神经鞘瘤的部位常与颈部淋巴结相似,多发呈局限性无包膜。如患者麻酥感不明显时误认为淋巴结,可通过穿刺加以鉴别。

综上所述,颈部神经鞘瘤的细胞学涂片具有较明显的细胞学特征,如果细针穿刺抽出物含细胞量较多,涂片质量较好,细胞保存完整,熟悉其细胞学特点并掌握与其混淆疾病的鉴别诊断的前提下,细胞学诊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诊断方法。

[1]付新文主编.头颈部病变临床细胞学[M].江西: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40-141.

[2]马正中,阚 秀,刘树范主编.诊断细胞病理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573.

[3]舒仪经,阚 秀,荣秀芳主编.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64.

猜你喜欢

鞘瘤细针细胞学
细针穿刺可怕吗?
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标本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的6种操作方法的比较
吉非替尼通过促进H3K27甲基化水平抑制恶性周围神经鞘瘤细胞的增殖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丛状神经鞘瘤
质核互作型红麻雄性不育系细胞学形态观察
常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诊断病毒性脑炎36例
肺小细胞癌乳腺转移细胞学诊断1例
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180例诊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