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A153、CA125、CEA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1-01-26左新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10期
关键词:特异性标志物乳腺

左新华 周 斌

(1.江西省鹰潭市中医院检验科,江西鹰潭 335000;2.江西省鹰潭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西鹰潭 335000)

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笔者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ECLIA)测定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53及CA125水平,探讨其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乳腺癌组:68例,均为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后病理组织学证实,年龄33~71岁;乳腺良性病变组:38例,女性,年龄30~61岁,包括乳腺纤维瘤、乳腺腺病、囊肿、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炎、导管扩张症;正常对照组:健康女性30例,年龄25~66岁,无乳腺疾病史及其他原发病症。三组年龄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仪器为法国罗氏公司Elecsys 2010型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采用罗氏公司配套试剂盒、定标液及质控品,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患者血清中CA153、CA125、CEA,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1.3 正常参考值

CA153<25U/mL,CA125<35U/mL,CEA<3.5ng/mL,高于此标准判定为阳性。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见表1、2。

表1 乳腺癌组、乳腺良性病变组、正常对照组测定结果

表2 C A 15-3、C A 125、C E A及三项联合检测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3 讨论

CA153最早发现于乳腺癌细胞,是位于细胞膜上分子量较大的糖蛋白,系相对分子量为4×103的糖类抗原,属肿瘤相关抗原[1],文献报道血清CA153的水平在乳腺癌患者中会增高,尤其是晚期骨转移患者的阳性率普遍在50%以上[2-3]。CA153有一定器官特异性和肿瘤特异性[4],在乳腺癌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组资料显示单项CA153对于乳腺癌的敏感性为50.0%,乳腺良性组为5.3%,对照组为3.3%,乳腺癌组与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血清中CA153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A125是一种卵巢相关抗原,系高相对分子量的糖蛋白,作为卵巢上皮癌的诊断及病情检测已获得广泛应用和肯定,除此之外,还可见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恶性肿瘤中。尽管CA125对乳腺癌的诊断不如卵巢癌,但本组资料显示也有19%的阳性率,比文献[5]报道24%稍低。CEA是一种非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在临床上常用于腺癌的诊断,常与其他指标联合应用。

本组资料显示,单独检测CA153、CA125、CEA对于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50.0%、38.0%、35.0%,特异性分别为95.6%、98.5%、97.1%,而三项联合测定敏感度提高到70.6%,高于其中任何单项检测的敏感度(P<0.01),但特异性稍有下降(84.9%),与以往的报道结果相近[6]。因此,笔者认为应用肿瘤标志物CA153、CA125、CEA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不能仅依靠单项肿瘤标志物检测,而应该联合检测,这样才能提高其诊断价值,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1] 尹伯元. 放射免疫分析在医学中的应用[M].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1:316-318.

[2] 于鹏,杨兴无,杨春明,等. 乳腺癌手术前后肿瘤标志物CA15-3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2,17(8):496.

[3] 谢翠华,陆亚平. CA153在乳腺癌诊断和肿瘤分期中的应用[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8,16(11):44-45.

[4]聂建云,汤学良. 血清CA153在乳腺癌术后化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J].中华综合医学,2002,3(2):97-99.

[5] Dupont WD,Parl FF,Hartmann WH,et al. Breast cancer risk associated with proliferative breast disease and atypical hyperplasia[J]. Cancer,1993,71(4):1258-1265.

[6] 林子其. CA15-3、CA125、CEA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 实验与检验医学,2009,27(3):261-262.

猜你喜欢

特异性标志物乳腺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乳腺结节状病变的MRI诊断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筛选并验证前列腺癌诊断或预后标志物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体检查出乳腺增生或结节,该怎么办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重复周围磁刺激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
红外乳腺治疗仪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