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下界移动度”物理检查在大叶性肺炎体格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2011-02-09李开艳熊盛道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1年5期
关键词:下界大叶性肺炎

李开艳,朱 晶,左 鹏,谢 敏,熊盛道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呼吸内科,湖北武汉 430030)

在物理诊断教学中,肺下界移动度的检查方法是作为医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必须掌握的体格检查项目。然而在临床操作过程中发现,由于肺下界移动度的检查需要病人的默契配合,对于老年患者、幼儿来说无法配合此检查,同时对于胸腔积液等胸膜疾病也根本叩不出来,致使学生在临床实习中也根本无法体验该检查方法的临床意义。为了进一步探讨该项检查的临床意义,我们以30例大叶性肺炎病人为对象,观察肺下界移动度对其诊断的意义。

1 对象

首诊7天内门诊或住院患者;经胸部X线诊断为大叶性肺炎;年龄为20-50岁的患者。

1.1 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均由3名经过培训的医生进行全身体格检查,记录其胸部叩诊结果,包括病变部位叩诊呈浊音/实音及肺下界移动度减少、正常和叩不出的人数。评估肺下界移动度减少、肺叩诊呈浊音/实音与大叶性肺炎诊断的阳性符合率。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入选患者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 35.6±9.4岁,最小20岁,最大50岁。其中右上肺炎8例、右下肺炎18例、左上肺炎4例。

2.2 胸部叩诊结果 浊音18例、实音12例;肺下界移动度,减少13例、正常11例、叩不出6例。

2.3 胸部叩诊阳性体征与大叶性肺炎诊断符合率

肺叩诊呈浊音或实音与大叶性肺炎诊断阳性符合率为100%;肺下界移动度 与大叶性肺炎诊断阳性符合率为43.3%(13/30),假阴性为56.7%,其中肺下界移动度正常占36.7%(11/30)、肺下界移动度叩不出占20%(6/30)。

3 讨论

肺下界移动度的检查方法是老一辈医学家临床经验的结晶,是物理诊断的传统,也是医生与病人交流的一种直接方法,医生可通过这种检查发现阳性体征,从而可协助诊断疾病,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检查而起到少花钱治好病的作用。然而由于该项检查方法的要求高,尤其是需要得到患者的密切配合,对于肺气肿的患者来说,除年龄偏大外,其主要症状即为气喘,因此患者很难配合检查;对肺水肿患者来说,由于疾病严重性也无法进行该项检查;对大叶性肺炎患者来说,本项检查相对较容易得到配合,但本研究显示肺下界移动度减少对大叶性肺炎诊断的阳性符合率(灵敏度)仅43.3%,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检查者叩击的力度、患者个体胸壁厚度、骨骼支架大小等差异有关[1],是否还有其他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而病变部位叩诊音呈浊音/实音与大叶性肺炎诊断的符合率(灵敏度)达100%,且不需要得到患者的配合,因此该项检查可作为大叶性肺炎的阳性体征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但由于肺部叩诊呈浊音/实音还可见于胸膜和胸壁的病变,应结合触诊来进行鉴别。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肺下界移动度物理检查在大叶性肺炎体格检查中无显著应用价值,而肺部叩诊呈浊音/实音在大叶性肺炎体格检查中有重要价值,但必须联合胸部触诊进行鉴别诊断。

[1]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M].北京: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0.

猜你喜欢

下界大叶性肺炎
混水平列扩充设计的混偏差的下界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相关因素
虫见大叶
Lower bound estimation of the maximum allowable initial error and its numerical calculation
大叶胡枝子根皮抗炎镇痛活性部位及其机制
一道经典不等式的再加强
大叶落地生根及其盆栽技术
大叶女贞锈壁虱药物防治试验
对一个代数式上下界的改进研究
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应用美罗培南治疗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