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光治疗痤疮的疗效观察

2011-01-29王伟王继萍邵刚戴琴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2期
关键词:皮脂腺丙酸痤疮

王伟王继萍邵刚戴琴

(1.北京新时代伊美尔幸福医学美容专科医院非手术中心,北京100027;2.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北京100048)

一体化电-光联合技术(Combined Electro-Optical Energy System—ELOS),或称E光技术(Elos Technology),由光电两种能量联合,同时作用于靶组织,具有1+1>2的效果,两种能量均降低使用,可减少副作用。该技术由以色列Syneron公司研制并发展起来。

痤疮又称寻常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青春期男女,主要发生在患者的颜面、胸背等部位,常表现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与瘢痕,影响容颜的美观,对患者的容貌和自信心均有影响。笔者利用E光治疗该病32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32例患者均为本科就诊患者,其中男13例,女19例,年龄20~39岁,平均发病年龄17岁,病程3个月~15年。按照痤疮Pillsbury分类法进行分类[1],分为Ⅰ~Ⅳ度,其中Ⅰ度炎症粉刺,9例;Ⅱ度炎症皮疹为主伴潜在性脓疱,11例;Ⅲ度深在性炎性丘疹结节为主,7例;Ⅳ度较多囊肿伴瘢痕,5例。Fitzpatrick-Pathak[2]皮肤类型Ⅲ型15例,Ⅳ型17例。既往无激光治疗史。

1.2 排除标准

瘢痕体质;光过敏患者;近期服用光敏制剂;近期有手术史;存在活动性疱疹、疣;免疫缺陷性疾病;妊娠等。

2 方法

2.1 治疗设备及参数

赛诺龙(Syneron)公司 e乐姿(elós)光学仪器,AC治疗头。波长 400~980nm,光斑 12mm×25mm;能量:光能(5~18)J/cm2,射频能(6~20)J/cm2,频率 0.1~0.7Hz。Visa皮肤测试仪。

2.2 治疗方法

治疗采用平卧位,温水清洁面部,然后于其面部均匀涂1~3mm厚的冷凝胶,专用眼罩覆盖双眼,治疗头与冷凝胶充分接触,贴合皮肤进行照射,治疗前选择测试光斑,从低能量开始逐渐升高,以局部皮肤呈现微红,且病变颜色较治疗前稍加暗红很快缓解为宜,治疗时全面部均匀扫描,皮损局部适当加强,待患者皮肤出现明显刺热感并观察到局部皮肤微红为度,治疗结束后洗尽冷凝胶。参数设定依据患者的肤色、敏感程度及耐受情况调整,患者刺疼感明显可降低射频能,患者热感明显可降低光能,以提高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一个疗程治疗5次,间隔时间7d,随治疗次数增加,能量可适当增加,治疗后可冷湿敷30min,降低术后不适感,嘱患者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加强防晒等。

2.3 疗效观察

指定专人按统一标准(Visa皮肤测试仪)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观察,每两周1次,并记录白头粉刺、黑头粉刺、红斑、丘疹、脓疱、结节、痤疮瘢痕及色素沉着斑的数量及变浅程度,并拍照记录。

2.4 疗效标准

根据治疗前后的皮损总数量计算皮损减退率[3]。皮损减退率=(治疗前总数量-治疗后总数量)/治疗前总数量×100%。痊愈:皮损减退率≥90%;显效:60%≤皮损减退率<90%;有效:20%≤皮损减退率<60%;无效:皮损减退率<20%。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

3 结果

3.1 治疗结果

32例患者,全部完成治疗。痊愈7例,显效14例,有效11例,无效0例,总显效率65.63%。男女疗效无明显差异,Ⅲ型、Ⅳ型皮肤类型患者疗效无明显差异。结果见表1。

表1 E光治疗不同皮损类型痤疮的临床疗效 [n(%)]

3.2 不良反应

患者治疗过程中均可耐受,其中2例治疗后少量皮损溃破,外敷抗生素软膏预防感染;1例出现皮肤干燥,建议每日外敷补水面膜,1周后缓解。

4 讨论

痤疮的发病因素包括毛囊口角化异常、皮脂腺功能亢进、神经内分泌影响以及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和宿主的炎症反应等。临床通过抑制一个或多个发病环节而产生治疗痤疮作用[4]。目前,系统应用维A酸或抗生素治疗痤疮,不良反应多。另外痤疮丙酸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也增加,为痤疮治疗增加了困难,应用E光治疗痤疮是一种全新的疗法。

作为痤疮重要条件致病菌痤疮丙酸杆菌,代谢产生的卟啉是机体内特定的光敏物质,能选择性地吸收E光中的光能,释放出单态(或游离态)氧离子,单态氧可有效杀死痤疮丙酸杆菌,同时E光的热作用又会使更多的氧进入毛孔,在有氧环境下痤疮丙酸杆菌的生长受到抑制,而且光热作用促进了炎症的吸收、消退[4]。强脉冲光穿透皮肤被血红蛋白吸收,热能传至血管壁,造成血管受破坏,血栓形成,最后吸收消退,用以去除红斑及充血、扩张的血管,封闭皮脂腺的毛细血管,减少炎症部位的血液供应,使痤疮炎性丘疹及红斑很快消退[5]。E光中的射频能刺激皮肤产生新的胶原,使痤疮瘢痕明显改善[6],同时还能使皮肤弹性增加,毛孔变细,皮脂腺分泌减少,面部油腻感减轻,痤疮的复发率降低。

E光治疗后患者面部出现的淡红斑、干痒及其他不适等,均在3~5d内恢复,故认为每周1次的治疗间期符合皮肤生理规律。E光对化脓性、炎症性、囊肿型痤疮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总之,E光治疗面部寻常性痤疮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应用。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35-938.

[2]Fitzpatrick TB.The validity and practicality of sun-reactive skin types Ⅰ through Ⅵ[J].Arch Dermatol,1988,124(6):869-871.

[3]陈欢欢,姜日花,蒋忠民,等.光子治疗寻常性痤疮45例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21(10):608-609.

[4]金春玉,郑美花,金哲虎.强脉冲光治疗痤疮53例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08,17(4):553.

[5]戴耕武,潘宁.皮肤外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72.

[6]Elman M,LebzelterJ.Lighttherapy in the treatmentofacne vulgaris[J].Dermatol Surg,2004,30(2 Pt 1):139.

猜你喜欢

皮脂腺丙酸痤疮
饲料中丙酸、丙酸盐的测定方法改进研究*
腰骶部巨大皮脂腺囊肿1例
食醋固态发酵中丙酸含量变化及生成机理研究
23例皮脂腺癌的临床病理观察及文献复习
皮脂腺瘤31例临床病理分析
三子汤配合放血疗法治疗痤疮病150例
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
二丙酸倍他米松乳膏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效果观察
34例感染性皮脂腺瘤诊治体会
消风清热散治疗面部痤疮6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