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手术室管理 控制医院感染

2011-01-26更藏卓玛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10期
关键词:严格执行院感无菌

更藏卓玛

(青海省贵德县人民医院,青海贵德 811700)

医院感染已成为当前医疗实践的严重问题,它不仅从健康方面影响患者、家庭、社会和国家,同时也造成经济方面的重大损失。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而手术治疗是外科诊治疾病的主要方式和重要技术手段,对挽救患者生命、治愈疾病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手术又是一个侵入性和创伤性操作,又易导致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如果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不到位,病原微生物通过各种途径侵入手术部位,引起感染,不仅造成患者健康损害,而且增加医疗费用的支出,还会引起医疗纠纷的发生。加强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是手术治疗成败的关键。

1 资料与方法

1.1 手术室医院内感染的因素

1.1.1 手术室建筑布局的不合理 手术室污染和清洁路线不分,出入口安排不当等,不符合卫生学要求。

1.1.2 制度不完善或管理制度不严 管理制度不严是造成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这应归咎于医护人员对院内感染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没有预防院内感染的科学知识,缺乏各项预防院内感染的措施和制度,以致造成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

1.1.3 医护人员对消毒隔离重视不够 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无菌观念淡薄,没有严格执行“消毒管理办法”,“传染病管理法”等,各项技术操作不正规,不能自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如进行高压灭菌时操作不正规,致使各种器械、敷料、无菌物品未达到灭菌质量指标;或在进行化学消毒时,由于所用消毒液的浓度、用法不正规,达不到消毒、灭菌的要求。

1.1.4 洗手消毒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以工作人员的手为媒介,是医院内感染的最主要的传播方法。洗手消毒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洗手的方法不规范,而不能有效清除手部的微生物,造成感染。

1.1.5 缺乏灭菌效果监测手段 使用未经彻底消毒的器械、物品,而发生感染。

1.1.6 一次性医疗用品不符合标准或使用不规范,而造成感染

1.2 手术室医院内感染的控制方法和应对措施

1.2.1 手术室布局要合理 手术室按功能流程、院感防控和无菌的要求,合理建筑、科学布局,可设置外圆走廊,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提高手术室的洁净程度。做到洁污分流,改良清洁、消毒、灭菌设施与设备,配备预真空高压消毒锅;每个手术间配备一台高效空气净化机;进购高、中效消毒剂;洗手池与手术台的数量相匹配,安装感应式水龙头;内走廊平均10平方米安装一盏紫外线灯。

1.2.2 建立和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与措施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为:消毒、灭菌、无菌操作技术、隔离等以及监测和通过监测进行效果评价。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及感染手术种类相关处理原则,并且成立科室质量控制小组,对监控的各项指标严格考核,每周反馈质量检查结果并制定整改措施及效果评价的良性循环。

1.2.3 空气和物面的消毒 所有手术间,每天2次在无手术状态下用空气净化机进行臭氧静态消毒2h。手术进行中超过半小时,开启净化机作空气持续动态消毒,以减少手术活动产生的菌尘。每台手术结束后,及时清洁,用含氯剂500~1000mg/L抹擦物表和地面,关闭门窗进行空气臭氧消毒。接台手术之间,室内物表、地面清洁消毒后,打开净化机作空气动态消毒。对输氧装置及呼吸机外表每天抹擦消毒,氧气湿化水用无菌水,使用后的湿化瓶、呼吸机罗纹管等,去污剂清洗,置含氯剂1000mg/L浸泡2h以上,无菌水冲洗后,干燥保存于灭菌好的储槽内。血压计和袖带每天清洁后,置手术间空气臭氧同步消毒,或用75%的酒精擦拭。手术室内走廊的紫外线灯管每周用95%酒精擦拭,每月用指示卡监测其强度一次。每周清洁空调过滤网一次[1]。

1.2.4 手术后器械及物品的处理 按感染和非感染手术种类处理(急诊手术与感染手术同步),对使用后的器械严格执行浸泡消毒→冲洗→含酶洗涤剂浸泡→自来水冲洗→纯化水精洗→烘干→除锈—上水溶性润滑剂等规范流程,对感染手术按种类要严格隔离管理,器械及物品要双高压灭菌或三遍高压灭菌,使手术器械精洗质量及灭菌质量得到保证,加强消毒灭菌管理,废除小物件手术用品浸泡灭菌的方法,能高压的手术器械均置预真空高压灭菌,器械、敷料包严格按包装规范大小执行,所有灭菌包内置121℃指示卡,包外3m胶带粘贴以测定灭菌效果,严格保证灭菌质量,使灭菌使用物品合格率达100%。

1.2.5 手术中使用布类敷料的处理 使用过的布类敷料要做好预处理,感染和急诊手术使用一次性仿布敷料单。

1.2.6 卫生洁具的处理 感染和非感染手术间的洁具要分开,使用后要终末消毒。

1.2.7 医疗垃圾及废弃物的处理 手术医疗废物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执行处理,做到不遗漏、不污染环境,防止医源性感染和传播。

1.3 加强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

对医护人员进行消毒灭菌技术培训,使其掌握消毒灭菌知识,并牢固树立消毒隔离观念,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常规,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加强对监控人员的业务培训,使管理者得到正确、规范的培训,以指导、监督、管理他人的工作;增强控制院感意识,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有关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选派医护人员外出学习与培训,并将所学新知识传授给全科人员,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1.4 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

加强一次性器具管理,进购、使用具有卫生部等部门相关许可批件的“三证”产品,严把每批产品质量验收关,抽取相关物品作细菌学监测,确认质量后方可投入使用。对不合格产品坚决退货,确保一次性手术器具灭菌质量和安全。一次性医疗物品应专柜存放,柜内清洁干燥,通风良好,定期进行空气消毒,专人管理。一次性医疗物品使用前核对资料外包装有无破损、霉变以及有效期,按日期先后顺序发放使用并及时反馈使用情况,严格一人一用物。一次性物品使用后浸泡在有效氯0.5g/L的消毒剂30min后,进行高温焚烧处理。

1.5 加强微生物学的监测与质量标准

随机跟踪检测预真空高压灭菌效能,包括:每锅工艺、化学检测,每周用芽孢指示菌片,作灭活试验;每月进行一次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使用中消毒灭菌液的细菌学培养检测,每季度进行一次紫外线灯管强度检测;对术后患者切口进行跟踪监测,调查手术部位感染率。院感科每月将监测结果汇总分析、及时反馈,不达标项目或手术部位感染超过本底数据,即时通知手术室自查和感染科协查,进行整改后复检[1]。

1.6 强化手卫生

严格执行洗手制度,上台手术者,认真按外科手卫生规范方法洗手和有效消毒流程,巡回护士、麻醉师等人员,操作前,必须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接触污染物品后、需无菌操作前,用手消毒剂擦手。洗手和干手物品按规范保持干净、干燥,一用一灭菌。

2 结果

2.1 手术室消毒灭菌质量检监测效果合格率比较(表1)

表1 手术室消毒灭菌质量检监测效果合格率比较[n(%)]

2.2 各类手术切口部位感染率比较

2006~2007年,各类手术切口有867例发生感染,占1.3%;2008~2009年,各类手术切口有982例发生感染,占0.3%。

3 结论

科学布局、合理建筑的手术室,使之符合功能流程;严格执行手术室各项消毒隔离制度及措施,注重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管理;加强无菌技术操作,有效地预防了手术侵入性操作的感染[2]。微生物学监测是促进和提高院感管理质量的重要手段,实行随机采样法检测,其结果既能真实反映科室灭菌、消毒工作质量,又能体现监测的实际意义,做到监测-反馈-整改-监测的良性循环,使手术室灭菌、消毒质量明显提高,手术环境得到更安全的保障,杜绝和减少院感危险因素,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下降。医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手术室医院感染的特点也发生着改变。为能正确实施管理者的职能,必须用循证医学新理念改进院感管理措施与方法,以适应手术室院感防控的需要,杜绝手术部位及其他感染的发生,提高手术医疗质量。

[1]于宗河,徐秀华. 临床医院感染学[M]. 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8.

[2] 赵兰香,李素英,黄晶. 医院感染管理[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7):851.

猜你喜欢

严格执行院感无菌
从规则本源出发,强化班级课堂纪律管理
新型一次性无菌治疗巾的设计及应用
以院感风险控制为工作导向 进一步做好医院感染管理
朱顶红快繁无菌体系建立的研究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
加强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管理的实践研究
检察版(三)
院感控制 进入大数据时代
确保管道安装工程质量之我见
院感防控有两种作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