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胰腺炎的诊治分析

2011-01-26王晓民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10期
关键词:胰酶脂肪酶淀粉酶

王晓民

(河南省三门峡市三和医院,河南三门峡 472000)

急性胰腺炎(AP)是胰酶消化胰腺及其周围组织所引起的急性炎症,主要表现为胰腺呈炎性水肿、出血及坏死,故又称急性出血性胰腺坏死。临床表现为突然发作的上腹部剧烈疼痛并可出现休克。诊断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09年1月~2011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内外科诊治的AP患者40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32~78岁,平均56.7岁。40例患者中,轻型34例,占85%;重症6例,占15%。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制定的AP诊断标准:①典型的临床表现;②病理学检查阳性;③影像学上有AP胰胆改变征象,实验室检查有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1]。

1.2 治疗方法

1.2.1 轻型急性胰腺炎 ①补充体液:全部患者经静脉补充液体、电解质和热量,以维持循环稳定和水电解质平衡;②解痉止痛:发病早期对症给予哌替啶,同时给解痉药山莨菪碱、阿托品;③抑制胰腺外分泌及胰酶抑制剂:应用H2受体阻滞剂如西咪替丁,抗胆碱能药如山莨菪碱、阿托品,生长抑素等,胰蛋白酶抑制剂如抑肽酶、加贝酯等[2];④抗生素的应用:早期给予抗生素治疗,在重症胰腺炎合并胰腺或胰周坏死时,经静脉应用广谱抗生素或选择性经肠道应用抗生素,预防因肠道菌群移位造成的感染。

1.2.2 重症急性胰腺炎 保守治疗基本同轻型,但同时加强营养支持,开展全胃肠道外营养(TNP)治疗。

2 结果

2.1 AP致病相关因素构成

本组AP患者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治病因素,具体见表1。

表1 A P致病相关因素构成

2.2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本组30例(75.0%)患者在确诊前均有反复发作的左、中上腹痛,25例(62.5%)伴有体质量下降,20例(50.0%)伴腹泻,19例(47.5%)伴腹胀纳差;入院时24例(60.0%)存在腹部压痛,10例(25.0%)发现腹部包块。实验室检查发现血糖升高者24例(60.0%),血淀粉酶升高者14例(35.0%),血脂升高者2例(5.0%)。

2.3 并发症

40例患者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胰管结石40.0%(16/40),胰腺假性囊肿22.5%(9/40),胆道梗阻征象(均为B超提示)17.5%(7/40),糖尿病10.0%(4/40),不同程度的胸腹水7.5%(3/40),上消化道出血2.5%(1/40),消化性溃疡2.5%(1/40)。

3 讨论

AP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病变程度轻重不等,轻者以胰腺水肿为主,临床多见,病情常呈自限性,预后良好,又称为轻症急性胰腺炎。少数重者的胰腺出血坏死,常继发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多种并发症,病死率高,称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由于它对生理扰乱大,而且对各重要脏器损害明显,故死亡率甚高,有时可引起骤然死亡。重型胰腺炎死亡率为20%,有并发症者可高达50%。重型胰腺炎(如出血坏死型)临床医生往往十分重视,但轻型胰腺炎(如水肿型)亦不能忽视,它可以发展为重型胰腺炎[3]。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胰酶对胰腺的自我消化,对其周围组织的消化,从而继发一系列的器官的功能障碍[4]。胰腺含有非常丰富的消化酶: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等。胰腺腺泡分泌的酶主要有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羧肽酶、弹力酶、磷脂酶A2、硬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核蛋白酶等。正常情况下除脂肪酶、淀粉酶、核蛋白酶是以活性型存在外,其他的均是以非活性状态存在。在病理情况下,这些酶在胰腺导管及细胞内被活化后即可引起胰腺炎的发生。

酒精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1)酒精刺激胃的壁细胞产生大量胃酸,胃酸至十二指肠刺激肠壁的S细胞及小肠壁的Ⅰ细胞,而产生CCK-PZ,在短时间内胰管内形成高压环境;(2)由于酒精经常刺激十二指肠壁,使肠壁充血水肿并波及十二指肠乳头,造成胆胰管开口相对的梗阻;(3)长期饮酒则胰管内蛋白质分泌增多,而形成胰管内的“蛋白栓”(intraductal protein plug),造成胰腺管梗阻[5-6]。在此基础上当某次大量饮酒和暴食的情况下,促进胰酶的大量分泌,致使胰腺管内压力骤然上升,引起胰腺泡破裂,胰酶进入腺泡之间的间质而促发急性胰腺炎。酒精与高蛋白高脂肪餐同时摄入,不仅胰酶分泌增加,同时又可引起高脂蛋白血症。这时胰脂肪酶分解甘油三酯释出游离脂肪酸而损害胰腺。

本研究结果表明,急性胰腺炎发病原因主要为酒精,占60.0%。重视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制定积极稳妥的治疗方案,对降低该病的病死率、提高其治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 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J].中华消化杂志,2004,24(3 ):154-156.

[2] 徐莉莉,杨建秀,于卫中. 39例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治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09,6(12):74-75.

[3] 李建生. 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02年世界胃肠病大会工作组报告介绍[J]. 胃肠病学与肝病学杂志,2002,11(2):171-176.

[4] 窦怀豹,张德九. 8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诊疗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7):176.

[5] 杨海芳. 重症急性胰腺炎32例临床诊治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0,7(9 ):65.

[6] 肖南平,欧阳钦. 慢性胰腺炎诊治分析303例[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16(12):1359-1363.

猜你喜欢

胰酶脂肪酶淀粉酶
胰酶肠溶微丸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特性研究
澳新拟批准一种β-淀粉酶作为加工助剂
异淀粉酶法高直链银杏淀粉的制备
脂肪酶Lip2在蚕丝表面交联固定及其催化性质
白芨活性成分的抗氧化和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
不同溶液对口服药与肠内营养乳剂固态标本的溶解效果分析
淀粉酶升高就是胰腺炎吗
浅谈高活性低损失胰酶的生产技术
纤维素酶及其与蛋白酶和脂肪酶的复配在洗涤剂中的应用研究
脂肪酶N435对PBSA与PBSH的酶催化降解和分子模拟